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的“反帝国主义同盟”初探

2015-04-10 13:55李雪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反帝帝国主义

李雪华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美国历史上的“反帝国主义同盟”初探

李雪华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反帝国主义同盟的成立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背景和现实背景,而美西战争无疑是触发反帝国主义同盟成立的有力催化剂。同盟成立后经历了从地区性组织到全国性组织的发展,同盟的代表人物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的社会背景。同盟者们在具体主张上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尊重自由、民主、平等等政治原则的重要性,强调《独立宣言》和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对美国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性。尽管同盟的活动持续了20年左右,在美国社会中形成一股反帝国主义的浪潮,但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扩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反帝国主义同盟逐渐被扩张主义的洪流所淹没。反帝国主义同盟虽然解体了,但它对美国政治和外交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美国;反帝国主义同盟;孤立主义;扩张主义;美西战争

“反帝国主义同盟”是由美西战争后美国吞并菲律宾的帝国主义行径所引发的、美国国内民主派人士和各界民众为捍卫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理想主义”原则而成立的民间反帝组织。国外学界有关反帝国主义同盟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却成果寥寥,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美国帝国主义思潮和行径的研究上,而对美国国内的反对殖民扩张的声音关注甚微。并且在为数不多的研究反帝国主义思潮的成果中[1]-[5],又以研究反帝国主义同盟的活动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为主,对同盟成立和衰落的政治哲学背景以及现实动因关注不够。鉴于此,笔者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尝试对反帝国主义同盟做一个长时段的整体性研究。

一、美国“反帝国主义同盟”成立的背景

首先,美国是从反英独立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对殖民主义有着本能的反感。作为美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述了民族自决和人民主权的原则,即:“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能出让的权利,其中如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利,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任何政府破坏这些权利就是暴虐,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这个政府,建立新的政府。”[6]基于美国革命和《独立宣言》所确立的立国原则,美国人本能地赞成那种反抗殖民主义的举动。就像约翰·昆西所指出的,美国人希望自己是“山巅上的灯塔”,全世界人民都可以见到它温暖的拯救光芒,但不愿到国外去寻找并消灭恶魔。所以当美国准备背弃自身的政治原则而踏上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时,必然会遭到国内一部分坚守原则人士的坚决反对,本文所研究的反帝国主义同盟者就是这么一部分人。他们“不反对以商业、宗教、宪法或人道主义为借口的殖民扩张。”“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因为他们认为帝国主义政策是与《独立宣言》、华盛顿告别演说和林肯盖茨堡演讲所确立的政治原则背道而驰的。”[7]

其次,美国建国伊始便开始形成的孤立主义传统也是同盟成立的重要政治哲学背景。建国初期,美国在建国后是否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军队问题和美国是否应该卷入英法战争的问题,成为当时美国战略制定者争论的两个主要问题。就这两个问题,美国共和派和联邦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共和派的典型代表托马斯·杰斐逊多次强调,美国应当建立一个由自耕农主宰的农业社会。对于英法战争,他认为,法国当年支持过美国,美法又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共和制国家,因此,美国应当在英法战争中支持法国。但美国联邦党人的战略观点却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当卷入欧洲国家的野心、冲突、利益和政治斗争的圈套中,而应当韬光养晦,以便发展自己,“‘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至少需要十年和平发展来发展壮大,以现有的弱势来同英国较量,‘将有可能把我们抛回到衰弱与贫困的境地,再想恢复还要若干年月’”[8]。这场争论在经过美英第二次战争和华盛顿告别演说的表态后,基本有了结论,即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孤立主义的政策。故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美国意欲进行海外扩张争夺蓝天下的地盘时,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便促使一些美国人站出来反对海外扩张,他们认为“我们这个联邦国家从来不曾打算无限制地扩张,也不曾打算推行帝国主义政策。”“一切扩张都会给原有群众的内部结合赋予一种新的气质,带有造成新的内部分裂的危险。”[9]

再次,美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优越感和种族主义。民族优越感,是美国战略决策者和普通民众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摆脱封建制、建立共和制的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没有经历过封建制度束缚的国家,又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为世界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这些因素,与早期美国清教徒自封是最廉洁的和最能代表上帝的思想相联系,在美国民族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自我得意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再与美国人自认的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属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群的种族优越论相结合,使美国人在考虑战略问题时,总是对其他国家或民族带有偏见和歧视。这种偏见和歧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它为某些扩张主义者征服奴役其他民族提供了道德依据,另一方面它使得部分美国人出于人种问题的担忧而反对海外领土扩张。反帝国主义同盟中的多数人便是基于后面这种考虑反对美国对菲律宾占领的,如民主党参议院议员本杰明·迪尔曼在阐述他的反对意见时就表示,南部已经存在黑人问题,如果再吞并菲律宾的话,人种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峻。

最后,反帝国主义同盟的成立也有其现实动因。1898-1929年是美国历史上全面完成始于南北战争以来的巨大转变的时代,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化基本实现。美国在国际上由一个二流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而为堪与英法相媲美的经济和军事强国。迅速实现的现代化给美国带来巨变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弊端,如垄断组织的迅速增多和扩大,使经济的运行机制遭到破坏,经济活动陷入混乱状态;对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垄断造成社会财富更加集中到资本家手中,社会分配不公,种族歧视和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这些问题又直接引发了社会骚动和阶级冲突。考虑到国内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美国国内民主派希望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及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因此强烈反对海外扩张。

二、美西战争与反帝国主义同盟的成立

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海外扩张地图上,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海区域成了他们海外扩张的战略重点,昔日的世界强国西班牙成了美国扩张道路上的最直接的障碍。1898年2月1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美国迅速赢得了一场“小而辉煌”的战争,把古巴变为了实质上的附属国并且吞并了菲律宾。但美国的这一行径引起了国内民主派的深深忧虑,他们认为“我们的制度不适宜于管理属地。它们在我们的制度中没有地位。它们会成为腐化的土壤,将会影响我们的政治实体。”[9]因此,必须坚决阻止美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是仅靠个人的斗争影响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把广大的反帝同盟者联合起来,进行组织化、规模化的斗争。

1898年6月15日,在波士顿的法诺埃尔大厅,在盖莫利尔·布雷福德的主持下成立了“波士顿反帝国主义通讯委员会”,负责联系和组织全国各地的反帝国主义活动。同年11月19日,反帝国主义通讯委员会决定改名为反帝国主义同盟(Anti-Imperialist League)。此后,以波士顿为榜样,芝加哥、华盛顿、费城、纽约等地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反帝国主义同盟组织。并且由于波士顿反帝国主义同盟在反对批准巴黎条约的斗争中影响从东部向中西部不断扩大,并与中西部的反帝国主义同盟加强了联系,反帝国主义运动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运动。1899年10月17-18日同盟的地方组织在芝加哥举行集会,建立了全国反对帝国主义同盟,即“美国反帝国主义同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马萨诸塞州的乔治·鲍特韦尔当选为同盟主席。大会还通过了同盟纲领以明确同盟的斗争原则。

三、反帝国主义同盟的主张、纲领及主要活动

在观点主张方面,虽然这些反帝国主义同盟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尊重自由、民主、平等等政治原则的重要性,强调《独立宣言》和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对美国政治行为的约束性。在他们看来,“以占领殖民地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政策,可能会使美国步‘旧世界’后尘,毁了命中注定要成为世界‘榜样’的美国民主制度。”[2]例如卡尔·舒尔茨在解释他的反帝立场时说:“我相信,这个共和国之所以持续存在这么久是因为它仍然忠于它所赖以建立的原则,但是如果它抛弃这些原则,它就会在道德上衰亡。我相信,殖民政策是不会适合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民主国家的。”[7]克里夫兰则认为“从事殖民扩张的生涯将会废除旧的标准,追随殖民冒险的准绳。”[7]

除此之外,反帝同盟者还认为政府应该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海外扩张将会分散政府的精力。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威廉·格·萨纳姆就明确指出:“任何扩张都不会使我们在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更加安全,而是会迫使我们采取新的措施来确保新取得的土地。保有新土地会迫使我们改组我们的内部资源,以求把这些资源预先准备停当便于迅速动用。这就将会减少自由和需要纪律,将会增加税收和加强政府的约束,还将转移全国的精力,不能专注于为人民提供自给自足和安乐。”[9]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曾坦率地说过:“把注意力从工业发展转至对外扩冒险将会剥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和军事安全。”[10]

就纲领而言,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上帝在我们心中种下的对自由的热爱。我们进行防御的精神是珍视自由,把它当作所有国家的一切人的遗产。那些拒绝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配享有自由。而帝国主义政策同自由是针锋相对的,并且会导致军国主义。

第二,“政府的正当权利得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对任何人民的征服就是‘犯罪性侵犯’,是对美国政府的著名原则的公开背叛。合众国不能按照古老的强权即公理的邪说行事。”[9]

第三,谴责对菲律宾人民的屠杀,认为这是一种毫无必要的恐怖行为。要求立即停止对菲律宾革命的镇压,要求国会立即开会向菲律宾人民宣布打算让他们获得独立。“我们对于美国人手上沾染菲律宾人鲜血一事所感到的懊悔如同我们对在菲律宾进行‘犯罪性侵略战争’一事所产生的憎恨一样强烈,因而我们更痛恨在国内对美国制度的背叛。”[9]

第四,提倡为挫败用武力来征服一国人民的任何个人或政党贡献力量,反对所有在白宫或国会中背叛美国的自由,追求非美国利益的人重新当选。坚决同帝国主义者斗争到底,直到把《独立宣言》和合众国宪法从它们的背叛者手中挽救出来为止。

怀抱拯救合众国制度和原则的信念,反帝国主义同盟组织成立后就开始组织开展以阻止批准巴黎条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以波士顿的反帝国主义同盟为主体,各地反帝国主义同盟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广泛宣传。他们组织印刷出版各种反帝国主义的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小册子等,向民众散发反帝宣传单,组织人员对民众进行反帝演讲,甚至同帝国主义者在国会进行公开的辩论。同盟的许多领袖还同劳工、农场主和黑人组织的领袖保持密切的联系,要求他们发动本组织的成员向国会进行请愿。在波士顿反帝同盟的号召下,各地的反帝国主义同盟纷纷鼓动市民抗议政府通过巴黎条约,向政府递送抗议信,一时间在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殖民扩张的局面。此外,波士顿反帝同盟的领导人更是积极联系国会议员,要求主张反帝国主义观点的参议员利用他们的影响,在参议院里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反帝同盟形成反帝多数,否决巴黎条约。

虽然反帝国主义者为组织巴黎条约的通过开展了广泛的斗争活动,但是他们还是失败了。虽然未能成功阻止批准巴黎条约,但是反帝国主义同盟者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同盟者们迅速把目光转向了即将到来的1900年总统大选,把阻止麦金莱总统连任作为同盟的中心任务。1900年8月16日反帝国主义同盟在印第安那波里斯举行“自由国会”。在这次会议明确决定欢迎以其他任何方式反对麦金莱再次当选,公开支持布莱恩竞选总统。明确目标之后,反帝同盟增加分发各类反帝宣传单和小册子,并为帮助布莱恩当选而到处奔走呼告。至此,反帝国主义同盟的活动也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

尽管反帝国主义同盟者非常重视1900年的总统选举,但是主要的反帝同盟者却从一开始就在具体策略上存在着分歧,这严重分散了反帝国主义力量,导致反帝活动再次受挫。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同盟内部的分化,同盟的大多数机构也由于大选导致的分歧而解散。1901年麦金莱总统的遇刺去世后,狂热的扩张主义者西奥多·罗斯福接替总统之位,美国便大踏步走上了帝国主义式的海外扩张道路。反帝同盟至此遭受巨大挫折,反帝同盟内部开始分化,一部分人甚至退出了同盟。即便面对如此形势,一部分坚定地反帝同盟者仍不气馁,仍坚持斗争。如在1904年、1908年和1912年的总统大选中,反帝同盟积极发送宣传材料,与反对扩张的政党合作,阻止帝国主义分子当选。但是由于自1901年之后同盟的主要领导相继过世,而且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又退回到传统的孤立主义,所以同盟坚持到到1921年便宣告解散了。

四、反帝国主义同盟的衰落及其遗产

(一)衰落的原因

首先,国际形势方面,美国急于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的综合国力与它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189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而它在世界贸易中则占第三位,落后于英国和德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它更是远远落在英、法、德诸国之后。要求改变这种状况,就成为19世纪末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出发点。更重要的是,当美国步入世界舞台时,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已经霸占了可以瓜分的绝大多部分殖民地,而德国、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入了列强的角逐之列。因此,美国的扩张活动一开始即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美国国内市场尚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它已不能等待国内市场饱和之后再去强占海外市场。“美国之鹰”渴望展开它已经丰满的羽翼,在19世纪末的国际角逐中去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国内形势方面,内战后美国经济进入迅猛发展时期,美国的工业革命在80年代便告完成。奴隶制的消除使国内出现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内战后修建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完成,电报、电话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把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美国国内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国外市场显得日趋重要。并且内战后美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的稳定,也没有避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导致社会危机,工人农民的社会运动规模空前。1890年,随着“大陆边疆”的宣告结束,美国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美国的扩张主义者认为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社会危机说到底都是根源于生产过剩,通过发现新的海外市场,美国的生产者便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并维持自己的繁荣,因此他们竭力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再次,美国的扩张主义传统和“天定命运”观。美国的扩张主义思潮是根深蒂固的,美国本身就是欧洲扩张的产物。殖民地时期,移民始祖们作为上帝的“选民”肩负基督教使命来到新世界建立“山巅之城”,这本身就意味着对新世界的扩张。美国扩张主义的“理论”核心是“天定命运”观。“天定命运”的含义有三,其一为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必然性。其二为美国领土扩张的合法性。“它意味着上天预先安排的向尚未明白确定的地区扩张。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向北美大陆扩张;在其他一些人的心目中,则是向西半球扩张。”[6]其三为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民主制度是如此尽善尽美,一直不会受到任何国界的限制......扩张是上天安排的启发邻近国家遭到暴君蹂躏的人民大众的一种手段,它不是帝国主义,而是强行的拯救!”[6]“天定命运”虽曾甚嚣尘上一时,但内战后,由于奴隶制度的垮台,“天定命运”说也随之沉寂。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美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对外扩张的要求不断增长,“天定命运”又盛行起来,并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优越论相结合,掀起一股扩张主义的洪流。

最后,同盟自身存在缺陷。笔者认为反帝同盟者单纯的陶醉于道德的抽象概念之中,与现实政治脱节,是导致同盟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关于这一点Fred·Harrington在他的论文《美国反帝国主义运动,1898-1900》中特别指出,“考察反帝国主义运动,必须始终牢记它几乎完全是基于抽象的政治原则的”[7]。反帝同盟者一味强调理想主义的原则,但“国家外交政策应当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也就是为保持、扩大和显示国家权力服务”[11],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来看,反帝国主义同盟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情势。当然,同盟自身存在的其他缺陷也是造成同盟衰落的重要原因,比如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提到的内部派系丛生、参加者鱼龙混杂、缺乏群众基础等[4],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详述。

(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众所周知,威尔逊以“理想主义”而著称,他甚至提出了“理想世界模式”的构想。在威尔逊看来,“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民主和平的世界。民主世界是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的世界。当前妨碍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的最大障碍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弱小民族的政治奴役和经济剥夺。”[3]为此,他坚定地反对殖民扩张,宣称“我们自己是所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和人民的亲密伙伴,在反帝国主义目标和利益上我们不能分离,我们将永远站在一起。”[3]

比较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和反帝国主义同盟者的观点主张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强调尊重自由、民主、平等等理想主义原则的重要性。如果说威尔逊时期把“理想主义”外交方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话,那么把反帝同盟者视为威尔逊主义的先驱便再合适不过。而且自威尔逊主义诞生之后就成为美国推行国际主义时所持有的一种思想观念,“无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还是杜鲁门的‘保卫自由世界’,还是卡特的‘人权外交’,还是布什的‘超遏制战略’,都带有美国在世界上所宣扬的理想主义使命感。”[12]在美国外交史上,“理想主义”的外交方式虽然常常根据需要时隐时现,但却从未消逝过。鉴于此,反帝国主义运动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可见一斑。

五、结语

通过对反帝国主义同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帝国主义者还是反帝国主义者,他们的根本关注点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只是在面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时,双方对实现的手段产生了争论。对此摩根索曾经说过,“理想主义提倡的是用抽象的、恒定的道义原则去指导行动;而现实主义要求政治家审时度势,慎重地估量政治现实与行动的后果。因此,二者之争是与政治现实脱节的道德原则同立足于政治现实的道德原则之争。”[11]也正是由于把“理想主义”的原则作为行动指南,所以在面对海外巨大的经济诱惑和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时,反帝同盟者的活动就显得太过不切实际,如此也就难以阻挡海外扩张的洪流。虽然反帝国主义同盟最终归于瓦解,但它前后持续近20年的历史,向我们证明了反帝同盟者对理想主义原则的忠诚坚守,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也由此发轫。

[1] 李庆余.美国反帝民主派与“门户开放”——兼评新左派学者的观点[J].南京大学学报,2001(6).

[2] 杨春龙.反帝国主义运动与美国新扩张主义[J].学海,2004(6).

[3] 刘传春.从反帝国主义到自由国际主义——1898-1918年美国民主党的外交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 滕华俊.试分析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帝国主义运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 罗凤礼.美国十九世纪末年反帝国主义运动[J].史学集刊,1988(1).

[6]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Fred H.Harrington,“The Anti-Imperial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898-1900”,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Sept.1935,P211,p312,p213.URL:http://www.jstor.org.ezproxy.scu.edu.au/stable/10.2307/1898467.

[8] 许嘉.美国战略思维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9] 杨生茂,冯承柏,李元良.美西战争资料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02;303;304;322-323;323.

[10]Robert L.Beisner,Twelve against Empir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and London.P174.

[11]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M].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12]李青.威尔逊主义外交政策理念及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4).

[责任编辑 沈正军]

Research on the Anti-imperialism League of American History

LI Xue-hua
(Gannan Normal College,Ganzhou 341000,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nti-imperialism league has profound political、philosophy and practical background,and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was undoubtedly a powerful catalyst to trigger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ti-imperialism league.After the league was established,it experienced a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organization to a national league,an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it also hav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Although the representatives are varied in specific standpoint,they all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the political principles of liberty,democracy,equality,etc.And they were focused on political principles established by the"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cted as self-restraint.Although the league lasted about 20 years,formed an anti-imperialist wave in American society,as a result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domestic ideological trend of rampant expansion,anti-imperialist league was gradually overwhelmed by a flood of expansionism.Even the anti-imperialist alliance disintegrated,its impact on American politics and diplomacy is still considerably.

the United States;the Anti-imperialism League;isolationism;expansionism;Spanish-American War

K712

A

2095-770X(2015)06-0081-05

2015-06-17

李雪华,女,安徽阜阳人,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反帝帝国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哈尔滨反帝同盟会机关刊物《现在旬刊》考证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
建国70周年颂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文革”中的亚非拉反帝漫画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原创性与当代性研究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