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国春
林业资源被我们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滥砍滥发森林的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环境悄然改变。森林资源逐渐匮乏,沙尘暴、尘埃PM2.5、土地沙漠化等环境无时不威胁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渴望着蓝天白云一样的天气,可是面对现实的却是愈演愈烈的恶劣天气,糟糕的生活环境。人们慢慢意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森林,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呼吸一口纯净的新鲜空气。
维持生命体的氧气就是由森林提供的,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保证了赖氧生物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保证了全球气候的稳定。不同类型的森林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起生物圈的基础。森林是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在气候的调节,能量的供给方面[1]。森林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得以繁衍。因此保护我们的林业资源,也是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随着林地不断的减少,原本的生态圈被破坏,多数生物已经被灭绝,全球也开始变暖[2]。被毁坏的林地被用来发展工业或者城市建设,森林覆盖率一降再降。被利益所蛊惑的人们也开始受到林地减少的惩罚。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开始慢慢退化,向沙漠化、盐碱化方向发展。空气不能及时被森林净化,遗留在城市里的空气不能循环,停滞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庞大的生态系统的根基被破坏,没有森林帮助的人们,在极端的天气下,涝灾旱灾频出等自然危害。然而这些危害,人类很难独立去抵抗它们。只有保护林业资源,停止对森林的随意砍伐,重新竖起对自然的尊敬,我们才能减少这些危害。
保护好我们的林业资源,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制来作为基础。现在相关法律并不健全,仍然有许多法律空子可以钻。面对毁坏林地带来高收益,不良分子顶风作案,甚至毫不在意法律的制裁。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相比于法律上的惩处实在是相差太大,导致相关森林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些摧毁林业资源的贩子四处猖狂。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严格有序的法律制度,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林业资源。
仅仅只是法律上的监管是不够的,面对浩瀚的森林,乱砍乱伐等违法活动过于频繁,法律监管力度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因此,林业执法部门要肩负使命,要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地监管,并对整个森林资源的开发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对森林资源的采伐量,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将“靠山吃山”的本地人转化为监督者,将这些林区进行合理分度管理,增加违法人员的风险成本,来达到有效的监管力度。这种方法既解决了部分依赖砍伐树木的本地人,又起到监督的效果,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人类必需的物资。在人们获取森林资源的同时,杜绝滥砍滥伐,合理使用天然资源,在伐后及时育种植树。加大相关科研力度,研究使采伐量与木材生长量的保持在最佳k值。在森林资源的利用中,提高工业、农业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如减少木材在加工过程中的浪费、提高药材的保存时间。
害虫的预测和防治应该被林业部门当做工作的根基,把害虫对林业的威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林业部门对自身的管辖范围区域内,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害虫报告。成立专门的行动小组,及时发现潜在威胁,消灭潜在威胁。坚决杜绝挂职吃闲饭,不按时按点调查,等到事情发生到不可控制,造成巨大的经济危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体的害虫预报是以国家级中心所公布的情况为基准,以各省市县报点为基点,慢慢组建成为一个面向全国、完善的预测防范害虫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分析潜藏的危险,同时也能收集天气信息和林业资源具体情况,为科学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不断地囤积信息资料,以便进一步做出更加智能的害虫预报系统。
火灾对于林业资源来说就是一场无谓的损失,预防火灾尤为重要。抓好防火工作,提高防火意识,加强宣传力度[3]。通过教学、发传单等传媒手段,向社会群体免费教育。提高每一位公民的防火意识,坚决杜绝在林区不熄灭火源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这样才能维护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基。只有经过思想上的指导,才能把保护林业资源作为自发行为。由被动工作,到自觉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这是本质的飞跃。尤其是在护林人员的基层中,认真做好保护林业资源的思想工作,保证护林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护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仅仅只是从单方面投资保护林业资源的事业是不会长久的,只有把经济效益和保护林业相互结合,才能把这项事业坚持下去[4]。就现在来说,林业资源被分为观赏型和经济效益型。观赏型林业被开发为旅游产业地,经济效益型林业则被用来种植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树木,如橡胶树。这样,林业资源被合理利用,长期可持续的地人们带来大自然的馈赠,同时人们也主动的承担起保护林业的职责。林业资源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经济效应,影响着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
森林是我们最原始的家,森林在人类的历史中扮演了太多太多的角色,唯一不变的角色就是赋予我们丰富的资源。在金钱诱惑下的人们,无情的开始摧毁森林。大自然的惩罚也随之而降,各种灾难频频发生。现在人们难以恢复当年的森林覆盖率,也难以复活被人类灭绝的动植物。但是我们相信,在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下,从被森林哺育者变为森林的保卫者,每个人都扛起本属于我们的保护森林的责任,植树造林,减少资源消耗,使得我国现有的林业资源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1]王文.安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1999,(11):34.
[2]何怡.森林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林业建设,2008,(10):89.
[3]李向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的林业与生态文明关系[J].林业经济,2012,(01):112-113.
[4]祝列克.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J].湖南林业,2008,(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