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娟
(江苏淮阴工学院机械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探讨
王亚娟
(江苏淮阴工学院机械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本文在对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建立职业自信心、自我准确定位、提升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可以为我国职业指导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职业指导更高质量就业再就业劳动力市场
职业指导和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特别地,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困难群体和退役军人数逐年增加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能否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生存问题,既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在党的十六、十七大报告中分别提出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扩大就业战略”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指导性意见,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
十八大提出的“更高质量就业”概念,社会各界人士就从不同的角度对“更高质量就业”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解读,例如,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2012)[1]从内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内涵在于:“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又如,万宝凯迪公司总裁、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胡廷(2013)[2]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认为“更高质量就业”就是“保持就业数量的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2013)[3]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视角认为“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方式来实现更好的就业”。此外,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周宇平(2013)[4]和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黄军伟(2012)[5]等人一致认为“更高质量的就业”指的是“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来实现个体有一个体面的职业”。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田小宝(2013)[6]分别从工作环境、晋升通道、社会法律保障等八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概念内涵。
综上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更高质量就业”就是指能够实现“人尽其才和爱岗乐业”的就业,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劳动力市场,调整就业结构,运用科学的人职匹配方法,结合实际,唤起劳动者者自助和主动就业的就业理念,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技能的提升,使劳动者具有良好的就业能力,能够保障稳定的工作、和谐的劳动关系与通畅的职业生涯通道,能最大程度地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尽可能地通过就业实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效力于社会的进步。
基于以上解读,职业指导在帮助劳动者、失业者、大学毕业生等就业需求人员建立职业自信心,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提升就业者适应职业变化,帮助培养其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准就业人员建立职业信心,转变就业观念。
在现实中,许多失业、待业人员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找不到其满意的“理想工作”而未能实现就业,事实上,关于什么才是自己的“理想工作”,多数劳动者或求职人员并不明确或清楚,有许多求职人员将刚入职时的工资、待遇作为理想工作的标准,也有的求职人员将单位类型(比如是否事业单位、国有单位、是否公务员)作为理想工作标准…,这些想法或观念均存在较大问题和缺陷,事实上,许多持有这些观念的求职人员即便找到这样的所谓理想工作后,工作三五年甚至一两年后,又发现自己不喜欢或不能适应这些工作,从而选择离职或被炒鱿鱼。而职业指导首先在于帮助这些准就业或求职者清醒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真实的兴趣爱好。其次,就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求职者的“鼠目寸光”和短视。另外,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就业者的职业信心和终生追求,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准就业人员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提升就业者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而职业指导可以通过系统培训帮助求职者深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缺点、工作技能、身体素质、发展潜力,从而可以帮助求职者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白“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最擅长做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环境改变时我能做什么适应性改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就业者的就业质量,防止求职者进入不断“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不良循环。
(三)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准就业人员培养良好职业技能,从而增强其就业稳定性。
许多求职者对各种自己追求的理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并不完全清楚,常犯的错误就是重视找工作,轻视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持续提升,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和竞争环境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求职者如果不能建立持续学习、终生学习和培训的意识和行为,就不能持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就有可能被职业淘汰而重新失业,职业指导可以在观念和具体操作上帮助就业者通过培训持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而增强其就业稳定性,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四)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失业人员稳定情绪,促进社会稳定。
当人们遇到下岗失业的冲击,传统就业观念的不适应和进入市场后遇到困难挫折时,职业指导师用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去安抚下岗失业人员的情绪,帮助寻找再就业的出路,宣传解读国家的再就业政策,职业指导人员帮助成千上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重新走上职业生涯道路,可以为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送人上岗”、“送岗上门”,帮助困难人员重新提振精神,积极面对人生。
(五)职业指导不仅可以帮助求职者更好就业,还可帮助企业招到更好员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市场就业中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求职者,即失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重新择业人员、社会特殊类人员(残疾人)等;另一个主体是企业单位的法人代表。这种帮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求职者的咨询帮助,如平等面试、个人能力测评、家庭影响调查与访问、兴趣特长、期望目标对就业的影响、行动指导、跟踪服务(就业后适应性帮助)等。企业(雇主)是职业指导为市场就业服务中心的另一个主体,是服务中的重要方面。对企业(雇主)服务主要强调与企业或雇主建立联络,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专访。通过专访了解雇主的企业现状、分析企业招用的心理和岗位要求,并与其共同探讨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供求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具体的职业指导。此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职业指导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六)职业指导有助于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
每个人都要经历求职、就业、上岗、转岗等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而职业指导又是贯穿于个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帮助求职者确定职业方向,帮助求职者进行就业前准备,避免择业误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另一方面,职业指导帮助劳动力供需双方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意思都能够得到满足,发挥对劳动力流动的调控作用。
(七)职业指导可以促进教育改革。
职业指导与学校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适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沟通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也属于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机部分,对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职业指导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社会需要;可帮助学生进行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毕业生。
我国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在此背景下,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将越来越高,就目前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状况来看,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新要求,因此,我国目前存在的失业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属于一种结构性的失衡,“找工作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正是这种结构性失衡的最好体现,因此,就我国而言,目前应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体系,以便能有效地对我国劳动大军进行高效的职业指导服务,从而持续、稳定地提高我国就业质量。本文通过对职业指导在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作用分析,明确了职业指导在帮助劳动者、失业者、大学毕业生等具有就业需求相关人员建立职业自信心,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提升就业者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帮助培养起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供相关决策、教育机构和劳动部门参考。
[1]信长星.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J].中国人口科学. 2012(6):2-5
[2]胡廷.对“更高质量就业”的解读[J].中国就业,2013(1)
[3]赖德胜.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J].群言,2013(2):12-14
[4]周宇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1):27-28
[5]黄军伟.高质量就业开启通向幸福之门[J].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21日第5版
[6]田小宝.多方联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J].职业,2013(4):23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115.
G720
A
1009-8534(2015)06-0072-02
2015-10-16
王亚娟,女,硕士研究生,淮阴工学院机械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