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伟
(新乡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河南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李庆伟
(新乡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问题作为影响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河南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分析促进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应对策略,以加快河南省的信息化进程,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河南省;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对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命题。“十八大”又明确指出要把信息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将“两化”融合再次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带来了新机遇。所以说,信息化建设注定将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当前国际经济局势日益复杂化、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能源资源短缺的紧迫形势下,我国必须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大力推进信息化,继续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河南省是重要的人口、农业、工业和经济大省。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采用“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是促进河南省发展的最好选择,两化融合势在必行。
(一)河南省工业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建设期间,能源、冶金、装备、汽车、食品、轻纺、建材、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是河南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河南省通过构建中原城市群,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2012年,全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约1900个,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工业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一季度的第19位、上半年的第20位前移到全年的第15位,在中部六省的位次稳居第3位,工业生产总体上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电子信息等9大行业占全省工业的27.6%,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重点行业增速分化明显;全省汽车、电子、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增长13.2%,增幅高出全省工业1.4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60.3%,同比提高2.1百分点;传统支柱、高载能行业占比下降,高技术产业增速达到29.1%,高技术、终端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占工业的比重上升到6.4%,同比提高0.6百分点[1]。同时,河南也是全国通信的重要枢纽,网络、光缆已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这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二)河南省信息化建设状况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步提升,设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把信息化产业列为战略基础产业,优先发展。建立信息化专家队伍,成立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机构,并把信息化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日益广泛。全省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超过40万公里,网络实现了全覆盖,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成效显著,多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信息网络、教育科研网平台、社保核心业务、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等各类社会领域信息资源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点状效应逐步凸显。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信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形成了光电产业、硅产业、电光源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以及多个软件产业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由2006年的2 156家增至2010年4 800多家,年均增长31.3%;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34.8亿元增至2009年的244.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52.5%。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软件业收入达到200亿元。物联网等一批新型产业稳步发展,成立了河南省物联网产业联盟,产业布局正在形成。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成立了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立了河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和规范了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自“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许多工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并不断加强,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我们仍然清醒地看到,河南省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企业的两化融合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企业信息化建设仍未走出依靠技术驱动、厂商推动的格局;还有不少企业的信息应用与产购销及管理决策没有紧密的结合,甚至只是摆设;符合省情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研究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所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的两化建设。一是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主管部门统筹、有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部门信息化队伍管理体制不顺畅;二是信息化发展环境不完善,现有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需要。高、中、低梯次配置的人才队伍架构尚未形成。信息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密码技术在涉密、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三是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成熟,企业、社会等领域信息化政府引导力度不足。四是系统建设与应用纵强横弱,缺乏横向互联互通平台支撑,条块分割,业务协同困难。五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深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进程缓慢,“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结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政府部门和企业作为两化融合的主要影响要素[3]9,我们尝试从这两方面找出推进河南两化融合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政府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是推进两化融合进程的主体,可以为两化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搭建先进的技术平台,促进加快两化融合的步伐。
1.注重两化融合环境建设
面对出现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要能够自上而下、真正建立起适应两化融合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机构,整合现有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完善网络布点,着力打造宽带化、移动化、融合化、泛在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努力缩小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强化信息资源的流动性,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市场载体完善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将最新信息化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拉动企业对两化融合的需求动力,根据企业大小不同,建立不同的融合机制,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激励企业两化融合主动性;强化两化融合的舆论引导,着力推进民生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让民众了解两化融合,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推进差异性融合对策,改善两化融合现状
根据河南省两化发展状况,优先在制造业、汽车、物流等领域中推进两化融合战略,同时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不同行业对信息化需求不同,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抓住的关键薄弱环节进行分类指导,从关键环节突破,促进两化融合推广和普及;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类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入手,对各类企业分阶段进行重点培育,制定整体提升计划。通过差异化对策和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我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全面升级。
3.强化培养适合两化融合的人才体系
两化融合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知晓企业经营过程的专业化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交流理论与诉求,将先进理论引入到实际生产中,开发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融合技术;探索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机构,设置规范统一的信息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有必要与重点企业共建大学生实训基地;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支撑机制,继续规范信息化培训市场秩序,开展省级信息化培训机构认定;实施信息化人才战略,在从事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中实行职业水平认证制度,完善信息化人才库,为建立持续稳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政府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部门,能够为两化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并能够通过资金、技术支持等增加中小企业对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等的实施,从而达到推进两化融合水平的效果[4]43-46。
(二)企业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分析
企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微观主体,是实际运行的践行者,业务、产品、技术等融合均是发生在企业内部。企业本身对两化融合的渴求以及所采用的具体措施是实现真正两化融合的关键。
1.改造传统产业模式,切实推进两化融合
企业要增强两化融合的推行意识,以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路径和抓手,把两化融合作为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系统性工程,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速企业全面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自动化、生产过程最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把工业化发展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平上来,全面提升我省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应用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全面提高我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快耗能高、污染严重行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减少物耗能耗,发展循环经济;发挥产业带产业集的诸多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抓好产业带和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
2.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缩短系统建设周期
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信息技术创新平台,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缩短系统建设周期,同时注重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强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跨行业、跨区域的协作;参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场经验交流会及信息技术和案例展示会,实现优秀软件系统集成公司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有效对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学习试点企业、示范企业和试点园区两化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示范带动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利用先进应用技术,实现精确高效的融合式生产,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产业转变升级
将开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相结合,建设信息产业基地,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满足各行各业对信息装备、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支撑;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运作,突出抓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基地、园区、企业等多层次流通信息化网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以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5],完善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认证服务系统。
近些年来,河南省内各地区始终在通过完善发展环境,从行业、企业等方面深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工作,2014河南两化融合发展超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16位,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在结合河南省具体省情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并取得些许成绩。总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迅速且有效地推进河南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还需要多方的努力与合作,任重而道远。
[1] 河南统计. 2013年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EB/OL]. [2014-01-28].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fx/qsfx/ndfx/webinfo/2014/01/1390805471629810.htm.
[2]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2-02-06].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2/04/19/010302590.shtml.
[3] 陈 伟.江西省两化融合状况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4] 吴德成.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12).
[5] 河南省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2010-11-23].http://wenku.baidu.com/view/e801830bf78a6529647d53fe.html.
[责任编辑 乐 知]
2015-07-08
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管理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142102310193);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绩效评价体系”(项目编号:132400410393)
李庆伟(1976- ),男,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F423
A
1671-8127(2015)06-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