文/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小学 李燕红
小课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二次成长
文/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小学 李燕红
考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路径,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一,从最初的入职新手教师成长为熟手教师,这是教师的第一次成长;二,从熟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的第二次成长。
相比第一次成长专业成长,教师的第二次专业成长更为艰难,如何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二次成长,促使其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成为既是“教学的能手”又是“思想的高手”教师,这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我校立足校本科研,坚持建立小课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二次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小课题研究的学习共同体组建形式可多样,来自不同学科组、年级组、性别、年龄等成员自由组合,可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中呈现不同的特色,产生不同的效果。其基本形式有以下三类。
以同一学科年级组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同一学科年级组的学习共同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年级备课组,因其教学内容一致,遇到的问题相似,学生群体相似度较高的特点,开展基于教育教学的小课题研究时,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高。
以同一学科跨年级组组建的学习共同体。这是针对小学科组,由于每年级授课教师可能只有一人或两人,不利于开展小课题研究,而同一学科跨年级组组建的学习共同体,人数上有三人以上,不同年级教师成员可互相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以跨学科组建的学习共同体。这类学习共同体在开展综合性的小课题研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成员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教师在开展基于校本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知识的分享。这样,集体知识的增加和个体知识的增加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
基于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学习共同体组建后,可以由其课题负责人组织活动,其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校本小课题研究例会。鉴于此学习共同体是基于校本小课题研究而组建的,因此,校本小课题研究例会是必不可少的。其课题负责人围绕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发表等内容组织研究成员共同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保障校本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读书沙龙。基于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学习共同体,由于其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致,因此,其课题负责人可以推荐研究成员共同阅读与小课题研究的相关书籍、文章,并以读书沙龙的形式,组织成员们分享读书收获。这一活动形式,变“要我读,要我学”为“我要读,我要学”,极大激发了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也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
课例研讨。校本小课题研究主题源自中青年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现实,实效性,因此其成员教师,参与的热情高,主动性强。
工作坊。工作坊这一活动形式以其目标性强,形式活泼,是中青年教师展示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分享二次成长经验的重要形式。工作坊可以由课题负责人或成员教师主持,其它成员协助共同开展,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并立即组织参与工作坊的其它教师分小组,运用研究成果进行设计,分享。这样,既可以将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也可以将成果进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获得他人好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交流。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中最关键的指标是:能自主进行反思。这一过程,基于教学实践的研究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个体的思考、团队的协作,促进了个人及团队的共同发展。
学校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学习共同体,为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搭建平台外,还需要学校在经费、人员、课时等方面给予保障。
校本小课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建立后,学校要鼓励课题负责人向各级各类部门申请课题立项,以得到经费上的支持。另外在研究人员及课时、外出学习培训、专家引领等方面也要给予保障。
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作保障,教师从自我发展的需求作动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二次成长将成为每一位教师可行的途径。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