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芸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9300)
及物性理论关照下的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分析研究
刘青芸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9300)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因注重语言和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而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本文以其中的及物性理论为基础,研究小句中的主要过程动词,具体分析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互换并举例说明,探讨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的方法。通过结合ChinaDaily和Time中摘录的新闻语篇,具体分析各类过程类型在文本中的运用。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翻译时改变原文使用的过程类型就有可能改变其意义。翻译时应尽可能不改变原文使用的及物性过程。
及物性理论过程类型新闻
翻译——是一种语言网络系统的选择转换成另一种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Nida(1999)在他的“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一书中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并进一步论述了“功能等值”理论。而转译是指当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译文适当地进行一定的转换,不能按照原文的词语和结构逐字逐句地翻译。翻译者作为中介者,将原语与目标语在语义、功能、文体三方面产生等效效果是其翻译的宗旨。本文在韩礼德的及物性过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China Daily和Time两个网站中的新闻语篇,研究过程主要动词,探讨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问题。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Halliday,1985,1994;Halliday&Matthiessen,2004)。概念功能则分成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其中,经验功能探讨过程的主要动词。经验功能指人们通过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进行表达。这也反映出及物性的作用,即用若干过程把人们对现实世界生活中的经验表达出来,并将其中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进行阐述。
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在对及物性理论阐述和解释时认为:及物性作为一项重要的语义系统,它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类行为和经历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在各种过程中的有关参与和环境因素。及物性系统主要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做、发生”的意义,参与者角色包括动作者、目标、范围、受益者、领受者、委托者、动作发起者。诸如呼吸、咆哮、痛哭、做梦等生理行为活动的过程称之为行为过程。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客观存在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参与者是存在物。关系过程表示“归属、认同”的意义,参与者有标记、价值、载体、属性。言语过程是指彼此之间通过讲话,交流各自信息和思想的过程。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一)过程类型与功能等效理论
韩礼德将语言分为4大范畴,分别是:“类”、“结构”、“单位”和“系统”。“类”指的是纵聚合关系,由次一级单位决定一个单位结构中的序位。“结构”是指在连续发生的情况下,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相似性的范围。“单位”指用来说明语言中具有语法模式的语段,也就是说,在一些语篇中,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韩礼德提出“词组/短语”、“词”、“小句”和“词素”4个单位,其中“小句”的核心是过程,过程通过不同的动词体现。“系统”范畴旨在说明在一系列类似项目中的最终选择。
(二)英汉互译小句过程主要动词对应关系
翻译是一种过程,需要我们首先结合语篇发生的语境,在读懂原段落的基础上,确定小句属于哪一种过程类型,再为其选择最合适的动词。韩礼德在及物性理论中提到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三大成分,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表达的经验意义,实质上适应于各种语言分析和描写,下面我们可以对这六种过程进行举例:
(1)物质过程
A.小狗像一阵风似地跑走了。
B.The dog ran away like a gust of wind.
(2)行为过程
A.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B.She stared at me.
(3)存在过程
A.墙上有一面镜子。
B.On the wall there is a mirror.
(4)关系过程
A.对商人而言,并不是所有投资都是有回报的。
B.To businessmen,not all investments will be paid back.
(5)言语过程
A.啊,谦虚了。
B.Oh,you are so modest.
(6)心理过程
A.我很喜欢公众发言。
B.I like public speech.
通过以上对比例证看出,英汉各句中的过程由动词或动词词组表现出来,译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翻译例(1)“小狗像一阵风似地跑走了。”时,首先确定句子的过程是静态还是动态,“跑走”是动态概念;其次考虑“跑走”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即“小狗”是参与者;确定了这些过程类型后,再选择最合适目标语的过程动词和其他成分。如果译成“The dog runs away like a gust of wind.”那意味着小句过程主要动词的改变,随之其参与者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它由物质过程小句转化成环境关系小句,参与者“the dog”也由“动作者”变成“载体”。
(三)小句层面中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的互换
在介绍完六种小句过程后,本文进一步对英汉互译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互换--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的互换进行阐述。
例1:Are both or either children orphans?
这两个孩子或者其中一个孩子是孤儿吗?
例子分析:原文中be动词的使用时典型的关系过程的小句。该句中动作的参与者为两个:both or either children和orphans,前者是载体,后者为属性。在译成汉语后,该关系过程小句变成了物质过程小句,原句中表明载体的词both or either children变成了译文中的动作执行者,表明属性的词orphans变成了译文中的动作的目标。
例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The core of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to serve the people.
例子分析:例2中的汉语小句,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典型的关系过程小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被认同者”,而“为人民服务”是“认同者”。但在英译译文中,小句转换成了物质过程的小句。The core of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成为了动作的执行者,而动作的目标是serve the people。
例3:Talking with her son,Mum forgave the young man’s mistake.
在和儿子交谈时,母亲原谅了他犯的错误。
例子分析:例3中的英语小句,是属于关系过程小句。在这个小句中,Mum是“被认同者”,而认同者是the young man’s mistake。在翻译成汉语后,关系过程小句转译成了物质过程小句,Mum也由此变成了动作的执行者,而the young man’s mistake变成了动作的目标。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6月9日China daily新闻网站上题为One Country,two systems in Hong Kong的新闻和2014年10月1日Time新闻网站上题为Hong Kong Marks Chinese National Day With Demands for Political Reform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这两篇中外新闻报道中动词使用的分析,揭示语言和社会导向之间潜在的联系,为读者创设一种新的阅读环境提供帮助。
(二)分析过程
在两篇国内外媒体对香港问题的报道中,选用的一些动词过程有所差异,本文将对两篇语篇中较为明显的动词过程进行分析。
(1)在美方新闻报道中,含有物质过程的小句以“Itwas depicted...”这一句型开头,说明在这一政治问题上,记者并未对消息的来源调查的十分清楚,因而在写稿时常使用一些固定句型或常用短语来含糊交代。这种搪塞的表达方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2)含有关系过程的小句中,“China”是被动结构“is given”的参与者、“a good chance”意指受益方为中国。这种表述方式省略了动作的执行者,只写出受益者一方,刻意模糊了执行者的存在,降低了事件描述给读者的清晰度。
(3)在对抗议者进行描述时使用“wave”“sneakers”“heckle”等词汇,这些属于环境成分的描述表明了他们的动作和着装等一系列特征,客观冷静的通过对事实的描写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及其行为,使读者从中可以领会抗议者的心理活动。
(4)在中方新闻报道中,常用数字等客观数据支撑文稿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用事实证明中国对香港地区“一国两制”的政策有利于其发展。使用的动词过程如explore,run这些物质过程也表明新闻稿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而非模糊其词。
(三)结果讨论
China Daily上摘录的新闻由30个小句构成,共60个过程,其中物质过程38个,占全部过程的63%;言语过程10个,占全部过程的17%;关系过程7个,占全部过程的12%;心理过程5个,占全部过程的8%。
而在Time上摘录的新闻则由34个小句构成,共70个过程,其中物质过程40个,占全部过程的57%;言语过程12个,占全部过程的17%;关系过程10个,占全部过程的14%;心理过程8个,占全部过程的12%。
根据Halliday的观点,物质过程指做某事的过程。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报道,因此,新闻的基础是用事实说话。在两则新闻中,物质过程所占的比例较高(63%和57%),符合了新闻靠事实说话的要求。这一结果也符合新闻语篇的特点,即为了让读者了解外界最近的动态和情况,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
其次,言语过程所占整个语篇的比重为17%,该过程是指通过说话交流信息,常见的有say,report等。一方面,这类词简单易懂,现实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读者阅读起来不费力气。另一方面,新闻中多引用较为客观的政府机构或官员的讲话以表示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这说明这些句子是客观真实的言论而非主观臆造。
再次,在两篇新闻语篇中,均未出现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这是符合新闻语篇客观性的特点的。因为行为过程强调的是生理行为活动的过程,这类过程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新闻或实时报道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而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客观存在的过程,新闻强调的是让公众获取信息的目的,而非介绍某种客观存在的物体,因此也是符合新闻语篇的。
最后,在此篇新闻中,心理过程的出现频率也较少,这也符合新闻报道的特点:重视客观事实,轻视心理感情等主观活动描写。
本文先是通过对经验功能中及物性理论的阐述,研究了小句主要过程动词,具体解释了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的互换并举例说明,探究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再结合China Daily和Time上摘录的一篇新闻,具体分析了新闻语篇中小句中各类过程动词的使用,确定主要动词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分析语义功能等效。由此看出,韩礼德的及物性过程理论对于各类语篇中的过程动词都可以加以分析,它对翻译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1]Halliday,M.A.K.A n Introduction to E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E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Thompson,G.Introducing E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
[4]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李发根,小句经验功能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a(7)。
[6]李发根,及物性过程理论与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b(2)。
[7]李忠华,英汉互译过程中及物性的变化[J]。广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8]刘丽丽等,英语翻译应试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9]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H315.9
A
1009-8534(2015)06-0053-03
2015-10-26
刘青芸(1990-),女,山东利津县人,现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