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彪
一、教材分析
物质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从而形成前所未有、更加广泛、频繁的地域联系。本节以此为出发点,着重介绍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教材内容呈现按照五种常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电信通信与邮政通信的对比、商业贸易的主要环节与当代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安排。最后以活动方式介绍电子商务,目的是说明现代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大量图片和图表,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特点和发展。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组织学生阅读图表,挖掘地理信息,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知识并不陌生,学习难度较小。但专用名词较多,这是本节难点所在,学习时要注意其含义及使用范围。从心理特点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课堂适宜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并且本校推行“导·学·展·评·练”的循环教学模式,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人类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能说出五种常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并能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能表述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能说出商业贸易的概念和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呈现,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知识应用及方法迁移能力。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达、交流、反思、探究和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并具有正确评价某一区域某种货物运输方式合理性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和运输方式选择的评价;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商业贸易的主要环节。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部分。
教学方法:循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五、设计思路(图1)
专家点评:该教学设计亮点在于:以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为载体,以层层递进的提问组成问题链条,成功实现教者预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一则销售学生家乡盛产的毛绒玩具的故事,既具有乡土气息又具有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够在案例感知中理解不同地域联系方式的内涵与功能,因此是一个结构良好的案例,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创设了生动情境。其二,课堂提问基于案例而呈现,从哪些方式到为什么选用不同方式、如何选择、未来有什么发展方向,最后总结需要哪些环节等问题,组成一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即成为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线索,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扬州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 朱雪梅)
六、教学过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