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
中考、高考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之前,教育部宣布2016年将进行中、高考改革,而不久前,教育部再一次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笼统,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改革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革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会有大动作,如:中考语文学科分值从原来的120分调整到150分;英语学科分值调整到100分,其中英语听力50分;化学学科分值调整到60分,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同一个半天;中考时长缩短为两天。高考改革成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理综。分值分别为语文180分,数学150分,文综理综320分。英语改革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100。预计到2017年,就可能不分文理科,只考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各科改为学业水平考试或社会化等级考试,不再列入高考科目当中。其他省市的方案也和北京大同小异。虽然一些细节仍未有定夺,但路线图大体出来了,改革的总思路已非常明确。
现在大家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考试科目的变动,以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其实非常要紧的,还有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可能因为改革的措施来势汹涌,人们对此还来不及仔细思考。拿语文高考来说,随着总分的增加,考试的内容、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对教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备考应当朝哪些方面调整?这些都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面对教育改革,学生们的重点方向将有一个180度转变。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备考呢?
一、客观分析改革形势,并“对症下药”
中、高考改革有个异曲同工之处:对于语文的重视度较改革前有明显提高。可见,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提高对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视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几乎是每一个渴望获取成功的人所秉承的“信仰”。做事前,必须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所以面对教育的改革,学生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重心,合理“资源配置”。
在孩子读初中、高中时,大多数家长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的,即便不能提供所有科目具体问题的帮助,也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论,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自身学习状态及学习程度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即将面对中、高考的孩子,复习过程中,能否跟上老师的节奏显得尤为重要。“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跟上老师进度的同时,家长也应督促孩子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即使家长不能直接帮助孩子,也可以“监督”孩子梳理知识点。
二、提高语文分数,抓紧“重头戏”
面对教育新改革,语文分数的提高,英语分数的降低,势必为学生“自我改革”提供可依据的方向。
现在高考语文命题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造成了“文学化”有些太过了。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我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太偏重文学,视野不够宽,而且文学的教学也并非就是往审美和情感教育方面靠拢。局限于琐碎的分析,是肯定不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关于出现的这些状况,一些省市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广泛征集考题。从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来看,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
众所周知,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和作文部分是两个重头戏。叶开先生也曾这样建议: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唯有大量阅读。显然,作为家长,应该督促孩子扩大阅读量与阅读范围。
三、英语不容忽视
与语文分数提高的现象相反,英语分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或许不是每个孩子都报了“兴趣班”,但报名“英语班”可能是每一个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的选择。而面对如今教育新改革中对英语的重视度一定程度的“降低”的情况,或许一些家长会说:“英语分数降低了,不需要那么重视了!”
其实不然。英语分数的降低,并非在告诉大家英语不重要,只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语文的重视度,所以从直观数字上是降低了对英语的相对重视度。
在这样一个改革环境之下,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时不时给孩子“旁敲侧击”或“一语中的”地告诉孩子:英语依然要重视。
建议总结:
教育改革方案一出,想必很多学生将出现一段时间“心态不稳定”的状态。作为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治疗”。一个良好的心态正如散文中的“神”:不论“文”如何散,但“神”不容一丝散。
“平稳”的心态,是做每一件事的首要状态。人们都说:面对问题,需要做的就是抓住问题所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那么,抓问题所在和采取措施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呢?那就是需要一颗平稳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