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炜媚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从字面上理解,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貌的体现,指的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1]它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内容丰富而有内涵。深度挖掘家风的丰富内涵,并把它的道德力量激发出来,进而带动社会风气健康发展,促使民风积极向上,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良好健康的家风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这集中体现在国民的道德素质上。优良的家风能够提高国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使社会充满正气,能够充分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和爱国情怀。一个国家的风气是由无数个家庭的风气构成的,每一个家庭的风气对整个国家的风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2]由此可见,良好家风的建设是整个社会良好风气构建的出发点。
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我国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存在很多问题。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不是现在才存在的,而是早就存在的。现在是社会转型期,要实现中国梦,重提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问题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领导干部是党的优秀分子,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领导干部来自于人民群众,最终也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领导干部与人民是“鱼水关系”,损坏这种关系就会伤害到人民的心,使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不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使得我国物质文明得到了巨大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一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了作风问题,贪污腐败、权色交易、官僚主义、暗箱操作等现象层出不穷。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严重影响了党风、政风,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家庭是一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活动的总场所,家风能够感染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从某种层面上讲,领导干部的作风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出了问题。如果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和谐的、积极的、向上的、正义的,根本不会存在滋生腐败的条件。总而言之,领导干部的家风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到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进而发展为作风问题,最终影响优良社会风气形成,威胁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机制的建立。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注入更强大、更积极、更健康的正能量,在精神道德领域为中国梦的实现开创更有活力的局面。
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与普通百姓的家风建设是紧密联系的,而其中更为关键的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百姓的家风建设有着某种导向作用。如果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健康的,必然会带动普通老百姓的家风也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风与社会风气密不可分。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中国社会就会是一个人人讲正义、讲道德、讲美德、讲谦让的社会。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试问,在这样一个充满向善向上道德力量的社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正义与生机的社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的力量能不被完全激发出来吗?
社会风气正了,人民才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将人民的力量和创造力真正发挥出来,中国梦才能实现。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党就会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群众就会怀疑甚至否定党的领导。因此,领导干部要主动走在人民群众的前面,发挥好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家风建设方面也要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领导干部要调动和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构筑良好家风建设的统一战线,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以良好的社会风气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一个活跃的因子。家风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领导干部的家风已不再是个体家庭的事情,而是上升为国家政治层面的事情。领导干部的家风已经是党的作风建设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家风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是一种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相互渗透且相互作用的关系。家风正可促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好转;家风不正,可影响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进一步恶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领导干部的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党风的构成部分,而领导干部的家风是社会风气、党风的重要构成部分。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更决定了社会的政治生活气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依法执政的力度加大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反腐倡廉的手腕不断强硬,“打老虎”、“拍苍蝇”的壮士断腕之举还将继续。由此可见,党对整顿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是下了决心的。中国梦需要党的领导,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党一直以来不间断的反腐壮举就是为了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和谐的政治环境。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和爱国热情就很难调动起来。归根到底,领导干部良好家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需要良好的家风,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如果一个人生活于家风良好的家庭,那么他在社会环境中就不会轻易被利益迷惑而做出有悖道德和伦理的事情。良好的家风使人坚持正义与友善,不轻易被社会世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准则。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塑造与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信仰的确立,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优良的家风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容和精神实质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其缩影。中国的家风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传统的家风既有最基本的修身要求,也有社会道德规范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平正义、守公德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的契合点,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人民梦想的实现,是人民幸福的真正体现。人民幸福生活是集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等内容于一体的,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一致的。中国梦追求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目标,间接引领着家风建设的进程。
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家训的优秀内容,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家风建设。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博大精深,诸如“修齐治平,家国一体”、“励志勉学,成才报国”、“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正身率下,治家谨严”等,都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需要学习的。作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看齐的对象,领导干部负有更大的责任把自己的家风建设好。要通过集中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追求,提高领导干部对良好家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落实到实践中去。
很多领导干部出现作风问题都是由于模糊了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界限。例如,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及配偶谋取私利;有的领导干部本着为家庭着想而不顾党的章法,贪腐不断;有的干部忽视对家庭的教育和监督,家庭成员利用其手中的权力非法牟利等行为,都是领导干部没处理好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是社会风气、党风的晴雨表。老百姓不仅关心领导干部自身修养问题,并且十分注意其配偶与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严治家,强化对配偶与子女的教育管理。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的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群众是非常关注的,一一看在眼里。这也是很正常的。群众是要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来进一步观察我们领导干部的形象。他们中有人违法乱纪,就会直接影响和损害我们党、政府和军队的声誉。”[3]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与普通老百姓的家风建设相比,要求更严格。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坚持原则性,教育好、管理好家庭成员。
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大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党的作风。领导干部只有懂得如何治家,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小家”不治,何以治“大家”。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治治病”,不做违反党的作风的事。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面对的是生与死的考验,社会滋生腐败的可能性很小。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面对的则是“公与私”的考验,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手中的权力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显得至关重要。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艰苦奋斗的观念淡了,干部家风、作风腐败问题不断出现,就会给中国梦的实现增添诸多阻碍。因此,应致力于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把家风建设细化到党的作风建设中去,推动家风带作风、作风促家风的双向结合。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怀抱远大理想。当下,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党的重要战略目标。领导干部要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做到服务党、服务人民。有目标才有动力,中国梦就是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强大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物质的力量,更需要精神、道德的力量,需要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而这种联合没有内心的信仰和认同是无法达到的。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的精神状态才会积极向上,才会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党的领导干部是党的优秀分子,必须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利于人民团结,凝聚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全面实现。
[1]鲍鹏山.家风乃吾国之民风[N].光明日报,2014-02-24.
[2]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内容[N].新华日报,2014-03-07.
[3]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