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蔬菜流通模式的国际比较

2015-04-10 07:20:26胡新良
商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批发市场流通蔬菜

胡新良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经济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蔬菜在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流通环节是关键节点。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蔬菜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亟须构建快捷高效的现代新型蔬菜流通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正确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蔬菜流通模式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加快构建快捷高效的我国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提高菜农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蔬菜流通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蔬菜生产大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蔬菜的生产销售具有生产高度专业化、栽培加工机械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蔬菜产销一体化等鲜明特点。为确保质量和减少损耗,美国极其重视蔬菜采后处理的各个环节,采后处理过程已实现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冷链化。美国蔬菜流通模式基本上属于产销一体化或农工商一体化,即蔬菜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生产、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经济联合体。美国蔬菜产销一体化的具体组织形式有:①蔬菜产销公司。由大公司直接投资兴办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完全纵向一体化的蔬菜经营企业;②蔬菜“合同”联合体。蔬菜集配商、加工包装商、大型零售商、蔬菜运销公司与菜农以合同的形式结成蔬菜产销经济联合体,是美国最主要的蔬菜产、销联合经营形式。联合公司与菜农通过生产收购前所签订的购销合同,把农场或蔬菜基地变成联合公司的单一生产“车间”,建立不完全纵向一体化的长期稳定的联合;③蔬菜销售合作社。以代购代销为主、兼营农资购销和生产服务而形成横向一体化,实行产品售后利润返还。美国无论蔬菜产销联合的形式如何,都是通过合同制来明确协作关系、降低交易费用、规避经营风险。由于美国农产品市场建设多由企业或私人投资兴建,政府只是通过制定法规和派出监管人员进行管理协调,农产品批发商比较容易形成市场垄断。随着现代超市、连锁店、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蔬菜基于产销一体化的直销逐渐增多,批发市场销售的果蔬仅占20%左右。

(二)荷兰

荷兰被称为“欧洲菜园”,其设施农业发展很快,仅海牙地区的玻璃温室就占总耕地的50%以上,特别是蔬菜产品的自给率超过了210%,多余的蔬菜出口到欧洲各国。荷兰农产品流通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批发市场全国联合拍卖。批发市场由农民以入股的方式与市场经营公司联合经营,各大批发市场通过计算机和特定的网络建立“荷兰钟”拍卖系统,系统显示不同拍卖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买主基于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可以在一个市场内竞价购买全国市场的农产品。一些农民就是农产品拍卖的股东,拍卖市场成为农民共同拥有的公共交易平台,这样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农产品的供求平衡,极大地节约了交易费用和交易时间。

(三)日本

日本把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建设,由政府统筹规划批准建设交易市场,按批发市场的级别实施政府补助,政府的补助资金占投资总额的30%~40%,政府派出公务员对市场管理监督,并充分发挥农民协会的作用来维护代表生产者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地产地消”的概念,即注重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产品的多样性生产,当地农产品在当地消费。“地产地消”的类型主要有:①直销所型。这是“地产地消”最主要的流通类型,通过设立直销所会员制,建立生产者与直销所的委托销售关系,构架“生产者(生产团体)+直销所+消费者”的流通渠道,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易,并通过消费反映来适时调整产品结构;②农超对接型。生产者、农协等生产组织与超市、量贩店建立契约关系,构架“生产者+农协+超市+消费者”的流通渠道,通过在超市设立专柜进行销售或由超市自行销售;③农餐对接型。由生产者、农协与学校、医院、餐饮企业、大型企业食堂等以契约方式明确供应关系,直接供应蔬菜等农产品;④产品加工型。生产者通过自主加工或与当地专业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品,树立地域品牌,延长产品价值链;⑤观光农园型。通过建设餐饮、游玩、住宿、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园,促进加工产品的销售。

二、对中国的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蔬菜流通交易体制和市场体系的形成,是受各个国家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流通模式。综合上述的蔬菜流通模式,总的来说,蔬菜流通渠道大体可分为市场内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个部分。市场内流通,即生产者(团体)直接或经过中间人(贩运者)将蔬菜经各个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后,再经零售商、加工业者将蔬菜转移到终端消费者手中,而蔬菜在转移过程环节中是经过层层加价的过程。市场外流通,则是指蔬菜不经批发市场交易而是生产者自己或通过农协、商社等直接与超市零售者、消费者交易的流通过程。日本、荷兰等国家虽然发展“地产地销”和鼓励产销一体化来推动蔬菜直销,但这些国家是将蔬菜产销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来经营的,还是以蔬菜批发市场为流通主要渠道,通过政府投资建设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借助发达的市场信息网络,交易方式以拍卖为主,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占81%,通过农协组织在批发市场的上货量占总上市量的59%,呈现出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信息透明、流通规范化、法制化的特点。而美国蔬菜基于产销一体化,直销体系很健全,主产地集中在少数地区,通过生产高度专业化、栽培加工机械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和蔬菜采后处理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冷链化,借助发达的零售连锁经营网络和超级市场,蔬菜的直销比例占80%左右,呈现出产地市场集中、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服务机构健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构建蔬菜流通的市场内外渠道,通过开通蔬菜直销车、直销店,加快大型农副产品(蔬菜)批发市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达到了平抑蔬菜价格,保障供需平衡,促进社会稳定的目标。纵观国内外蔬菜流通模式,发现有一些共同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1.蔬菜直销可以发挥重要作用。①专业化产销可以降低产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蔬菜的保鲜期短,容易腐败变质。流通的环节过多,极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耗。如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国内平均达到25%。蔬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过高,必然影响终端销售价格。专门从事蔬菜销售,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流通设施、流通技术势必会更加标准、规范,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②规模化产销可以减少流通费用,维护市场秩序。相比“生产者+代收者(经纪人)+批发市场+批发商+大型消费者(二级批发或大超市)+消费者”的传统流通模式,蔬菜直销减少了批发市场、批发商等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日本的“地产地消”直销所模式在此基础上还减少了大型消费者(二级批发商),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美国更是通过大公司直接投资兴办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蔬菜产销一体化企业,降低了交易费用。这些费用的减少,必然会改善蔬菜流通成本的构成,形成价格优势。③契约化产销可以促进蔬菜生产,增加菜农收入。菜农通过合同契约实行订单生产,或在生产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下按标准进行集约化生产,可以全心投入生产,能有效提高蔬菜品质和规避生产风险。同时,生产者不要考虑蔬菜产品的销售,蔬菜直销模式因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流通费用,直销商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可以让步,而使产地价格一般高于经纪人、代收者的收购价格,从而增加了菜农的收入。

2.蔬菜直销依托服务平台构架。①依托物流平台构架。国外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的服务功能,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铁路、海运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的大宗蔬菜交易市场和超市零售等网点,为蔬菜直销构架了物流平台。②依托信息平台构架。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安装了自动订货系统(EOC),与交易对方联机,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消费者只要发一个E-mail,销售商就能及时送货上门。日本农民协会组织还将批发市场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蔬菜生产者,引导生产。③依托服务平台构架。国外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如日本的农民协会、美国的行业协会等,都是蔬菜等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生产团体)联合起来,极大地增加了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美国的行业协会基本上实现了蔬菜产销过程中所要涉及的技术推广、咨询、农资供应、生产作业、购销、信息服务,还包括信贷、保险、管理咨询、法律、会计、土壤测试等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

3.蔬菜直销需要政府政策扶持。①需要政府投入有利于蔬菜直销发展的扶持资金。日本政府划拨或出资购地并投资蔬菜等农产品市场,全国超大型市场由政府补助总投资额的40%,地方性市场国家补助33%、地方政府补助33%,所有补助均不需要市场偿还,并且对蔬菜销售网点的房屋、仓库、场地、道路等主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补助40%。欧盟财政对于为蔬菜等农产品产销而修建的道路、码头、仓库(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投入的补助资金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以上,有些重要重点地区甚至达到30~50%;②需要政府建立有利于蔬菜直销交易的标准体系。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其物流工具和检测体系标准化对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所有的蔬菜都应具有该品种固有的形状、色泽、品质。日本对蔬菜生产的标准很多很细很严,如易抽薹的蔬菜不能抽薹、茄子青椒生育期要适度、黄瓜弯曲度在2cm以下、规格按大小长度分L、M、S等级别,实行分级包装,制定了从集装箱、包装箱、运输设备、库房、搬运机械的一系列标准,为蔬菜流通了便利条件。美国使用条形码技术建立蔬菜流通的追踪系统,蔬菜品质安全有保证,流通效率自然就高;③需要政府完善有利于蔬菜直销运行的市场法规。美国制定了《商品交易法案》,对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进行了5次修订补充。日本颁布了《批发市场法》,地方政府还根据此法令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如《食品流通审议会令》。

三、加速构建我国蔬菜直销模式的政策建议

蔬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蔬菜直销能有效减少交易费用,降低蔬菜价格,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湘潭县是全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推进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国家级试点县和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百城千镇县乡流通再造试点县。因而,政府从社会行政管理角度来看,可以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行政监管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蔬菜直销模式的推广。

1.注重政策扶持、降低直销费用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是靠天靠地靠市场,长期存在高风险性。政府把完善“菜篮子”蔬菜供应、价格调控、物价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出台对蔬菜直销主体在项目支持、信息服务、证照办理、税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推进国务院“规模化蔬菜生产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与工业同价”、“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保障必要的流通行业用地,优先保障农产品市场和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用地”、“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执法行为,为物流配送车辆提供通行便利”等降低流通费用政策措施落实的具体办法,为运送直销蔬菜的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对直销店的环卫、城管给予合情管理、优惠收费,对直销店水、电、气比照居民收费标准执行。其次,根据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加大蔬菜基地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延包)的协调服务力度。再次,出台有利于蔬菜直销经营的相关政策,如新建300户以上住宅的小区,把划定蔬菜等农产品直销交易专区或门面作为规划审批的必要条件,由蔬菜直销店免费或低租金使用。

2.整合行政职能、形成服务合力

零售消费诸多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参照日本由地方农林行政部门流通室、美国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的经验,由农业部门蔬菜产销办负责蔬菜产销一体化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协调,形成紧密配合、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政府作为行政监管主体和政务服务主体,可以组织学校、企业与蔬菜直销合作组织召开蔬菜产销供应洽谈会,供需方直接面对面谈判,进一步减少蔬菜直销信息搜索、谈判、签约等交易费用,实现多方共赢。政府组织在推进蔬菜直销模式过程中,政府牵头组织商务、物价、财政、农业、税务、工商、公安、城管、交通、卫生、供水、电力、环保等相关部门,整合蔬菜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销售、进行的大气环境、土壤成分、农药残留等检测工作逐步实现免费服务,组织蔬菜产销合作社进一步制订完善蔬菜鲜度指标、感官指标、安全指标等质量标准,健全溯源制度。

3.搭建信息平台、投入资金支持

政府加强蔬菜产销信息档案和农产品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蔬菜信息交流网络化发布,通过信息平台积极引导蔬菜产销合作组织科学制订产销计划。整合商务流通、价格调节、农业开发、国土整理、水利建设、农机购销等财政惠农、补贴、补助资金,加大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对蔬菜种苗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项补助,引导蔬菜基地生产细化分工,促进蔬菜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在扶持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园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蔬菜产销流通环节的资金支持,对蔬菜生产机械、冷藏运输车辆、装卸机具和恒温冷库的购置建设费用进行适当补贴或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对蔬菜直销门店租金、装修、运营出台政策补助一定资金。

4.加强品牌建设、实现规模效应

政府加大蔬菜品质检测、品种认证、品牌宣传的服务力度,引导蔬菜产销合作组织实施名牌战略,通过树品牌基地、创名牌蔬菜,大力发展名、优、特、稀品种蔬菜的产销,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通过品牌效应形成市场优势;加大蔬菜产销各环节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引进蔬菜播种机、移栽机、盖膜机、开沟机等先进的蔬菜生产机械化设备,实现规模效应。

[1]刘欢欢.河北省蔬菜直销模式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2).

[2]刘佳勋,赵慧峰.北京市农产品直接销售模式发展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5).

[3]李凤荣.日本农产品“地产地消”流通体系剖析[J].世界农业,2014(7).

[4]柳絮,等.借鉴荷兰经验加快中国农业物流发展[J].世界农业,2004(9).

[5]耿献辉,陈凯渊.如何做好蔬菜品牌建设[J].长江蔬菜,2014(4).

猜你喜欢
批发市场流通蔬菜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 09:28:13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我最喜欢的蔬菜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