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北些逝去山的硝烟寺与梵音

2015-04-10 08:43杜妮摄影何林隆
中国西部 2015年19期
关键词:摇钱树古寺北山

文/杜妮 摄影/何林隆

那北些逝去山的硝烟寺与梵音

文/杜妮 摄影/何林隆

北山寺寺门

中国的佛寺有伽蓝、精舍、道场、招提等不同的称谓,至明清时期通称寺庙,并逐渐形成两种建筑风格。一种是官建的大寺,规模宏大且多位于城市或其附近,地势平坦开阔,风格华彩富丽,整饬严肃;另一种是山林佛刹,多建于名山胜境、风景佳丽之地,或飞架于山峰之巅,或隐卧于密林之中,风格纯朴淡素、清新雅致。北山寺就是一座山林古刹,位于平昌北大门寒包岭北麓,是山中海拔最高兼具庄严气质和自然情趣于一体的佛教寺院。四周林木葱郁,群山环拱,浮云迷雾,使古寺愈加深邃而清幽,神秘而古朴。除了自然之美和古建之美外,80年前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还赋予了这座古寺一抹鲜艳的红色印记。在得胜镇北山寺,天籁梵音与战斗号角声相互交织,鸣奏出一曲不老的时光乐章。

①雕刻于千佛岩上的佛像

②伫立在大殿两侧的天王像

梵音依旧

清晨,小城平昌苏醒的特别早。居住在得胜镇的人们有早起爬山锻炼的习惯,我们与成群结队的当地人,伴着阵阵清风来到了北山寺。阳光普照着参天古木,沿着曲折幽深的林荫小径,去往佳木葱茏的古寺。面对一泓碧水,看山色旖旎,赏水光潋滟,听鸟鸣怡然,天地人心湛然空明。此时,鸣钟敲磬之音在山寺之中抑扬顿挫地回响着,余音袅绕,禅意空远。唐朝诗人留下的千古名句《题破山寺后禅院》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当我来到北山寺,恍然感觉常见的这首诗就是为北山寺而写,这座山林古刹不正具有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吗?

北山寺位于平昌县得胜镇。平昌城北端是孤峰突起的寒包岭,在这看似孤独的高岭之上却有一个名叫得胜的小镇开启了平昌县的北大门。一百多年来,得胜镇并不因为雄踞高山之巅而隐匿于世。作为重要的“旱码头”,它东面紧邻通江县,西面依靠巴中市,以南则是平昌县城,是米仓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是汉中古道南北连接的重要枢纽。数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商客、游人、背二哥、挑夫等,经过这里北上汉中、西安,南下平昌,东到通江,西达巴中,中途在此交易、停歇和住宿,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沿着得胜镇上汉通路,一直往前行,还未从小镇白墙青瓦那老照片一般的情境中回过神,一汪碧水就出现在我眼前,水池上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饮马池”。友人指着池旁的小路告诉我,到了饮马池就离古寺不远了。沿着这条青石小路继续上前,不一会儿就到达了此次旅行的终点——得胜镇北山寺。

明、清时期的北山寺还被称为北峰院。古寺修建于明朝,扩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巴中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群。关于古寺的扩建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在一个冬日的深夜,时任古寺主持的雷高僧看见一匹白马在北山寺半山腰饮水,心生好奇,便去追赶,白马却突然无影无踪。雷高僧感到奇怪,便放干池水,清除污泥并掘地三尺,挖出了一小堆白花花的银子。雷高僧便把银子悄悄移到寺内,用它扩建成了现在规模的北山寺。而之前我们在半山腰所见的水池因此被取名为“饮马池”。

未入寺门,我便被北山寺前的会仙亭所吸引。亭子古色古香,原本朱红色的柱子经历过无数风雨历练后已是斑驳陆离。亭子右边是碑林,石碑上刻录着大量的名人诗词。亭子左侧则是两只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古寺周围全是茂密的菩提树。在菩提树的遮掩下,数百级石阶通向“隐身洞”。进入石洞,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脱离了外界的鸟叫虫鸣,显得无比的清幽寂静。阵阵清风从洞口吹来,在这炎炎夏日竟让人打起了寒颤。洞内的四壁浮雕石像、楹联,昭示着这座古刹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石洞的出口处左右石壁上则满刻着诗文和香客虔诚祈福的碑文。由洞门左侧再逐级行走,我们便到达了寺院正面。在苍翠松柏庇荫下,北山寺隐然而立,赭黄色的翘角飞檐像是巨鸟的翅膀,在阳光的镀金下翩然欲飞。寺庙前的石阶被清扫得一尘不染,发出清幽之光。一位僧侣身披灰色袈裟,足蹬金色芒鞋,悄然入寺内。一柄竹帚,斜倚庙门之侧,淡淡青烟缭绕殿内。

虽位于僻静之地,北山寺的规模却倒不算小,占地5000多平方米。和中国许多寺庙一样,北山寺也严格遵守着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北山寺海拔较高,因此寺庙沿着山势中轴线对称修筑,形成了前殿、中殿、后殿三大部分的结构布局。跨进寺院,展现在眼前的是左为东岳殿、灵官殿、天官殿、留云殿,右为南岳殿、善恶堂、祖师殿、爱月楼,各殿内四壁饰有壁画。穿越过厅,“千佛岩”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跃入眼帘。殿内雕塑金碧辉煌,殿前桂树郁葱,泮池莲花并蒂,池上石拱桥三洞,穿桥而过则是观音堂,堂的右壁上还残存“山水图”“虎兽图”等壁画。据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周末,平昌及周边的许多人会上山参观参拜,烧香许愿还愿,这里常常都是经声不断,香火不绝。袅袅佛香中,善男信女们虔诚地叩拜,他们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灵护佑。

红色记忆

对于平昌这座川东北小城而言,红色赋予了它太多的意义。在这里,所有上了年纪的老建筑都曾经历过枪林和弹雨,是那段红色岁月的见证者,而位于得胜镇的北山寺也不例外。凭借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北山寺所在的得胜镇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明武宗时,农民领袖兰延瑞、鄢木恕就在此地起义。张献忠入川后更是以此为重镇,一度屯兵于此。清代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也以此为据点,竖起了反清的大旗。如今,一幕幕历史都被铭刻在北山寺存留的石碑之上。

红十一师政治部旧址

北山寺红色遗迹

北山寺伽蓝殿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平昌县,将一抹灿烂的红色洒向这片土地。如今,古寺中依旧保存着大量红色印记,以此纪念这段珍贵的历史。1933年1月,红军总指挥徐向前、师政委李先念率部队驻扎在北山寺,并将师政治部及三十三团指挥所设于寺内;同年10月,徐向前召集将领于北山。正是在这座幽静的寺院中,红军拟定了宣达战役作战计划。宣达战役最终取得了光荣的胜利,使川陕边根据地向东扩展了约150公里。至此,川东游击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曾在这里短暂停留,而这里的老百姓们却将他们牢记了八十余年。在得胜镇,人们都在传诵着红军的故事,弘扬着红军精神,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漫步古寺中,斑驳的石墙上被细心保存的红军标语至今让人热血沸腾。寺庙一侧则保存着红四方面军干部会议、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红三十三军、红三十军、红九十一师、红十一师、红33团遗址,它们将我的思绪又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甚至当年徐向前元帅在寺庙前栓马的一棵树都被当地村民保留下来,用来缅怀这段历史。如今,当年的栓马树已经从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经历风霜雨雪却越发枝繁叶茂。

古寺奇树

除了珍贵的文物古迹和红色文化外,得胜镇北山寺还是巴中境内奇木古树最多的景点。

穿过北山寺正殿,来到寺院东侧,我们瞬间就被满目翠绿震撼了。在这里,一片小坡地上长满了挺拔的大树。仔细一看,这些树的叶呈椭圆形,果实呈圆形,中间有个叶柄,好似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铜钱。听当地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摇钱树”。关于这些“摇钱树”,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北山寺最早本没有这些“摇钱树”,当年红军进入得胜镇后需要在水司坟挖战壕,当时的水司坟就密布着这种树木。由于战事的需要,这里的“摇钱树”必须立刻被砍掉。然而,当地村民们对“摇钱树”的感情很深,不赞成将树砍掉。总指挥徐向前对老百姓说:“仗要打,但你们的树我们也要保护,北山寺是个好地方,我们把‘摇钱树’移栽到那里。”村民们同意徐向前的意见,随后四名红军战士将“摇钱树”从水司坟抬到了北山寺,徐向前亲自栽植,“摇钱树”从此绿叶成荫,“钱币”满树。除了“摇钱树”外,从寺门向外走还能看到许多高大的菩提树。这些挺拔的菩提树是清朝咸丰年间进士张复旦所栽,他从山西采集树种后在这里精心种植。如今,这些郁郁葱葱的古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北山寺的后山,有一片青冈树林,这里的青冈树与其他地方的青冈树不一样,因为这些青冈树上大都长着两种树叶,其中有一棵青冈树上竟长出了青冈树、柏树、柳树、黑打条树四种树叶。为了寻找这棵最奇特的一树四叶,我和友人走进了树林深处。这棵树是整片树林中直径最大的一棵。走到最南端,这棵树立即映入眼帘。抬头望去,果然名不虚传,树上不同树叶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我数了数,正好是四种不同形状的树叶。据说,青冈树叶子是在2008年开始发生变化的。当时正值冬天,前来北山寺的游客很多。一天下午,一些游客在青冈树林里玩耍时,发现青冈树上的树叶与其他地方青冈树的树叶不同。得知消息后,林业专家随即来到后山,发现青冈树上长出了4种树叶,青冈树林里的其他青冈树至少也长出了两种树叶。这让专家们既好奇又惊讶。经过观察和实验,林业专家断定一棵树长多种树叶的原因,那就是树木基因突变造成的。2008年以前,这些青冈树只长着一种叶子,一到冬天叶子就全掉光了,而现在这些树从不掉叶,四季长青,因而显得十分神奇。(责任编辑/木尼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摇钱树古寺北山
张志民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心留北山回不来
去北山公园秋游吧
傅宇博??《秋山古寺》
古寺“建”在纸上
种下一棵摇钱树!
我家有颗摇钱树
深山藏古寺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