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玉文
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文 董玉文
木浮雕《貂蝉拜月》 高谊长/作
木浮雕《西施浣纱》 高谊长/作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写道:“……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匠人;他要独自干完一切,建造官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
看到关于营口木浮雕的简述,我忽然想起这段话来。你想,作为米开朗琪罗,举世无匹的大艺术家,为什么还要自己去选择石料?当然是因为别人选的不行的缘故,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从这块石头里,能雕琢出什么人物,仿佛这个人物早就像孙悟空一样在石头里面孕育,等待人来把他释放。他隐藏得太深,只有艺术家的眼睛,能够看到。
高谊长先生手里的营口木浮雕也是这样。每个人物的雕制都是在不破坏原木纹肌理的前提下进行雕制的,作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种利用纯天然木质纹理及色彩采用传统手工雕刻工艺制作的一种没有赝品的艺术,无法仿造、临摹,每幅作品仅此一幅。从材料的运用及人物的刻画无不恰到妙处,人物的服饰,器用设景,造意布局,与人物间的应用浑然一体,千娇百媚,华美绝伦,有一种说不出的诗意之美。
营口木浮雕属于超薄镂空,雕刻工艺最初附丽于细木工匠活,制作工艺复杂,选料苛刻。几乎每年,高谊长先生都要到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大兴安岭及辽宁东部山区多年生的天然木材去实地挑选、采伐。
在采伐之前,高谊长心里就已经打好了底稿,并不是采到什么算什么,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按作品所需将原木精选切片,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压平。压平之后,再用百部、曼陀罗、狼毒等数味中药液浸泡15天,捞出在阴凉处晾干,忌阳光直射。经药浸后的木料,防虫蛀、防开裂,使木料脱浆不变形。这是一代代营口老艺人摸索出来的保存艺术作品的经验,众人的智慧。
木浮雕《仙山神女图》 高谊长/作
木浮雕《昭君出塞》 高谊长/作
木浮雕《贵妃醉酒》 高谊长/作
刻刀也有讲究,平刀、平沟刀、角刀、斜刻刀、三角斜刀、凹圆刀、凸圆刀、切刀、大弧圆刀、内角刀、外角刀……外行人光看着这些刀具,就会眼花缭乱。但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最重要的,高谊长说道:“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和唯一的基础,而内容决定形式,你如果故意去追求张三、李四的雕刻方法,倒不一定能刻得出来你自己的那种独特的东西,只有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现,这‘语言’即使非常笨拙,但也非常古朴,究竟它还是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所领悟感受到的东西和事情‘讲’出来,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木浮雕《钟馗》 高谊长/作
“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高先生此言庶几近之。
说到“技巧”,有个故事非常能说明高谊长先生的功力。有一位顾客订作了一幅“钟馗纳福”,经过数月的精雕细琢,作品完成了,客人来取画。当时画是摆在桌子上,我们可以看到,钟馗怒目髯张,旁边有一只老虎在嘶吼。老虎的眼睛瞪得铜铃一般大小,客人刚站在厅中,立马就被这对眼珠摄住了心神,他仿佛听到了老虎在吼叫,马上,就要朝自己扑过来……躲是躲不开的,但出于本能,也要躲,于是这位客人左躲右闪,与画里的老虎绕起了圈子,但无论怎么绕,也绕不过老虎眼睛里放射出的凶光,老虎的眼珠跟着客人转动,让客人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
高谊长先生见状,赶忙过来握住客人的手,让客人稳定一下心神。待客人神情稍定,才指着雕刻作品对客人解释,那只不过是一只木老虎,不会咬人的。客人愣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待到能说话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能就这样把作品拿走。高先生笑了,一再跟客人解释。客人说,雕刻得太传神了,在原来基础上再多加三成的钱给高先生。高先生向来人拱手,但没有接受,还是按原价给了客人。
这件“钟馗纳福”的故事,在业内传为美谈。
高谊长
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营口木浮雕工艺”第四代传人。
自幼在祖父辈的熏陶下从事木浮雕刻制工作四十余载,多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在原木浮雕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天然木浮雕画,代表作品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人物300余幅、佛像系列、山水等,木浮雕画均为木质本色,全部刀刻,不用一笔一墨一色,全部天然。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营口木浮雕被辽宁省政府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授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木浮雕作品被辽宁美术馆收藏。2015年第50届全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产品大奖赛中“四美图”获大赛金奖(见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