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察与乾隆朝第二次金川战争

2015-04-10 13:35:36倪玉平,张闶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阿桂果木清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15)04-0029-04

收稿日期:2015-06-03

作者简介:倪玉平(1975-),男,湖北汉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

第二次金川战争是清代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耗时最长、花费最巨的一场战争,具有重要的军事研究价值。在这场战争中,历任副都统、都统、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等职务的海兰察,是清军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兰察是索伦部人,姓多拉耳氏,世居黑龙江。史载他“面铁色,生有殊力,矢命中中者辄死。围场两虎出,带三矢,发二矢毙之,囊一矢归。天下传其勇,而不传其智” [1]卷一一六。乾隆二十年(1755年)从征准噶尔,三十二年(1767年)随征缅甸,三十六年(1771年)调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随着缅甸战事基本结束,本应奉命带兵回京,但正值第二次金川战争之际,乾隆命令他毋须回京,直接从云南入川,开始了他的第二次金川战争之旅。目前学术界关于海兰察的研究还较为简略 ①,本文即欲以《清宫珍藏海兰察满汉文奏折汇编》等相关档案为基础,试图较为客观地评价他在战争中的作用。

海兰察到达金川后,即以副都统身份攻打小金川。不久小金川为求和主动让出鄂克什等要隘,清军进展很顺利,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二月占领小金川。海兰察半年内连升两次,先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后升参赞大臣。不过,当时的清军主帅是将军温福。温福是文华殿大学士温达之孙,出身显赫,又颇得乾隆器重,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心高气傲,导致海兰察和他难以相处。

早在海兰察之前,五岱和色布腾巴尔珠尔先后为其参赞,温福即与此二人处理不好关系。温福不注意保护官兵士气,五岱向乾隆参奏,温福反而指责五岱有“种种任意乖谬妄行”,乾隆派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前往调查,发现五岱所奏属实,但温福又反咬一口,参色布腾巴尔珠尔“于善恶不能辨别”,乾隆信任温福,“革五岱职,遣戍伊犁;色布腾巴勒珠尔坐削爵” [2]卷二十四。温福对待其参赞的态度很难不对海兰察产生影响。

温福并无特殊军事才能,只知沿袭第一次金川战争时张广泗“以碉攻碉”的落后战术,“修筑千计,所将兵二万余大半分散于各卡,每逾数日当奏事,即派兵扑碉,不计地势之难易,得不偿失,士心解体” [3]306,而海兰察则强调士气的重要性,他说:“兵之强弱,皆在士气,倘若珍惜其力,开导训诫,则士气无不振奋。” [4]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由昔岭等处撤回兵数并选无法打仗者承应军营其他差使折可见双方存在分歧。《啸亭杂录》记载,在清军大营木果木失事前,“海超勇公兰察至,扣刀诮温公曰:‘身为大将而惟闭寨高卧,苟安旦夕,非夫也。今师虽疲老,使某督之,犹可致胜。若公终不肯出战,不若饮刃自尽,使某等各竭其力可也。’温公拂袖起,亦无有所指挥也” [5]卷七。这说明,双方还曾发生过争执。

尽管双方有分歧,但海兰察作战一直比较勇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昔岭地势险要,有大碉十座,海兰察和额森特“往来冰雪中”,经过力战攻克第九、第十大碉。第五碉尤其坚厚,海兰察昼夜率兵攻击,最终攻克。不过,温福“以碉攻碉”的战术使兵力严重分散,海兰察所带兵力严重不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初一,一部分从美卧沟偷偷进入小金川的番兵联合部分降番约千余人,攻占底木达和布朗郭宗。温福闻讯后派海兰察带兵800名赴登春救援,因兵少不足以进攻,只能固守。六月初七日,金川袭击木果木大营北面德尔森保、多隆武驻守的山梁,木果木大营陷入危局。海兰察闻讯,连夜从登春返回救援,但为时已晚,“初九日夜,不料副护军参领明德保所守大营东北高山上之碉寨,均被贼占据,且提督马全军营下方五座木城亦失守,为贼所占。另外,德尔森保等所守山梁,亦被贼围困,等情。于初十日五更时分……于大营北面山梁上,由副将曹永延、游击富敏泰所守碉寨,亦为贼夺占”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参赞大臣海兰察奏报由昔岭突围时将军温福阵亡及率兵退守美诺等情折。清军北面的防守土崩瓦解,主帅温福中枪身亡,4 000官兵阵亡,军械物资损失无数,这就是令乾隆引以为奇耻大辱的木果木之败。

木果木失败后,清军士气降到最低点。明亮日后回忆:“吾方结营美诺,见溃兵如蚁,往来山岭间。吾遣人止之,溃兵知吾在,止者数千,吾为之收留犒赏。兵方安眠,适有持铜匜沃水者,误落于地,有声铿然,溃兵即惊曰:‘追者至矣!’因群起东走,势不可遏,其丧胆也若此。” [5]卷七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十二日,海兰察收集大量兵丁、役夫等退至美诺。大小金川番兵不断对美诺发起攻击,从多面合围。清军难以再战,海兰察于六月二十三日被迫退守日隆。在前有金川番兵进攻、后有乾隆帝下旨责备的不利情况下,海兰察会同富兴、博清额等其他将领巩固防线,较好完成了善后行动。

(1)奏报伤亡情况。木果木之败清军的伤亡情况是乾隆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此仗清军损失巨大,仅文武官员就有将军1人,副都统2人,提督3人,总兵、御前侍卫、副将、参领、知府、知州、知县、主事、同知、典史、都司、守备、参将等100余人阵亡。 [6]145海兰察在六月十二日退至美诺之后,即上奏汇报了伤亡情况。[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参赞大臣海兰察奏报由昔岭突围时将军温福阵亡及率兵退守美诺等情折六月二十九日又派副都统巴雅尔火速前往避暑山庄以备乾隆垂询,并把木果木之败及以后阵亡及未加撤出之大臣、将领、兵弁等清单上呈。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将军温福阵亡后军营各员差委并派员赴热河以备皇上垂询片;参赞大臣海兰察奏报由昔岭等处突围撤退时阵亡官兵数目折

(2)保管将军遗物。温福在阵亡前嘱咐“万一败之于贼,印信攸关重要,断不得有失”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参赞大臣海兰察奏报副护军校昌兴等人保护将军印信及报匣钥匙突围等情折,令巴尼浑、舒林和昌兴护送报匣及印信突围,海兰察将印信与报匣妥善保管,并在非常时期用温福报匣奏事。温福中枪而亡后,尸首来不及收便被金川番兵抢去,其子永保仅摘取温福扳指。海兰察考虑到此物非常重要,便专门派一些军队护送永保及扳指回京。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参赞大臣海兰察奏将军温福扳指交给其子并派官兵护送进京折

(3)遣散无用兵丁,搜寻脱出兵丁,核对人数。木果木败后清军成了惊弓之鸟,几乎丧失战斗力。六月十三日清军同番兵发生小规模交战,“新派绿营兵皆惊慌失措,纷纷逃往明郭宗方向。副都统乌什哈达亲往制止未果,奴才海兰察愤怒至极,亦前去协同乌什哈达把守桥口阻拦,全然不听从”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四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遣散军营内无用绿营兵并协助副将军阿桂打通驿站道路折。 海兰察同博清额、富兴、乌什哈达等商议,先后遣散没有战斗力的兵丁3 000余名。又经过近20天的搜寻,查出“现有京城满洲、成都满洲、各省绿营、瓦寺、土练、木坪之兵一万三千二百一十名”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由昔岭等处撤回兵数并选无法打仗者承应军营其他差使折,奏报乾隆。

(4)全力打通与阿桂联系之路。木果木之败以后,乾隆帝委派阿桂出任定西将军,掌管大局。彼时阿桂正在南路,乾隆十分担心他的安全,海兰察也视打通与阿桂联系道路为第一要务。六月十四日,海兰察即奏请派遣尚属可靠之兵丁防守阿桂来路要隘,以打通阿桂之驿路。十五日得到阿桂咨文,知道阿桂尚在当噶尔拉,僧格宗并未失守。此后,海兰察又派额森特等带兵打通道路,于七月十九日起程将定边将军印信送交阿桂。

(5)加强日隆的防务。海兰察率众加固日隆碉卡,令尼珠布、保林防守日隆以南要隘达卫北面,佛津泰、温佑哲驻守达卫南面,乌什哈达驻扎达卫,鄂克什等土兵驻扎在资哩,海兰察亲自坐镇日隆。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在日隆松林口等处委派官兵设防情形折当他发现“日隆之东、北两驿附近亦有要隘,且该两处倘若驻兵,可与达卫、日隆、巴朗拉彼此呼应”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分派官兵严密把守日隆松林口等处要冲关隘折,又在穆尔占、色布色尔桥、松林口、日隆南北山口等地派兵防御。至此,日隆防御态势稳定下来。这对稳定清军后方意义重大。

木果木失败后,海兰察由参赞大臣降为领队大臣,仍随阿桂出征。阿桂(1717-1797年),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清朝著名统帅,深为乾隆帝器重。阿桂有着高超的军事素养,知人善任。他经常“于军务倥偬间,惟于幕中独坐饮酒吸烟,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呼,愀然长啸,持酒旋舞,则次日必有其策。其驱使将士,如发蒙振落,其成功者,或奖以数语,或偿以糕果,而其人感激终身,甘与效死” [5]卷二。乾隆帝责备海兰察作战不力,令阿桂至日隆时,讯明据实参奏定罪。阿桂欣赏海兰察的勇猛,反而替海兰察求情:“海兰察当兵溃时,尚能前后拦截,并未偕懦卒溃窜。” [2]卷二十五从而使海兰察仍能以任领队大臣出战。海兰察自然对阿桂感恩戴德,甘愿为其效力。海兰察“生平唯服阿文成公,任其驱使辱詈,听命惟谨。尝告人曰:‘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一人而已,某安敢不为其下?其余皆畏懦之夫,使其登坛秉钺,适足为殃民具耳!某安能为其送死也?’” [5]卷九《清代名人传略》也记载:“在当今任统帅者中间,他只钦佩阿桂。只是在福康安对他表示尊重之后,他才肯辅佐他。” [7]191阿桂出任统帅后,对海兰察十分信任,许多重要战役都交由海兰察指挥,充分发挥其作战勇猛的特点。罗博瓦山、色淜普、喇木喇穆、逊克尔宗等战斗,海兰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喇木喇穆偷袭战和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赴北路协助副将军明亮的战斗。

(1)喇木喇穆偷袭战。阿桂任将军后,清军增派了大批精兵和火器军械,目标直指歼灭大金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二月,清军经过苦战,攻克了金川官寨勒乌围的门户罗博瓦山。此后金川番兵全力防守色淜普和喇木喇穆。阿桂认为:“查罗博瓦山冈下贼人据守之地名色淜普山梁,中间连设三碉,又于其右边墈下筑一大碉,左边墈下筑两碉,与中间三碉互为援应。其六碉前后两旁树林蒙密,官兵穿林前进必须伛偻而行,兼之雨雪数旬,贼将各碉栅收拾益坚。且由罗博瓦山冈前抵木城石碉,自上而下,陡峭异常,官兵不能攻取则撤退甚难,亦不可以决策,以期必得。” [8]卷九十八,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丁未便兵分三路于六月十二日夜间潜伏,又另分一路攻取喇木喇穆,以分色淜普之势。海兰察率领第三队士兵,将第一碉围住猛烈攻打,将其占据。

金川丧失色淜普之后,退守喇木喇穆,特别在“东边附近登谷丫口并近南萨斯嘉赤沟各碉,防备均为坚固” [8]卷一百,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己未,只是喇木喇穆迤西峰峦突起处之两大碉由于在山梁绝顶,两面坡崖如削,未曾设防。阿桂等认为“贼度官兵不能来攻,但得占此绝顶,则已断其后路,其外各碉必俱成瓦解” [8]卷一百,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己未,派遣海兰察偷袭此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二十二日,清军兵分数路进攻喇木喇穆,二十三日夜海兰察率六百死士偷袭迤西最高峰。官兵趾顶相接,猿猱而上,悄无声息,“维时海兰察等所带各兵先于半夜月出之前鱼贯而上,不但并无人声,并将火绳藏起。但此处本无路径,石壁陡滑,官兵等手足并用,且以手攀手蚁附而登。至丑刻均已于贼碉附近处埋伏,及至天明一湧而登,直上峰峦突起处碉顶,砍开碉门躍入,将贼众尽行杀死” [8]卷一百,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己未。

数路大军见海兰察得手,内外夹攻,终于在二十五日获胜。喇木喇穆偷袭是海兰察军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其勇略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相较之下,温福攻打西路时,主要是“以碉攻碉”,战术呆板,进展缓慢。但在阿桂带领下,清军屡次使用偷袭战术,奇正结合,令金川防不胜防。海兰察偷袭成功后,金川“数十里各寨闻之皆夺气,遂同时破,乘胜直临逊克宗垒” [3]卷七。面对诸多战果,乾隆高兴地说:“盖额森特见海兰察屡次立功极多,亦思奋勉自励,故不避雨泞将二木城立时攻打,而富兴、普尔普等并皆尽力助势,乌什哈达亦闻声攻得旁卡二座,均系可嘉。” [8]卷一百一,乾隆三十九年七月甲戌可见海兰察对清军士气的带动作用。

(2)协助副将军明亮。副将军明亮原本进军南路,但受阻于庚额山天险,进展极为缓慢。阿桂命令其放弃南路,改由北路宜喜进兵。乾隆四十年(1775年)初,北路副将军丰升额赶赴西路,北路改由参赞大臣舒常辅佐明亮。清军三路变为两路,一从河东、一从河西,合剿勒乌围。但是,北路迟迟没有进展,与阿桂会师的计划一拖再拖。为加快进度,乾隆四十年(1775年)三月,阿桂命令海兰察带兵到河西协助明亮。乾隆对阿桂的这个决定赞赏有加,称其“不分畛域,派兵往助明亮,所见极是”,但又表露出对西路兵力减弱的担心,“海兰察遇有攻剿之处,奋勇超群,所向克捷。今令前往宜喜,于彼处自属有益,但阿桂处似觉少一可恃之人” [8]卷一百十六,乾隆四十年四月辛巳。果然,海兰察到明亮处以后,组织进攻颇为得力,迅速扫清障碍,与阿桂隔河相望。

明亮等原从日旁进攻,阿桂令其改由宜喜进取。海兰察抵达之后,迅速和明亮制定了四月初一日先攻宜喜以南之甲索,四月初二日再进攻宜喜的计划:“惟在于虚实相生之法,随时悉心筹划。现又查甲索地方,乾隆十二、三年曾列为正路进攻,今贼人已探听我兵虚集,不无提防。因拟于初一日在宜喜派兵,略为冲突,而令敖成带兵二千名同革布什咱土兵数百名,即于是日赴该处抢夺碉卡,示之以实。贼以宜喜为虚张声势,必尽力前往甲索守御,而于初二日以万余兵分头从宜喜下压。贼虽狡狳,必不能出我算中,而声东击西,其局更易得手。” [4]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改由宜喜进攻缘由并讯问投出人员等情折后来由于雨雪延期,“派敖成酌带汉土兵丁二千五百名于十二日先攻甲索,以分贼势,而于十三日从宜喜分头并进,当即飞札通知阿桂、富德同时攻打,务在成功” [4]乾隆四十年四月初九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攻夺甲索宜喜两处碉卡得胜情形折。明亮和海兰察兵分六路,攻克甲索。

败退的金川番兵退至撒撒谷。明亮、海兰察等查看地图,“查达尔图以下即为得楞,得楞以下即为基木斯丹当噶。其山腿斜向东南,由此直下已隔河越过噶尔丹喇嘛寺之前。其基木斯丹当噶向东另分山腿,地名撒撒谷。……如将撒撒谷先行攻克,则日旁右手之沙坝山……等处地方统计五十余里,其间寨落数十百处,番户极为稠密,皆可拦截在内” [4]乾隆四十年四月十六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攻克基木斯丹当噶等处山梁并与西路军会合等情折,经过一番筹备,又发动了对撒撒谷的战斗。金川番兵虽然屡败,但因系生死存亡之战,格外勇猛,清军讥其“腐鼠游魂,愍不畏死”,经过激战后攻克。此后清军直逼茹寨,距金川河仅一步之遥,海兰察顺利完成了其使命。

战争结束时,海兰察被封为一等超勇侯,此后又屡膺懋赏,获得图像紫光阁的殊荣。在“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像赞”中,海兰察像赞题词:“射巴雅尔,超授侍卫。洊至都统,参画军计。坚碉险寨,无不先登。勇而有谋,封侯实应。”可见乾隆帝对他的评价很高。

当然,海兰察也存在很多局限。其一是滥杀无辜。木果木之败同降番复叛有密切关系,清军在此后一段时期对番人极为敏感,稍有不信任,就会杀掉。有10名持有阿桂路票探视其家属的小金川人,因海兰察等怀疑其有叛变可能,将其全部“正法”。这10人没有任何叛变迹象,只因为他们家乡八角碉番人都叛变,他们也就被杀。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在沃克什军营暂留八角碉儹拉人业已处置等情片其二是手段简单粗暴。木果木之败后,海兰察等人决定裁汰兵丁,其出发点是为了提升战斗力,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认真区分,甚至将很多英勇作战的士兵也一概裁汰。海兰察事后也不得不承认“奴才海兰察等先后所裁之兵,委实伤残者众,为首惊慌溃散者并非彼等,且其中尚有数名立有功绩者”[4]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金川军营裁撤兵丁均系伤残者并令各该省查拿惩处逃兵折, 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牺牲了很多士兵的利益。

另外,海兰察是索伦部人,属于“新满洲”,出身较为低微,他在给乾隆帝的奏折中多次强调自己是“边隅似如草芥之奴仆”,这种自卑反映在战争中就是有时不够主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海兰察和哈国兴一同在马尔迪、贡司噶一带进剿,哈国兴逡巡不进,延误进兵,但海兰察并不因此指责哈国兴,被乾隆帝训斥为“哈国兴虽稍熟悉行军打仗,究难剔除沾染之绿营积习,且海兰察又以其职衔在哈国兴之次,心存观望,亦未可料。如此相互苟且迁就,益属非是”[4]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奏由贡司噶路进军困难遵旨撤兵合力攻打路顶宗折。因此,一旦领导是庸碌之辈,海兰察就很容易变得消极,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第二次金川战争是海兰察辉煌军事生涯的起点。海兰察以前虽然也参加过诸如平定准部、远征缅甸等战争,但那时地位还比较低,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在第二次金川战争中,海兰察凭借军功擢升参赞,并在战争结束后第一次获得图形紫光阁的殊荣。由于功勋卓著,在日后平定甘肃回民叛乱、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和第二次远征廓尔喀等战争中均任参赞,先后辅佐阿桂和福康安,最终封至一等忠勇公,被誉为“乾隆朝武臣之冠”。可以说,他在第二次金川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体现了高超的军事素质,加快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相关研究仅见雍秉乾《清代索伦部名将海兰察》,载《开发研究》1999年第4期;王希隆《清代索伦部名将海兰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赵金辉《清代索伦名将海兰察家族人物考》,载《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阿桂果木清军
王阿桂访道记
十几岁(2020年17期)2020-11-25 13:01:36
洄流
特区文学(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角果木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药学研究(2019年4期)2019-05-15 02:44:30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阿桂:巨贪和珅的真正对手
检察风云(2018年8期)2018-05-21 02:16:14
素心果
二氧化硅改良顶果木木材表面性质研究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阿桂的婚事
论宋代河南林果业的盛况与成就
中州学刊(2008年6期)2008-12-16 09: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