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5-04-10 11:22张宏伟张宏新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宏伟,张宏新

(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61;3.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辽宁沈阳110102)

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张宏伟12,张宏新3

(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61;3.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辽宁沈阳110102)

随着3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发展,其触角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针对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作者结合调查问卷,通过深入分析手机媒体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旨在提出如何将手机媒体纳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中来,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手机媒体;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随着3G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唯一一个“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尤其对于对新鲜事物更为敏感、更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手机媒体不但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可以说,大学生受手机媒体的影响最为广泛。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关注并重视手机媒体的影响,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确切情况,笔者做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工作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调查对象为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0份,其中有效问卷475份,有效率为95%。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很普及。在被问及“您认为手机是否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这个问题时,94%的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告诉我们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而非简单的传播媒介。而在手机功能和款式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有很大不同。65%的女生更追求款式的时尚和新颖,57%的男生则倾向于手机功能的强大与否。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因此,通过教育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十分有必要。与此同时,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6.3%和67.6%的学生使用手机的微信和QQ功能,55.3%的大学生通过手机上门户网站,85.6%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在线聊天,65.4%的学生通过手机在线阅读,而也有52.1%和43.4%的学生上网打游戏和看电影。由此可见,手机上网俨然成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其大学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手机媒体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作为新生事物,手机媒体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这使得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1.搭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单纯课堂上的讲授和知识“灌输”使得大学生只能获得十分有限的信息量,同时可以利用的学习空间也受到限制。网络媒体兴起以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增加了,网络传播信息的特点迅速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从而解决了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少畅通的信息交流途径、缺乏可以交流的信息等问题。

手机媒体使得信息实现了即时传递,同时也丰富了信息的传递形式。在手机媒体兴起并逐步普及的今天,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手段,而是可以有效利用手机媒体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的特点,克服传统教育手段单一说教的弊端,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主题,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方便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浏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源,不但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的作用。因此,手机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2.提供了占领大学生思想文化阵地的新手段

虽然手机媒体是传播工具的一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思想舆论阵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牢牢把握住手机媒体的话语主导权,进而更好地发挥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当今时代,作为话语、意识观念竞争十分激烈的阵地,新媒体尤其是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在社会中不断增强,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权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群体是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高等学校应该牢牢掌握并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与此同时,手机媒体也可以增强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互动性。高等学校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可以不断完善高等学校的宣传和信息工作,大学生也可以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一来一往,就可以真正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高等学校可以利用手机媒体这一有效途径,增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思想文化方面的舆论阵地。

3.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大多通过课堂上单一的说教“填鸭式”把道理“灌输”给学生,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但是在手机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他们积极地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若能加以有效地正确的引导,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手机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高等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新颖的形式以短信、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不仅如此,高等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手机媒体不但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也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力量。

(二)消极影响

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在为大学生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1.使用手机太过频繁,浪费时间的同时损害了健康

首先,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使得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校园里,寝室中,食堂内,还是课堂上,大学生与手机基本上都是形影不离的。频繁的手机使用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时间的使用智能手机不但对身体会造成辐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眼睛的伤害,轻者流泪、刺痛,重者失明。

其次,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手机媒体的虚拟交往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大学生长期的专注于手机网络,往往忽视了身边的“风景”。现在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在现实当中无法排解,因此就会沉迷于网络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长此以往,造成心理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使用手机来上网聊天,它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时间。部分大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选择在宿舍里上网,而不是去参加社团等集体活动。长期依赖网络与外界沟通,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力减弱,也会致使其性格变得孤僻,发生心理障碍。

2.网络思想道德意识被弱化,大学生容易出现认知偏差

手机媒体中鱼龙混杂的信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情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是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手机网络在带给大学生海量资讯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弱化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比如,一些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不分时间地点,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肆意使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打游戏,甚至有的学生还在网络上散布不文明甚至不合法的信息,作弊、偷拍等现象屡屡发生,更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都是因为大学生自控力不够、好奇心过强所导致的,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约束。

3.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与海量性冲击着高校教师的主导和权威地位

教育者对手机网络的认识与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力度和效果,然而高校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差异大,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应用要滞后于大学生群体。因此,教育者主动熟悉并运用手机媒体,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是迎接挑战的必然要求。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海量性也冲击着高校教师的主导权和权威地位,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上网,就可以很快捷的查询到相关信息,不管是公开的还是内部的,不管是是真的还是假的信息,对教师所教授的信息可以随时提出质疑,挑战了教师的学术权威性。如果教师所教授的信息内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很容易被学生否认。

三、运用手机媒体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应对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益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利用手机这一新媒体,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一)高校要积极探索并建构利用手机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在手机媒体时代,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之更新。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一新的工作平台和载体,运用积极的传播理念来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制高点。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绝不能忽视,他们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全面掌握运用网络媒体的技术和本领。只有这样,在面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背景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样一个全新的载体,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借助手机媒体这一新的平台和载体,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不可否认,手机媒体必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并高度重视手机媒体的双刃剑效应,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正确应对其所带来的挑战,从而让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正确的开发和利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社会要加强对手机媒体的监管力度

手机有极大的覆盖面,极广的传播范围,极大的影响面,因此它在给人们带来有益信息的同时,不能否认也会有“杂音”和“噪音”。所以,净化手机环境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建立有效规范的手机安全管理网络。在学校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规范信息的发布,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积极研发和完善手机媒体新技术。这有助于从技术角度解决信息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手机媒体技术的不完善使不良信息有了可乘之机。我国先后出台的《基于用户设置规则的消息过滤业务技术要求》和《移动终端垃圾短消息过滤技术要求》等手机媒体技术标准,对垃圾信息的净化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限制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如何有效隔离拦截病毒类信息,如何有效阻止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媒体传播不良甚至非法信息,将是完善的重要方面。

最后,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利用手机媒体,需要有外在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完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阻止不法分子通过手机媒体发布的不良甚至非法信息,约束信息接受者的行为,规范手机运营商的经营行为。我国对手机媒体的运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社会各有关部门应该多管齐下,加强手机媒体的监管力度,从而为有效发挥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规范手机媒体使用行为

在手机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良莠不齐的信息。教育环境便捷开放的同时,各种欺诈、色情等不良信息也有了传播的渠道,媒体环境混乱。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利用手机媒体的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出现思想行为方面判断的失误和选择上的错误。这就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只有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他们才能才能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筛选”出有益自身的信息。

所谓媒介素养,即是能够正确理解并且建设性的享用大众传播资源,有正确的健康的媒体批评能力。高等学校可以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通过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自觉遵守手机媒体道德规范,辩证地分析手机媒体使用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力,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教育环境的污染和干扰,认识到哪些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和危害。与此同时,出台相关的规范指导来约束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行为也是高等学校的当务之急。当然,大学生自身道德观念的自觉自律也是重要的方面。手机媒体的使用道德也应该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大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手机媒体使用道德,有自律意识,不沉溺于网络,将手机媒体作为自己学习、工作之余提高自身修养的手段,而非全部生活重心所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应该重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以及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重视手机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李为刚,刘永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语境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9(8):145-146.

[2]张青.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变化及其社会学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63-65.

[3]胡余波,徐兴,赵芸,等.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0(8):100-103.

[4]王其炫.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6):19-21.

[5]何小明,刘可文.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8):50-51.

[6]刘博.高校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转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2):81-83.

[7]李媛.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8]谢超峰.手机媒体在辅导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2):9-12.

【责任编辑李菁】

G641

A

1674-5450(2015)01-0190-03

2014-11-03

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学改革课题(20110266)

张宏伟,女(满族),辽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讲师;张宏新,男(满族),沈阳体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