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会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创新初探
王雅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会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开端和基础,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关系到新生能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关系到新生能否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入学后遇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入学教育与时俱进,进行内容创新,满足90后新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内容创新
当代大学新生都是90后,他们有鲜明的个性与特点,以往的入学教育因其内容陈旧等原因没有实现教育的目的,那么新时期怎样创新入学教育的内容,让90后新生更好的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是入学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入学教育的概念
国内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近几年各高校都很重视入学教育,综合学者的研究来看,认为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促进新生在大学期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升新生的综合素质、以新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1]本人比较倾向此种说法,认为入学教育是以提升新生适应能力为核心的一项阶段性教育,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长期过程,而不是目前许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一周或一个月搞一点校史校情和专业教育就结束的活动。
(二)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大事。首先良好的入学教育能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个人能力和优秀的心理素质等。大学生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就必须在大学里尽快适应,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好准备。其次良好的入学教育能为新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面临很多的困惑、抉择和矛盾。良好的入学教育能够引领新生积极地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完成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在90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特点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那么入学教育必然缺乏新意、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特点是做好入学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一)当代大学新生特点
1、积极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向上,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他们有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视野相对开阔,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他们比较重视自由、平等,注重公平,接受竞争,喜欢追求自身价值等等。
2、消极方面
在升学的压力下,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只有学习一项任务,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很差;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为别人着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团队合作意识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也是大学生比较显著的特征,光明日报一项对274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2]
(二)当代大学新生入学后主要问题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新生感觉失调发生率达65—70%,其中第一位的是学习适应障碍。[3]
1、学习上不适应
学习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与客观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协调矛盾引起的不适应。[4]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的心态。需要能产生动机,走进大学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内在需要,因而学习动机不强。“腾讯一麦可思2010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1%的本科新生认为入学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5]
2、生活上不适应
生活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长期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模式生活,使得大部分新生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比如新生报到跟来十几位家长,每周把脏衣服寄回家,每月上旬生活费就用光,不能很好的融入寝室、班集体,经常性地丢三落四等等。
3、人际交往上不适应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交往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6]大学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较之中学阶段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很多新生感到了人际交往障碍,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善于交际,自尊心又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引发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
4、心理上不适应
步入大学的新生经常会面对两个落差:一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是自我认识的落差。他们被灌输了大学就是人间天堂的概念,可是当他们发现大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同学在高中备受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众人的“宠儿”,可是到了大学,高手如林,失去关注的他们产生很强的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入学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做好入学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特征和大学新生的特点,完善和更新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新生的适应问题,帮助新生顺利渡过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生存和适应教育
2014年8月,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事件接连发生: 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性虐;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排除有一些社会因素,但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薄弱是重要原因。加强新生生存教育也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生存教育应该包括:①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责任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责任观念,使学生勇于担当,善于尽职尽责。②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包括人身安全、出行安全、交友安全等等。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安全知识讲座,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演习,分发安全教育手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防范意识。③生命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遇到小挫折就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自杀、他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反映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新生适应教育,就是指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新生进行自我、环境等接续教育,使其顺利过渡到新的环境中来开展学习和生活的教育活动。包括:①环境适应教育。新生入校首先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入学教育应该帮助新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环境,引导新生尽早地从父母呵护备至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为开始新的生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②学习适应教育。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等,让学生依据相应的制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意识。③人际交往适应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将人际关系适应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和交往己起到了促进作用。[7]入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包容、信任、尊重、理解和悦纳他人,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生变化的。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8]入学教育中应加入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道德教育应该包括:①理想信念教育。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开展专家讲座、影片展播、学术交流与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②诚实守信教育。在新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引导新生树立诚信意识,避免出现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等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诚实守信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③法制校规教育。学生只有明确学校的相关规定,才能做到自觉遵守,因此应该在新生中普及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可以通过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学生手册》、讲解相关案例,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 。
(2)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包括:①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开展心理普查、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心理问题,通过开展活动深入观察等方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做好准备。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学博大精深,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明了的,需要在新生中长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采取多种形式做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心理学的魅力,化解自己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恐惧,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并敢于向专业教师咨询。
(三)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
当前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差等学习不适应问题,与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在新生中开展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就是要深化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专业和未来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包括:①学习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高中的被动式为大学的主动式,积极调整自己,根据大学的课程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②专业培养方案教育。新生入学后,通过专题讲座、学长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讲解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学习方式。③初步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讲解本专业未来的职业走势让学生明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在了解专业和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学习设定目标和方向。
(四)成长和发展教育
成长和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新生清醒的认识大学、学会独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成长和发展教育包括:①认识大学教育。通过网络、宣传手册、朋辈交流等手段,展现大学真实的面孔,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的现实生活,缩小学生的落差感,避免学生出现失落和茫然的情绪。②独立自主教育。大学有了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部分学生却不知如何安排。应引导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③创新创业教育。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尤为必要。在新生中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魏铜铃. “以人为本” 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 西南大学,2010:19.
[2]宋振韶. 光明日报采访: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多严重[EB/OL]. 新浪网博客 (2009-05-27).
http://www.dahe.cn/xwzx/dhfd/rdtj/t20100120_1734122.htm.
[3]李辉. 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6.
[4]叶宏.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9.
[5]成怀喜. 六成大一新生遭遇学习问题 缺乏学习动力成首因[EB/OL]. 中国经济网(2010-12-21).
http://www.ce.cn/xwzx/kj/201012/21/t20101221_22068632.shtml.
[6]朱智贤. 心理学火词典[K].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28.
[7]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78—79.
[8]宋素琴. 试论公民道德建设体系的构建[J]. 广东社会科学,2002,(4):82—87.
First discussion on the university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content innovation
WANG Ya-ju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 China)
Entrance education is the beginning and the found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adaptation of university life, related to the students’nurturance of mor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and related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e post-90 students have the distinct personality, they will meet some problems after admission. Facing these problems, the entrace educatio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innovate the content, so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st-90 freshman, and guide them to adapt of university study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University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Content innovation
2014-11-26
王雅君(1977— ),女,辽宁朝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408(2015)03-01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