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5-04-10 07:19:21尹英杰
关键词:产教校企深度

尹英杰 李 辉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61)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尹英杰 李 辉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61)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现状,构建基于“政、企、校、生”四位一体产教深度融合职教模式,并在石家庄地铁订单班实践探索:校企文化深度融合;专兼结合“双师制”教学团队组建;企业深度参与培养。产教深度融合职教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模式研究

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六部委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要“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政策的层面使校企合作成为“国家行为”,足见国家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视。然而,从现实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和表层,产教融合效果不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建新的符合实际、有特色的合作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由表层结合走向深度融合,培养企业所需高素质职业人才。

1 产教深度融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的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情况,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为受教育者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各个方面,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整体运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运行模式,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所形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是学校内部运行模式,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系统等方面。

就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产教深度融合是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式发展,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疆域,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从而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所共同研发的成果形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 产教融合模式的国内外现状和趋势

2.1 国外典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及经验借鉴

全球职业教育的各种育人模式、办学机制各有千秋。美国“宽专多能型”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强调“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职业学校起着主导的作用。德国绝大多数的人群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实现就业,“双元制”的核心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机制,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交错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兴趣以及动手能力、社交能力。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其最大特色就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教学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只有专业类的课程,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按照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模块,专业及课程都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设的;另外,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及多元的投资主体更是值得借鉴的地方,TAFE学院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在选拔过程中要去企业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其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专职教师,二是兼职教师。英国GNVQ(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模式的核心是用GNVQ整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发展,认同终身教育的观念,将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本出发点,给我们形成以下经验借鉴和启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职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当切实服务于学生专业的需求,切实服务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基础课还是教授专业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的重振起步,到上世纪末职教办学条件的重点改善,从新千年职业院校的规模发展,到近十年着力夯实内涵提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社会繁荣、科技进步都做出了贡献。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办学水平和发展方式仍然满足不了促进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的时代要求。突出表现在校企合作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校企融合还不够深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者步调还不够协调,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单兵作战甚至闭门造车,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缺肥少力”,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的终身职业成长,更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声誉和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职教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中国制造品质的提升和“中国智造”进程的推进。

3 基于“政、企、校、生”四位一体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

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是实现培养企业所需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关键。政府是高职教育的主导,企业是高职教育的载体,学校是高职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高职教育的主体,只有四者协调一致、四位一体,充分参与到高职教育中去,实现互利共赢,高职教育根基才能稳健,效果才能明显。

3.1 政府主导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看,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然而在我国,相对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和普通教育的优势地位而言,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这决定了不可能完全由市场主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政府为主导,营造一个人才培养的氛围,引导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化合作。政府层面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力量等各自优势;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载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夯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基础,优化、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法制环境,从制度架构层面理顺技能人才培养流程中的责权利关系,通过明确责任,让学校与企业知道各自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尤其让企业知道自己分内应做的事情;通过明确权利,让校企双方知道各自能够支配哪些资源,尤其让企业知道能够获得什么具体的收益,从根本上调动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3.2 产教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

产教深度融合是以校企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有战略性科研合作,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素质的创新式教育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一方面学校要坚持走产、学、研发展之路,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和人才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团队和平台、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校企深度融合社会环境的构建,通过法律的手段、制度的手段,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并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选择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让企业和学校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3 学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

在教育改革创新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让学生必须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职场规则,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充分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给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平等的机会去接受展示个性特征。不仅让企业和学校在协同育人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协同育人中实现职业能力的显著提高。

4 石家庄地铁订单班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

4.1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校企文化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切入点,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来团结员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学校则通过校园文化来凝聚教职员工的精气神,提炼学校的影响力。校企文化融合则是把企业文化同校园文化有机地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促进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高职教育内涵发生质变的动力。校企双方共同:鼓励学生浏览地铁网站时时关注地铁信息、聘请地铁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进课堂讲座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举办地铁知识竞赛、召开学生座谈会、主办订单班专刊、学生和教师深入地铁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布置地铁氛围的自习室等,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让地铁订单班学生坚定上订单班、做地铁人的信心。

4.2 专兼结合“双师制”教学团队组建

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是职业院校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相结合,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为原则,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该团队融合了专业教师、实训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层次。团队成员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改进措施。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训教师通过深入地铁公司,了解地铁文化,了解最新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参与地铁建设,对地铁技术发展动态实时把握,实现教学内容与地铁需求零对接。来自地铁公司的行业专家、工程师通过深入校园,了解校园文化,熟悉校园的实训设备、了解生源情况,准确定位授课的针对性。教学团队共谋校本教材,所教授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更多教给学生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专兼结合“双师制”教学团队能够扬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极大推进了地铁订单班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实现。

4.3 企业深度参与培养

4.3.1 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共同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按照石家庄地铁对人才的要求,由石家庄地铁和学院共同负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校企共同制订地铁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课程设置切实服务于学生专业的需求,

切实服务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教学内容融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标准和素质能力、引入地铁项目的某些环节进课堂,充分利用地铁丰富资源促进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职业情境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交流式、研讨式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校内专业教师、实训教师侧重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及课程实训,地铁公司行业专家、工程师则侧重于技能以及和技能有关的能力培养。

4.3.2 企业参与教材编订

教材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和工具,也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地铁公司与我院现正在编订《轨道交通通信工程技术》、《城轨信号设备维护实训》等校本教材。教材编订以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主线,融入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渗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素。教材内容增加了适应地铁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新理念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了两方面优化: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做好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优化。二是根据石家庄地铁公司设备、工艺技术的发展,做好陈旧知识和先进技术之间的优化。

4.3.3 企业定期进校园专题讲座

企业组织本单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时刻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及技术更新。石家庄地铁公司本学年已多次组织公司综合维修部、车辆部、安全技术

部等部门的工程师进课堂分别将各自负责的设备、工艺技术讲授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4.3.4 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

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激励,让学生产生荣誉感。石家庄地铁公司在我院地铁订单班设立年度奖学金,为那些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热爱所学专业、成绩优异、具有良好职业态度,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颁发奖学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投身地铁事业的热情,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关系。

5 结论

借助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功经验,探究创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协调一致,产教深度融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以石家庄地铁订单班实施验证,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效果,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但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制定出具体标准,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督导检查,在定期督导检查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各种奖惩措施,效果会更好。因此,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创新,使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陈志强.澳大利亚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2):90-91

[2]赵建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6:130-131

[3]尹英杰,李辉,张宇平.校企对接“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98-102

[4]李欢,高涵,文苗.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40-143

[5]车明朝. 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4):40-47

[6]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ep Integration Model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IN Ying-jie LI Hui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n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labors and skilled talent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yp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builds up the Four-in-On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carried it out in the Shijiazhuang Metro order class. And following things have been done in the practice:depth integration of cultures i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team in the teaching team of double division system; enterprises’ deep participation in cultivation. Deep integration model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promoted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enterprise, enhanced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staff and boosted the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which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mode research

G710

A

1673-1816(2015)02-0108-05

2015-3-15

尹英杰(1965-),男,汉,河北晋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D15104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深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