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人才培养“适时性”的思考与探讨

2015-04-11 03:17:51薛钰川郝小伟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才高职课程

薛钰川 郝小伟

(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2.陕西电视大学延安分校 陕西 延安 716000)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作为培养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只遵循教育规律,更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即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办学。近几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原因逐步凸现:培养人才与用人单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从而影响学院的招生,使他们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很难求得生存与发展。要改变当前现状,惟有积极探索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高职课程教学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惟有把“市场营销”理念渗入高职课程教学实践之中,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才能以出口的“顺畅”带动进口的“兴旺”,即以高质量就业来带动高职招生,进而实现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高职课程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

(一)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笔者长期从事“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此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若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将造成学生们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更不用说对设备的检测、调试、维护、安装、运行和对其进行技术改造,造成不能满足相关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但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院校合并后升格形成,教育教学仍在受过去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还在继续上演着重理论、轻实践,主要表现为教学阵地仍然以三尺讲台为主,填鸭式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学内容理论偏多且又繁杂,教学手段也不外乎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也有一些高职院校既想扩大招生规模,又想缩减投资费用,“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只能不顾教学质量而大量“精简”实践环节,导致大量实践课程被理论讲授所取代;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忽视学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对行业岗位素质的了解,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这种从不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发展的教学必然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致使他们在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会使他们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处于劣势地位。

2.师资队伍的素质现状

“电工技术”实训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电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调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其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实际生产中的控制过程和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检修问题,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另外,电工实训又属于取证培训,它与计算机、数控、无线电装接等取证培训相比,难度更大,表现为处在交流380V的强电环境中,有一定的危险性;训练所用器件价格较高,易损坏。因此,实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操作指导外,还要担负安全责任和器件的维护管理任务[1]。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是直接的保证。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高职教师的数量很多,大部分教师也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已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但有企业一线岗位任职经验的教师却很少,一些教师由于多年的教学惯性致使他们的教学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所以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也有一部分教师与真正的“双师”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近年引进的年轻“血液”中,也有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也从没有走出过校门,自身就对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了解不多,再加上受多年大学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也只能照本宣科;更有甚者由于实践课程相对于一般课程的教学难度和风险均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抱着投机取巧的应付态度,采用照本宣科最为省事。

(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迫切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技术、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原因是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高职人才;但是,他们更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公关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门人才,就可以打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而采用“一个萝卜多个坑”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人才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方面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1.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健康人格是一个人推动社会进步所必备的条件,在社会实践中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使自己的人格在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使之更加健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支持下对事物所作的反应,所以优良的心理素质应该是积极的,具备自知、自尊、自信、自强、自制、宽容、关爱、诚信、责任、双赢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现实有正确的认识,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容易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能有效调节并缩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快乐、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态度[2]。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素质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就更没有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理想就更加无望[3]。人文素质作为一个人的软件,它既是文化底盘,又是精神纤夫,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人们后天的学习、熏陶和实践来获得。现代科技一日千里,知识、技术及技术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具备了过硬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就能很快适应现实相并能得到不断地发展,也就具有了后备的力量。

3.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针对性,确保毕业生毕业后能较快上岗。在科技信息时代,新的理论、方法与新的技术不断涌现,高职学生只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能把前沿的一些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实践,就能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更能增强所选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是指个体能运用一切已有知识、经验开发某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新产品或是对已有知识的改组和对新思想、新技术的研究。创新能力是“人才”的必备条件。作为技能型人才,不仅要能对生产现场进行组织管理,更能对其进行现场指导,使设备、工艺和产品不断得到改进与更新,必然会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学习“市场营销”理念,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一)精准把握“市场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是指通过市场交易满足顾客现实或潜在需要的综合性的管理活动过程,其不是单一的产品推销行为,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系统,包括了市场预测、调查——开发、定价、分销、促销——售后服务、销售渠道与网络建设等等。因为市场需求是一切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所以在营销活动中首先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来激发各种需求,并能确保各种“需求”都能不断地得到满足。具体就要针对不同的“需求”特点对其进行细分,结合自身实际从中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实现有效营销[4]。它能使企业由单一产品的推销行为走向功能多元化的营销行为系统,提高了对企业的期望值,企业对自身就会充满信心,产生更大的动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上乘的服务,更大地满足消费者,就能吸引更多的“需求”,开拓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5]。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培养各种各样的劳动者;高职院校就如同生产厂商,其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目标受教育者并为其提供教育服务,在满足人们受教育的欲望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承担着采购原材料(学生),加工人才、制造人才、销售人才的职能,也就是不仅要考虑怎样把产品(学生)制造出来(培养出来),还需要考虑以低成本,来实现高产出,培养实力过硬,既懂理论又掌握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从营销学角度来看,高职教学时刻要以市场为导向,应切实抓好一切教学“营销活动”,增强学院的竞争能力,促进学院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与社会。

(二)运用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充分发挥教师“营销人员”的作用

营销人员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播知识,为顾客提供有用信息;瞄准市场,明确需求,收集信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市场营销理念对高职的日常教学活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就是一名营销人员,就应将市场营销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心里,在学院内展开全面的“营销”学习,而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前更要开展营销调研,及时了解社会职业岗位信息、考生、家长对育人单位的期望,分析、选择和发掘人才市场的营销机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实现学院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那么作为“营销人员”的教师首先应自身不断地努力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凭借良好的教师口碑和自身儒雅的气质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感召学生,使其心理由“仰慕至极”到佩服的“五体投地”,直至到最后我也要成为“老师这样的人”,此时,他们就能源源不断地接受老师所“营销”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营销”内容更应当紧随时代的潮流,所以“营销人员”应及时掌握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信息,善于分析学生的兴趣点,能以学生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引导需求并能结合所承担课程的具体特点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确保高职教学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2.突出教学过程满足“需求”的特性

教学过程就是一场特殊的营销过程,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其实施环节能否以需求为导向,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所以,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我认为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提升素质,习得技术、能力;深入分析学生的“潜在需求”——确保顺利就业;更要了解学生的“未来需求”——增强就业弹性,具备转岗基础,满足跳槽的可能;其次,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果都能确保以上述“需求”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那么,学生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大的满足,其就业率就会“水涨船高”;相应地,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也就自然提高,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会立于不败之地,高职教育定能持续健康发展。

三、更新高职课程教学理念,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作为承担培养高职人才的高职院校,就应及时了解情况的变化并在培养人才过程之中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适销对路,所以在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职课程教学中就应渗入市场营销理念,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师队伍结构改革,课程教学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实际,做到教学内容的节选和重组,将学生思维的训练纳入课程教学之中,重点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紧随时代的发展,并能及时更新应用技术和相关的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组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变一贯的机械单一型为能灵活有效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的结合,同时也要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针对课程需要灵活分配成绩考核组成和比重。另外,更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工厂企业考察、体验、学习,没有“自我实践”的老师绝不能走上一线教师岗位;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补充现有的师资队伍,带动整体师资队伍的提高,确保课程教学以职业需求为根本,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培育学生的职业兴趣,优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并使他们在习得技术和能力的同时,精神日渐生长,人性不断充盈,从而满足职业、行业并顾及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需求,推动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例如“电工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为了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单位需求的距离,应使用理论匹配实践,通过实践整合、序化理论,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确保培养的电工技能型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就能很好地胜任各种工作,如:电气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修服务;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维护、安装和技术服务;电工设备的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供、配电系统的维护、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管理等。学生就业的顺畅,就足以证明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从而提高了学院在生源大战中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实现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1]杨其豹.关于对职业学校电工实训安全问题的几点看法[OL].新星中等专业学校电工实训室,2009,(5).

[2]王文.史文崇.李密生.谈优秀人才良好素质的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3]吴琳琳.在校大学生要抓紧打好三个过硬的知识基础[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5).

[4]边伟.汽车及配件营销教材[M].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3).

[5]李国友.市场营销理念与高职教育的塑造[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猜你喜欢
人才高职课程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