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副语言研究

2015-04-10 19:05:58王丹丹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孟子言语交际

王丹丹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孟子》的副语言研究

王丹丹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副语言是对语言结构或语词内容之外的言语交际各方面的研究。《孟子》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许多副语言的使用情况,包含有声副语言如语调、沉默的使用,无声副语言如表情、动作的使用,这些副语言在《孟子》言语传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孟子;副语言;言语交际

本文将采用广义的副语言,即副语言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非语词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手段传递交际信息的一种表义符号系统,它既包含非语言的有声表义符号,也包括无声而有形的表义符号。它主要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词内容之外的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

一、有声副语言的使用

(一)停顿。停顿指的是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它是大脑进行言语编码时语言出现暂时中断的一种结果。停顿可分为三类: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生理停顿是人说话时为了呼吸的需要进行的一种正常的停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交际含义;语法停顿是为了把语言结构的层次表达更加清楚,避免出现歧义,属于表意系统;强调停顿是为了表明言语者的态度、情绪、观点等,属于表情系统。

例1: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1)

一个人的话中间又加一“曰”字,表示这个人说话之中有所停顿,因此加一“曰”字,表示“更端”,这是古人的修辞体例。这里的停顿说明了庄暴在问接下来的问题时若有所思的状态。

(二)沉默。沉默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言语中断或无语的现象。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沉默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沉默的运用,往往会使言语含义得到凸显,并且还能巧妙地暗示出交际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交际效果。

例2: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8.33)

妻子在说话时出现言语中断的现象,即话说一半出现沉默。破折号替代的语义内容如果补充完整,即是“虚荣与不堪”。此处,妻子不用言语表达,妾也能够明白。妻子出现话语中断,表明了她当时的羞愧、失望和难过的心情。

(三)笑和哭.笑和哭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表达。笑和哭不仅仅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还常常传递出一些交际信息。

例3: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14.23)我们都知道“再作冯妇”是一个成语,出处就是孟子的这段话。“再作冯妇”,比喻再干旧行业。“为士者笑之”,这里的“笑”是一种嘲笑与鄙视。士人们讥笑他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放弃自己做善士的追求。士人们认为做人要有一定的操守,应该明己守义,不能因环境的改变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追求,因此嘲笑了冯妇,对冯妇是一种鄙夷和不赞同的态度。

例4: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8.33)

妻和妾在得知丈夫炫耀自己酒足饭饱的方法是去墓地讨些残菜剩饭的真相后,她们在庭院中哭泣。这哭泣传递的信息太过丰富,羞愧、失望、难过之情都一并寓于了这哭中。

二、无声副语言的使用

(一)表情。表情指的是感情或者情绪的外在的表面的表现形式(引自李杰群的《非言语交际概论》一书),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情指的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能反映人感情或情绪的动作、状态和变化等;广义的表情指一切体态语。我们所说的表情仅指面部表情。脸就就像一台展示我们人类感情及一切内心活动的显示器。中国有“鉴貌辨色”,指的便是面部表情。

例5:万章曰:“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9.2)

“忸怩”,《说文·新附》:“忸怩,怼也。”象表面上假装敬爱兄长,但言语后的一个表情出卖了他,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此处,表情的作用即是否定言语内容,暴露真实心理。

例6: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10.9)

齐宣王突然变了脸色,这种面部表情暗含了很多信息。可以想象当齐宣王听了孟子的一番话后,面部表情一定会由“晴天”变为“多云”,脸上露出的一定是诧异和不高兴的神情。他诧异孟子怎么说话说得这么直白;他不高兴即使君王再怎么不对也不能废弃掉啊,所以宣王才“勃然变乎色”。

眼睛也是面部的器官之一,之所以把眼神单独拿出来讨论,是因为“眼睛”十分重要,它也有自己独特而又神秘的语言。眼神的变幻之疾,内蕴丰富,简直到了妙不可言的地步。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洞察出一个人微妙的心曲,正所谓“八极可围于寸眸”。

例7:孟子曰:“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5.5)

“睨”,“斜着眼睛看”的意思。这个人之所以斜着眼睛不敢直视表明了他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无限的惭愧和由衷的悔恨之情。

(二)动作。日本的石川荣谷认为至于交际礼仪,最重要的是动作的表现,在这种场合,语言的表现仅仅具有次级的价值。动作一般指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动作”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动作描写,而是从人的某些动作中传递出了补充或替代言语信息的“动作”。

例8:王顾左右而言他。(2.6)

“顾左右”是头部和眼部共同完成的动作。这样一个动作是受交际意图所支配的。还原交际场景:孟子用排比问的方式引导齐宣王回答几个问题,在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时,齐王本应顺着上面两个问题的思路也作出肯定回答,但由于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关系问题,他用“顾左右而言他”予以回应。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且内蕴丰富。表明了齐宣王但是心知肚明却不愿做正面回答,又略有惭愧的心理状态。

例9: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8.27)

“右师”,官名,齐之贵臣。有些人“走向前同他说话”,有些人“走进他的席位同他说话”,这些人的动作都表明了他们对右师的殷勤与谄媚。

三、副语言的综合使用

所谓“副语言的综合使用”指的就是在言语交谈时不仅使用了有声的副语言,还使用了无声的副语言,有声和无声的有机结合。

例10: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4.11)

“不应,隐而卧”即为综合副语言,“不应”指“不加理会”,对应有声副语言中的“沉默”;“隐几而卧”指“伏在靠几上睡起来”,对应无声副语言中的“动作”。孟子对说客的态度是沉默加睡觉,有声副语言和无声副语言的综合运用,表明了孟子对说客的观点和做法有所不满。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在他们的静默里包含着话语,在他们的姿势中包含着语言。”

例11: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闲曰:“命之矣。”(5.5)

“怃然为闲”是副语言的综合使用。“怃然”,茫然自失貌;“为闲”,有顷之闲。一个是面部表情,一个是略作停顿,无声和有声的有机结合说明了夷子在听到孟子的一番话后,茫然若失和失落迷惘的心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孟子》一书中副语言的使用情况,副语言对于言语交际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辅助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和完整。所以我们在分析文本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语词句子含义,还应重视副语言的使用。

[1]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梁茂成.副语言初论[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

[8]冯欢.探析副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9]李春光.副语言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

[责任编辑 靳开宇]

H 109.2

A

2095-0438(2015)12-0064-02

2015-09-10

王丹丹(1989-),女,河南焦作人,湖北师范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训诂学。

猜你喜欢
孟子言语交际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关于冬天
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外语学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1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