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浅议

2015-04-10 20:22:10
关键词:美术作品课程标准美术

崔 坚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世界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未来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美术鉴赏,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要传授美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鉴赏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用美术的眼光认识社会,美化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开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重要前提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首先要在观念上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第一,在教学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对每个要点都尽可能的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例如在《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课中,当我问到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游戏,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巫术,你倾向于那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同学说:“游戏”,也有的同学说:“巫术”,还有同学说:“劳动”。突然我听到有个同学轻声到:“美术起源于生活”。是呀,这些不都是原始人的生活么?这位同学一句话提醒了我,“美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样的理论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现在不正是最好的佐证么?于是我马上鼓励那个同学把刚才的想法再说一遍,并请其他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很多同学都认同他的观点。综合以上,很多同学认为:因为游戏也存在于劳动中,劳动的丰收又和巫术紧密相连,巫术又是可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等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与他们一起来深入分析,使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

第二,转变观念,课堂提问的设计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习能力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的状态。再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所有这些,正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新观念,都需要我们开放思想,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

二、与时俱进,形式灵活,这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重要保证

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更持久,避免学生日久产生厌学情绪,还需要在教学形式上求新求变。

第一,尽量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知识等等与相应的美术作品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作品。

第二,做好师生互动。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绝不能从头讲到尾。要知道即便教师运用动听的语调,做到声情并茂,时间长了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才会以提高教学效果。象《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一课,课文的标题已经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了,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自己当老师评述作品。因为,每个学生的眼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寄托的情感也很不一般,这样的互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个性审美的完善。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知识——包括课本前后内容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鉴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例如《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一课的教学活动,我设计的是“欣赏马蒂斯夫人像,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从相册中挑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一张或几张照片,尝试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通过比较照片和美术作品的不同,解读马蒂斯个性化的审美观(这正是美术鉴赏课的核心内涵),尝试自己创作意象艺术作品,从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接下来在《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的教学设计中,我又要求学生以毕加索《格尔尼卡》为参照,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构思一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很多学生都通过作品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如何才能让惨剧不在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的美好情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艺术家创作每一幅作品时的思想、情感、创作意图,学生对如何认识、创作美术作品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三、学生个性发展,素养提高,是美术鉴赏课的最终目的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这个活动本身就充满了探究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拓宽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必须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紧紧围绕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去学习对美术品的鉴赏,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中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方面,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提高鉴赏水平。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提高学生基本美术素养,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开展美术鉴赏活动。

课程是手段,教育才是根本。如果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不但提高了审美能力,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美术作品鉴赏,同时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那么,不但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自然也会实现。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桂兰,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新型师生关系[J].素质教育论坛,2008,(9).

[3]李彦明,新时期美术教学探索[J].科学教育,2001,(10).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课程标准美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0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