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及其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以绍兴市孙端镇村级乡贤参事会为例

2015-04-10 21:23马永定戴大新张俊牯
关键词:乡贤农村文化

马永定 戴大新 张俊牯

(中共绍兴市委政法委员会,浙江 绍兴312000)

乡贤及其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以绍兴市孙端镇村级乡贤参事会为例

马永定 戴大新 张俊牯

(中共绍兴市委政法委员会,浙江 绍兴312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乡村精英、资源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空壳化现象。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背景下,充分发挥乡贤及其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构建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衔接机制,将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结合,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对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农村自治活力,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贤;乡贤文化;乡贤参事会;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当前乡村治理探索实践过程中,乡贤及其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纵向治理能力不足和社会横向治理能力缺失的问题,对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探索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袍江新区孙端镇为例,探讨乡贤及其组织——乡贤参事会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乡贤、乡贤文化及乡贤组织探讨

乡贤,传统意义上多指本乡本土的饱学之士、贤达之辈、德行高尚之人。现代意义上的乡贤,既有因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本土精英,也包括因求学、致仕、经商而走入城市的外出精英,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农村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具有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具备丰富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

当前,社会上的乡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生活工作就在本乡本土的乡贤,他们扎根乡土,对农村情况了如指掌;一种是在外奋斗,却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的精英,他们拥有技术、资本、信息、市场和人脉等资源,愿意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扶贫济困、助教助学、做“和事佬”等形式反哺家乡。

乡贤大多见过世面,受过现代文化的熏陶、市场经济的洗礼,视野开阔,了解社会、懂得社会,思想开放、包容性强,他们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容易得到乡邻群众的认同。同时,乡贤特有的人情味、亲和力、亲缘性,在农村“熟人社会”备受敬重,有一定的话语权。

乡贤文化通常是县级基层地区,研究本地历代名流时贤的德行贡献,用以弘文励教、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与教化策略。乡贤文化既与地域文化、方志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等密切相联,但又不同于这些文化类型。乡贤文化是一种跨学科、跨行业、跨文化的综合研究,有其自身的独特研究对象与价值标尺。乡贤文化有四大特征:一是地域性,即乡贤文化研究的对象是本地的历史名流与当代时贤;二是人本性,即乡贤文化研究围绕本籍名流时贤做文章,而不涉及其他;三是亲善性,即亲善性与正面价值是乡贤文化坚守的研究尺度和底线;四是现实性,即乡贤文化研究更重要的是直面现实,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①王泉根:《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的当代形态与上虞经验》,《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冬之卷,第166页。。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当代社会,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对于涵育文明乡风、凝聚崇德向善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②陈立旭:《美丽乡村,呼唤乡贤》,《浙江日报》2014年11月27日,第19版。。

乡贤文化在绍兴具有悠久的传统。绍兴有4000多年的文化积淀,有2500年的建城历史。历史上名人辈出,且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诗曾有诗赞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从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绍兴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在此传统文化中,也包括了“乡贤文化”,并且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绍兴人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成为绍兴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乡贤参事会,即是由热心服务本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乡贤自愿组成的,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地域性、非营利性的基层社会组织。发掘乡贤及培育发展乡贤参事会,有利于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凝聚人心人力,发挥群众社会治理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基层自治能力;有利于重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协同共治,建立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村级社会组织为载体、村民广泛参与,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孙端镇乡贤参事会探索实践及成效

孙端镇位于绍兴市区北部,地域面积32.2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92万人,暂住人口6000余人,有48个基层党组织,党员1964人。孙端镇是一个典型的藏富于民的乡镇,老百姓经济意识强,全镇有一万余人外出创业,足迹遍布上海、武汉、昆明、义乌等10多个城市,主要从事建筑房产和小商品经营,其中在义乌经商的就有5000余人。相比个人财富,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绝大部分村年经常性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下。为借助外出创业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乡贤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发展稳定,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2012年以来,孙端镇通过培育和发展村级乡贤参事会,将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乡贤整合到乡村建设与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外出乡贤反哺家乡。鼓励乡贤回村任职,孙端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领头雁工程建设,特别注重在外出乡贤中培养选拔村主职干部。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综合协调能力强的外出优秀党员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有6名村支部书记系外出乡贤回村任职,同时,抓住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通过给荣誉,增强乡贤奉献家乡建设的幸福感。如镇党委政府通过评选慈善之星、对乡贤捐助的公益项目进行补助等措施,激发外出乡贤致富不忘家乡、回馈故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二)成立村级乡贤参事会,有效整合乡贤资源。为方便外出乡贤联系联络,引导更多外出乡贤关心家乡、反哺农村,激发和弘扬社会正能量,集聚农村各类优秀人才,为促进乡村治理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孙端镇党委政府于2012年下半年启动成立村级乡贤参事会工作。经过与部分村干部和外出人士的联系沟通,在樊浦、后双盆、榆林、小库等村先行试点,4个村分别在2013年春节前后召开乡贤参事会成立大会,通过了联谊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到2014年底,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会员人数达215人。

(三)创设载体,努力拓展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形式。孙端镇立足本地实际创设多样载体,使乡贤群体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家乡建设及社会治理。一是鼓励乡贤参与镇村开发建设。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外出乡贤积极参与集镇开发建设,近年来共有15人回乡创业,累计开发楼盘9只,开发面积23万平方米,有力提升了集镇的形象和品味。二是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如榆林村乡贤参事会会长潘根富个人出资200万元为村里建路造桥,迄今为止为村兴办公益事业捐资达300万元;樊浦村近30位乡贤捐资167万元翻建村休闲活动中心,后双盆村乡贤参事会筹资12万元为村民改建老年活动室,新河村建立1500万元的乡贤冠名基金。三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扶危济困。如樊浦村乡贤顾关林从2006年以来每年坚持出资为全村村民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老年人进行慰问,累计捐资金额达190万元。四是积极调处民间纠纷。乡贤参事会由经济文化能人、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声望、有能力的乡贤和热心为本村建设服务的人士组成,通过发挥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协调解决农村邻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孙端镇村级乡贤参事会运行3年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了共识和人心。从一开始的少数村干部有思想顾虑,部分外出人士的不理解,到成立运行后,一些外出乡贤主动要求参加乡贤参事会,乡贤参事会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许多村乡贤参事会都进行了新会员发展,如樊浦村乡贤参事会人数已从成立时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29人。

2.扩大了社会参与。在引导、鼓励、发动乡贤参与家乡社会建设及社会治理过程中,孙端镇把加强社会建设的方向、目标传达给了方方面面的社会能人,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调动了乡贤参与社会建设及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扩大了社会参与。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载入史册、捐助命名制等多种方式给予乡贤荣誉,营造乡贤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浓厚氛围,扩大了社会影响。

3.促进了社会和谐。村级乡贤参事会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使党委的导向、政府的要求与群众的意愿在同一个平台上三向互动,为人民群众反映社情热点、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渠道,党委、政府与民众的民意沟通更加顺畅、信息传达更为全面、互动交流更为有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4.推动乡风民风好转。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五水共治”、农用船舶专项整治、无违建村创建等各类整治和创建活动中积极发挥乡贤的带头示范作用,鼓励乡贤带头创建庭院整洁户、花卉示范户,清理乱搭乱建。部分乡贤利用个人声望和人缘,积极参与邻里纠纷的化解。广泛开展节日老年人慰问、困难群众救助、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活动等,促进了乡风民风的好转。

三、孙端镇探索实践对乡村治理的启示

孙端镇组建村级乡贤参事会参与乡村治理,其探索实践及成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孙端镇村级乡贤参事会从最初的动议、谋划组建到发挥作用,离不开镇党委主动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氛围、努力推动实施。当前,绍兴正在开展的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且没有先例可循和经验借鉴,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这就需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乡村治理的社会化、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多元化、网格化,建设富裕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美丽乡村。

(二)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乡贤大多见过世面,接受过现代化信息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与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大多数乡贤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强烈的反哺意识,能够成为美丽乡村的积极建设力量。孙端镇通过培育和发展村级乡贤参事会,在激发群众主体过程中,将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乡贤整合到乡村建设与治理中,使其成为乡村社会多元共治的重要力量。

(三)乡村治理必须紧扣农村“熟人社会”的特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社会仍然延续着“村落自治、熟人社会”的传统模式,以熟人办熟事、熟人管熟人,不但成本低、而且效能高,可以解决基层党委、政府不能面面俱到的问题。孙端镇抓住乡贤优势,把乡土精英融入到乡邻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形成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双赢,构建乡村多元共治的格局。

(四)乡村治理必须结合农村实际找准切入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得到他们的认同,才能转化为推动力。孙端镇党委政府认识到镇级财政和村级集体收入相对薄弱、导致对社会事业、公益民生事项投入不足的现状,把乡贤力量集中到公益事业建设、扶贫济困、调解民间纠纷上来,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促使更多群众在乡贤的引领下,更加自觉、积极地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参与乡村建设及治理。

(五)乡村治理必须因村制宜,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当前农村各个地方的基础和条件都不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理念,找到一条凝聚人心、树立品牌,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好路子。绍兴各地经济社会、人文历史和地方性格都有所区别,这些特点往往对乡村治理发挥着重要影响,如何在加强统一性、规范性的同时,因地制宜,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允许其有一定的差异性,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进一步发挥乡贤及其组织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思考

乡贤及其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着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村民自治的有效方式,是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下一步,要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乡贤文化为支撑,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规范完善,正面激励,推动乡贤及其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乡贤参事会作为农村优秀人才和社会精英的汇聚之地,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必须要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统筹领导和具体指导。要通过对乡贤参事会的培育,及时把一些优秀乡贤发展到党员队伍当中来,甚至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要加强对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核心人员的推选,指导乡贤参事会有序发展会员,量力而行办实事,合理推进参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针对乡贤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公共话语权,镇村两级党组织要明确乡贤参事会的性质和定位,正确引导,防止个别乡贤借此名义谋取私利,或插手村级事务,干扰村“两委”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要建立健全乡贤参事会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完善乡贤参事会成员构成。注重会员质量,坚持以德为先,逐步发展壮大乡贤会。在以外出乡贤为主的基础上,把其他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吸纳进来,包括在本土的优秀村民,丰富充实乡贤会的人员构成,特别是要把农村中一些品行好、威望高、热心社会工作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充实进乡贤会。二是要完善乡贤会功能定位。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乡贤参事会要以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工作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和帮扶救助为宗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三是要完善乡贤会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村乡贤会章程和运行制度的建立健全,明确会员入会条件和审核机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实施会务财务公开。对符合条件的乡贤会,鼓励申请社会团体登记。

(三)要大力弘扬乡贤文化。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与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扎根乡土,贴近百姓,紧接地气,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一种最朴素的精神原动力。为此,要把乡贤文化作为基层社会道德约束的有力武器,引导群众守道守义,遵守文明,搭建起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要努力挖掘古往今来的优秀乡贤代表和典型事迹,整理有关乡贤的文史资料,保护乡贤文化遗产。要把培育新乡贤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筹建成立市、县乡贤(文化)研究会,拍摄乡贤专题片,表彰优秀乡贤,并通过村文化礼堂、乡贤文化长廊建设和村志编写等途径,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乡贤美德,大力弘扬乡贤文化。

(四)要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氛围。注重发挥乡贤反哺作用,在市、县两级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乡贤文化史料,举办有影响力的乡贤文化研讨会,组织开展“走近乡贤”采访活动,积极宣传乡贤人物事迹。建立健全乡贤参事会章程和组织体系,定期召开理事会议。推行杰出乡贤“挂职村官”、“镇长顾问”等制度,及时将杰出乡贤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支持有意愿的乡贤依法参与村“两委”选举。深入推进乡贤信息库建设,加强乡贤联络走访工作,积极搭建乡贤参事会、乡贤调解工作室、乡贤智囊团、乡贤慈善基金会等平台,鼓励退休的官员、专家、学者、商人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鼓励乡贤参事会协同推进村规民约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共建设和公益事业,参照村规民约、行业惯例和公序良俗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建立开放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重新定义村民身份,赋予回归乡贤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乡贤监督评价机制,为更好发挥乡贤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五)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乡贤参事会与村“两委”的关系。在当前体制中,村“两委”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乡贤则是乡村中有声望、有威信、有势力、有地位的群体。在实践过程当中,村“两委”与乡贤参事会关系处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村级治理的效果。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首要问题是要坚持村“两委会”的主体地位,而把乡贤作为一种重要而有益的补充。二是正确处理好传统伦理与现代治理的关系。当前乡村当中,传统伦理还占有很大的市场。用现代化的理念来推进乡村治理,势必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传统伦理与现代治理理念的碰撞和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这对关系,在传统伦理与现代治理理念中寻找平衡、建立新的乡村文化,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三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治理与依法治理的关系。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构成,就是群众共治、自治。但在当前群众法治理念还不是很强的背景下,乡村共治、自治权重的提升,也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即自治与法治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如何把乡村社会治理引导、规范到法治的渠道,使乡村社会在法治的范畴中开展共治,更好预防和规避共治、自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乱象。

[1]贺佃奎.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径的思考——对云浮市乡贤理事会的考查[J].南方农村,2014(4).

[2]徐晓全.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与实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

[3]周桂萍.乡贤文化引领小城镇发展[J].中国报道,2014(11).

[4]刘伟.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J].人民文摘,2014(10).

[5]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N].光明日报,2014 -08-20(1).

[6]王泉根.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的当代形态与上虞经验[J].中国文化研究,2011:冬之卷.

[7]马永定,张伟光,戴大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样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5).

[8]潘承玉.越文化研究纲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4).

[9]梁涌.越文化与绍兴学——越文化研究的再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4).

[10]高利华.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5).

On the Effect of Rural Sages and Their Organization on the Rural Governance——A Case Study of Rural Sage Council in Sunduan Town of Shaoxing City

Ma Yongding Dai Daxin Zhang Jungu

(Shaox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oxing,Zhejiang 312000)

In recent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much young rural labor force flocks to cities,leading to the empty villageswith the loss of the rural elites and human resources.Against the backdrop of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themode of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it is indispensabl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ural sage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in the grassroots-level social governance,to constructan effective convergence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andmodern society,to integra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the extension of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local culture,and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into one integral part,and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administration and the villagers'autonomy.On this basis,themasses can bemobilized and then organized to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rural social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can be perfected;the rural autonomous activity can be strengthened;the capability and level of rural governance can be enhanced.

rural sage;culture of rural sage;council of rural sage;rural governance

D638

A

1008-293X(2015)02-0036-05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2.008

(责任编辑 林东明)

2014-02-05

马永定(1965-),男,浙江上虞人,现任中共绍兴市委政法委主持工作副书记、绍兴市法学会(枫桥经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三级警监,长期从事社会治理、公安管理研究。

戴大新(1974-),男,湖南临澧人,现任绍兴市综治办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研究。

张俊牯(1973-),男,浙江绍兴人,现任绍兴市袍江新区综治(信访)办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乡贤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谁远谁近?
南安乡贤再发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