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

2015-04-10 11:22
关键词:儿童画绘画创作

王 静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儿童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

王静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儿童期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其个人艺术创作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间段,也是个人艺术创造性成长最有价值的时期。培养这一时期儿童的绘画创作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完成:一是在理念上改变家长和非艺术教师对儿童画的认知;二是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应重创意轻技能,但非忽视技能;三是在为儿童设计绘画课程时应张弛有度,既给孩子们充足的创作空间,也要对于每个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

儿童绘画;创作能力;样式阶段;无意识绘画

在儿童心理学的规定中,儿童的年龄段较长,一般将从出生至十四周岁都视为儿童时期。人类在儿童时期的绘画能力本没有截然分明的阶段,而是逐渐演进发展的。但是通过大量收集的儿童美术作品,观察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国内外美术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同时发现,儿童成长在不同时期,所绘画出来的作品确实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很明显的与其年龄、心理发展有一定相关性。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绘画阶段大致分为涂鸦阶段(2-4岁)、样式阶段(4-9岁)、写实萌发阶段(9-11岁)、似写实和推理的阶段(11-13岁)、青春危机阶段(13-17岁)。罗恩菲尔德在1947年出版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将4-9岁划分为儿童绘画的样式阶段,是儿童画的典型时期[1]。同时也是儿童绘画发展、变化较大,培养和教育方式中分歧最大、问题最多的阶段。9岁之后儿童的绘画将进入到写实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儿童会开始追求客观事物的丰富性、写实性和复杂性,开始认识到儿童画中不合理性而放弃完全自我的创作表现方式。所以如何培养4-9岁儿童的绘画创作能力在儿童时期甚至整个人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就对于4-9岁儿童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方式与途径基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改变对儿童绘画的认知理念

4-9岁儿童虽然有相应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象的欲望和能力,但在思维和行为能力上还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面受身边成人包括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很大。所以在理念上改变成人对儿童画的认知,对于保护儿童的创造能力,发挥儿童的创作潜能很有必要。在国内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的成年人包括儿童的家长和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于艺术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甚至会有很多误区。他们多数还是用模仿学说来理解艺术,通常用画得像与不像,色彩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造型与教师范画相近的程度来评价儿童的绘画水平。一旦发现孩子的画面出现与自己认知相背离的形象和色彩的出现,就会发出质疑和指责。试想孩子在这样的质疑与引导下怎能提高绘画的创作能力呢?要想培养儿童的创作能力,必须要先净化他们的创作空间,让更多的成人接受美和艺术的熏陶,应该让更多的家长知道如何欣赏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法国文学评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最初我们以为艺术的目的在于模仿事物的外表。然后把物质的模仿与理性的模仿分开之后,我们发现艺术在事物的外表中所要模仿的是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又注意到这些关系可能而且加以改变,才能使艺术登峰造极[2]。其实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情感置入就是一幅好的作品。4-9岁儿童喜欢表现他们喜欢的、与他们联系密切或有重要意义的人和物。如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小动物等。他们往往对这些人和物的特征把握得很准确,多用“线”和简化的二维轮廓来造型。但不会注重比例关系。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色彩上喜欢选择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事物,而且着色大胆、主观,甚至完全忽视客观色彩的存在。这就需要家长们用一种欣赏的心态去倾听孩子们绘画时心理的故事,同他们一同感受作品里的每个形象和色彩。所以不断改变成人对儿童绘画的认知理念是提高儿童绘画创作能力的首要环节。

二、完善儿童绘画创作的课程体系

在为4-9岁儿童设计绘画课程时要形成体系,既要给予最大的创作空间又要着眼每个儿童的绘画特点。儿童在4岁之前属于绘画的涂鸦期,无意识绘画是涂鸦期的特点,所以在4岁之前的儿童绘画课程中教师参与意义不是很明显。但大约到了4岁,儿童便由画太阳、画圆圈里的方形转而开始画人了。儿童艺术学者罗达.凯洛格发现,在4-6岁时儿童开始再现环境中的事物,画面中出现了人、房屋、动物、花草等,画面里出现了故事内容。这种变化是因为儿童在手眼协调能力基础上发展出记忆、计划等思维的一种表现。所以儿童绘画的发展受生理因素影响比教育更多,是人先天的发展进程而非环境使然。我们在设计课程目标与大纲计划时要形成体系,有阶段性、计划性地带领孩子完成绘画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有宏观的总目标到微观的学习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再到更加具体的实施建议这样一个完整的儿童绘画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但在完成每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提出一系列具有开放性的课题,这对于开发儿童的绘画创作能力很重要。如课题是《吃西瓜》(4-5岁儿童),教师就可以让儿童欣赏各种各样吃西瓜的图片,观看相关视频,并展示色彩明快、创意新颖的儿童画的吃西瓜图片。也可以询问儿童日常吃西瓜时发生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会打开儿童的创意思维,抛给了孩子们一个充分宽广和自由的思维创作空间。在此空间中,儿童凭借天生对图形的秩序感、节奏感在它们的绘画过程中的体现,加上这一时期儿童本身在美术活动中怀着游戏的心态,并无写实的追求,因此在构图、造型上往往有更多“创造性”的发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并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时候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部分儿童有想法但不会画的现象,这时候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课程中微观的设计,针对每个这样的儿童给予一对一的引导和鼓励。多年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多数4-5岁儿童是可以描绘出记忆中简单物体的基本形状的,只是他们没有信心表达出来,不敢动笔画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将这种能力引出来。往往这类的孩子心细,追求完美,一旦画出来造型是比较准确的。而相反,有另一部分的儿童,老师还未讲完,就很快地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了,并且想法还特别多,这样的孩子往往画出来的形体不够饱满,画面会比较乱,但创意性很强,画面会很生动。这些差异性的体现都与儿童的自身性格、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不能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予细致、有针对性的引导。也就是要做到在设置课题时要宏观考虑,提供给儿童尽可能达到的思维创意空间;在绘画过程中要细微观察每个儿童的思维与绘画特点,给予微观的具体引导和鼓励。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这一时期的绘画创作能力。

三、重创意轻技能的辨证处理

在绘画活动中提高儿童的创作能力是这一时期儿童画的教学的特点。4岁儿童开始脱离无意识的涂鸦期,转而对具体的形体、线条、空间、色彩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对于事物的造型、色彩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式,对一切事物充满着美好的幻想。5岁儿童开始有了最初的空间意识,出现“地平线”,表达物体的空间有前后层次和遮挡关系。此时的儿童画略有陈述性。到了7岁时,儿童具有典型的“童话式幻想心理”,也爱在画上写字说明。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引导和启示。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美术思维的培养需要不断的观察、研究和讨论,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3]。创造型的思维不是光凭儿童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就能完全激发出来的,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儿童求知善问的能力。经常在课堂中组织讨论促进孩子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和思维的交流。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此时的儿童既然对形体、空间、色彩有的一定的把握,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开始强调绘画的线条、比例关系、画面的饱满程度与构图效果,甚至有的老师开始带领儿童进行范画式教学,让儿童完全按照教师的方法绘制课题。在很多社会上的绘画培训班里就是第一次课画铅笔线描,教师过于重视教授学生如何画人物、动物、静物、风景,强调学生可以画出多少个动势的形体,如何控制画面空间感、体感和质感等等绘画技能上的知识;然后第二次课统一涂上颜色,材料都是统一的,甚至还有要求颜色不能涂出图形,要保持画面干净整洁等等。这样的课程结果学生可以画出看上去很漂亮,家长们很满意的范画式图样,但毫无情感投入的绘画过程,没有任何思维创新的创作过程,禁锢了一切可以创作的授课内容,在我们看来这种方法很是可怕的,课程的结果就是千篇一律的造型和颜色,离开课堂和老师,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品,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就失去了儿童绘画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更谈不到创造性。所以我们在培养4-9岁儿童绘画是要将重点放在开发其创意性思维,而少一些绘画技能的要求。但是还要提出重视创意,轻技能但不是完全忽视这个时期儿童的绘画技能的指导。如果完全任凭儿童自己去凭着感觉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的进步也不会是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绘画能力,较好的艺术修养,对不同的学生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准确的授课定位。这样的培养方式才能做到重创意,轻技能但非忽视技能的理想教学效果。

结语

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中哈弗大学教授加登纳认为5-7岁儿童与实践艺术家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与有成就的艺术家具备着同样的自发性和形式感、平衡感”[4];在4-9岁期间,儿童在绘画创作上逐渐开始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视觉上和思维上仍然具有荒诞的趣味性,形式上仍然是令人新奇而满意的。但是随着前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到来,儿童绘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地出现了衰退现象。所以如何培养4-9岁儿童绘画的创作能力将影响着儿童乃至个人整个人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需要我们从事该专业的美术教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静下心来,将正确的方式方法传递给孩子们。

[1]王大根.幼儿美术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9.

[2]丹纳.艺术哲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

[3]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303.

[4]H·加登纳.艺术与人的发展[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228.

【责任编辑曹萌】

H319.3

A

1674-5450(2015)01-0188-02

2014-10-15

王静,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儿童画绘画创作
如何鉴赏儿童画
我的儿童画
儿童画作品展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