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的多元读写能力

2015-04-10 13:14:51林国丽王天华
关键词:读写能力模态语境

林国丽,王天华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大学英语写作的多元读写能力

林国丽,王天华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随着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增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了英语沟通方面人才需求的急增,对作为沟通方式之一的书面写作的教学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因此,本文基于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的设计过程以及多模态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设计过程和多模态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提高。

多元读写能力;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得到社会的青睐。我国的课堂教学理念也随之开始慢慢转变,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近年来,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他们将构建意义作为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理念,以社会符号学作为理论基础,倡导学校转变教学理念,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读写多模态(multimodal)意义的能力。本文将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将多元读写能力的设计思路和多模态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提高。

一、多元读写能力

多元读写能力由新伦敦小组在1994年首次提出,在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科学技术又迅速变化的今天,他们提出这个概念有两个理由:一是强调通讯渠道和多媒体的多重性以及文本的复杂性,二是意识到了全球化经济条件下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突出(Kress,2000:182-183)。对于多元读写能力的界定有很多种,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首先是Street(1995:3-12)给出的定义:新读写能力研究是对读写本质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的一种新传统,它认为读写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技能,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实践。Williamson(2005)认为多元读写能力指的就是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Spiliotopoulos(2005: 1291-1304)将多元读写能力理解为“从多种信息传递和信息网络理解各种模态语篇”的能力。Gentle,Knight &Corrigan(2006)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论说,认为这种能力由以下5种成分构成:语言成分、视觉成分、听觉成分、姿态成分、空间成分。胡壮麟(2007)则认为可以分为8个层次。此外,关于Thwaites提出的分类,张德禄(2012)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分成两大类:社会交际能力(包括文化读写能力、政治读写能力、批评性读写能力和后现代读写能力)和技术读写能力(包括科技读写能力、媒体读写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所以语言读写能力被单独列出。

传统意义的读写能力只涉及到个人认知行为上的读写能力,传统教学旨在讲授阅读策略功能型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读写能力,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其他模态阅读能力的缺失;课堂上教师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学习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相对而言,多元读写能力不但包含了传统的语言读写能力,还涉及到了对于多模态的应用,使得学习者可以在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

(一)设计学习

“设计学习”是“通过设计学习”的简称,是由新伦敦小组提出的,他们认为设计行为基本上包括一切制造意义的过程,同时强调积极动态的构建意义,其中可资利用的设计(available design)、设计过程(designing)和重新设计(the redesigned)成为了理论框架的基础(Kress& van Leeuwen 2001)。张德禄(2010)认为“设计”就是“在某个交际语境中,运用所有的符号模态或其组合形式对话语进行体现”。张征(2013)强调了将不同信息传递者的个人情况(如经历、兴趣等等)考虑在通过设计产生意义的范围之内。

可资利用的设计,即“设计资源”指的是可以供某个言语社团为了实现意义构建而使用的所有符号资源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秩序(如方言、体裁、声音等)。接下来是在言语社团中重新构建自我身份,即在构建意义之后通过各种模态的组合进行“设计过程”。其中,设计者为了实现对“设计资源”的再情景化,需要积极主动的筛选评估设计资源以此来满足交际目的,同时不可忽略语境和规则的影响。最终产品是“再设计”,指的是意义制造者对于意义的重新制造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可以作为“设计资源”重新循环整个过程(New London Group 1996)。由此可见,意义设计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再设计又成为已有设计,成为新的意义制造资源。

(二)多模态教学

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新媒体的影响,它以先进的传播手段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使得传统的读写方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突显出那些副语言符号(如图像、声音等)的作用。这种新媒介手段不但结合了传统文字的表意方式,同时也用各种符号交织组成的动态语篇取代了以文字为主的传统语篇。基于以上这些发展,我们可以将从对于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中得出的启示应用到当今的英语教学当中(李站子2003)。多模态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学内容是以多模态符号的形式将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资源系统呈现出来的教学模式(张征2010)。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首先根据《英语写作手册》介绍一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写作基本理论学习,经过严格的写作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的英语写作类型,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为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培养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本写作能力为宗旨,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要形成巩固的语言知识基础,学习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其次要培养他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修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再次能让学生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此外,还要使学生增强对各种文体所用专业术语、表达方式以及书写格式的识记。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设计学习

多元读写能力的理论框架已经在各种各样的语境中得以建立、适用和扩展,从而去探讨读写能力的发展。Healy(2004)则提出建议将以下的成分纳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实地操练(situated practice),指的是使学生沉浸于以他们已有知识和经历为基础的各种经历;其次,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即以明确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掌握对意义和交际模式进行思考的技能;再次,批评性框定(critical framing),指导学生对局部意义和整体意义、预期和受众、社会语境、各种语篇形式和语言特征对意义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最后,改造式操练(transformed practice),即帮助学生把设计原则应用于不同的语境,生成新的意义(胡壮麟2007)。

借鉴多元读写能力的设计步骤,以讲授摘要(summary)为例(摘要是对于一个相对较长语篇的简短重述,也就是说,尽可能用最少的词重述原文主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首先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即在课下搜索各种有关书写摘要的资料,以多媒体(如PPT等)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的过程当中,就会面临如何选择获取信息渠道的问题,如是在图书馆进行书目检索,还是在互联网上应用搜索引擎。在他们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索取方式之后,就涉及到如何处理这些设计资源。此时,教师应及时地了解学生们课下的准备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明确的指导,如告诉学生如何将书中大篇幅的文字以突出要点的方式总结出来、如何通过多模态的方式将图片、声音和文字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意义等。学生们在搜索筛选资料以及通过亲手制作多模态课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各种模态的了解(如字号的大小、图片的呈现方式、背景音乐等)。同时,他们还会意识到语言作为一种模态在表达意义上的差异。

在课上,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一组展示时,其他同学应该认真观看并做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论。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有关英语的影像资料,观看过程中做笔记,看完之后进行摘要的书写以及同学间的互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在意义设计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对多模态作品的互相评论,增强他们对于多模态符号表意功能的理解。在课程的尾声,教师应该对于摘要的书写要求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学生将本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下节课读书报告这一主题上。通过对已有的设计资源应用到不同语境的过程当中,让他们学会学以致用和知识迁移等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转换”,让学生模拟商务会议过程。通过模拟真实社会交往的语境,可以加深他们对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体会和理解。

应用多模态媒介手段以及借鉴多元读写能力的设计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得他们可以选择多种模态(如录音、录像、图像等)。例如在讲述基本写作格式时,教师既可以通过文字展示,又可以通过录像或者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处于一种真实的语境之中,同时多模态媒介的同时刺激可以增强语言习得的学习效果。另外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课下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以及课上通过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己对于信息的规整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首先,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授课方式。虽然正在倡导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大多数人依旧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一味地讲授学生一味地听取。显然大家对于新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很多老师已经开始应用多媒体手段,但使用的时机和比重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其次,教材内容和师生素质的问题。教材中的内容过时已久不具有时效性,对于新思想和新文化又渗透较少,造成文学味道较浓,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很困难。同时书中提供的网址用途甚微,基本上算是网络和课本脱节。再次,教学实践的困难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由于国内对于多模态教学环境研究的语料收集不够健全,造成了教师们在应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上的困难。同时,在使用多模态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直观性语篇和图像的大量运用,以及信息渠道的使用和资料来源上也经常会受到限制。

四、多元读写能力和多模态教学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多元读写能力和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我们解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第一,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以及研究实践的加强。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交流和学习知识的场所,应该采用多元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传统办学理念,增强认识多元读写的重要性,重新审视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同时重视对于多模态教学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相互结合,增加对于多模态作业的分析,结合课内外的时间,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已经实现多模态化的教学活动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第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等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于多元读写能力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对于多模态的选择能力和协调使用的能力,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们更好地应用多种模态进行复合式教学。同时为了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仅仅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不行的,应该在师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模态的同时刺激,并且重视结合学生的正规和非正规读写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实践转化。第三,积极配合改革相关措施的开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了进一步拓宽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应该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同时协调多种模态以此来开发大学英语写作的多元读写课程和多元教学模式,让技术读写能力促进其他读写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读写能力向读写素养发展观念的转变。接下来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个取决于是否已经建立了准确、合理、客观的教学评估手段。为了实现全面多元化的评价,需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良好、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结语

本文就如何将多元读写能力的设计思路以及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中做了初步的探讨。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方式的单一、教材的问题等等),以及相应的启示(如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加强实践、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等)。由于本文只是进行初步的分析,接下来的研究还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继续扩展和深化。

[1]CareyJewitt.Multimodalityand Literacyin School Classroom.[M]. Publishedonbehalfof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 Association,2008:241-263.

[2]Gentle,F.M.Knight&M.Corrigan.Multiliteracies and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Ensuring information access in the classroom for studen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EB/OL].[2015-01-05].http://www,ridbc.org.au.

[3]Kalantzis M&Cope B.Designs for learning[J].E-Learning,2004(1):38-92.

[4]Kress,G.Multimodality[A].in Cope,B.&Kalantzis,M.(eds). London:Routledge,2000:182-183.

[5]Kress,G.&Theo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 Arnold,2001.

[6]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66(1): 60-90.

[7]Spiliotopoulos V.Developing multiliteracies in adult ESL learners usingon-lineforums[J].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 Humanities,2005(1):1291-1304.

[8]Street B.Social Literacies[M].Longman:London,1995:3-12.

[9]Williamson,Ben.What Are Multimodality,Multisemiotics and Multiliteracies-A Brief Guide to Some Jargon[EB/OL].[2015 -01-03].http://www.futurelab.org.uk/viewpoint/art49.htm.

[10]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98.

[1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12]李站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13]张德禄.论多模态话语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10(1):9-15.

[14]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 9-14.

[15]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3):54-58.

[16]张征.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1.

【责任编辑曹萌】

G640

A

1674-5450(2015)03-0129-03

2014-12-17

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088)

林国丽,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天华,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模态语境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56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跟踪导练(三)2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计算物理(2014年2期)2014-03-11 17:01:39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