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思想探微

2015-04-09 18:27朱传棨
党政干部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世界观社会主义价值观

朱传棨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上层建筑现象、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是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历史过程中的、现阶段进行的重大具体步骤。其深刻的重要思想渊源,是马克思的价值论,其思想基础的丰厚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主义;人的自由

[中图分类号]B27;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04-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它表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先进性和稳固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要建设具有持续发展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要培育高素质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需求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是引导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它在理论上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发展全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般说来,依据唯物史观的理解,价值就是客体的属性与功能对主体(人或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价值的基础就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与人类俱生的。由此可见,人类的价值共识即价值观,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时代和一种社会,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人们活动的舞台。我们知道,社会发展规律不同于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不是以自然物为中介,而是以人及其实践活动为中介的,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为人类不断追求满足自身需要、实现一定目的的实践活动。所以,恩格斯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118-119这里既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规律脱离了人们的一定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社会就根本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和前进了。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追求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直接推进实践的动力,从而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2]247这就是说,在历史活动中,作为历史主体人的活动,其自觉性首先表现为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就是由其自身需求而提出的价值目标。追求和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是历史主体人的自觉性的基本标志。但是,在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人们提出和设制的价值目标,虽然反映了其利益和客观要求,但同时还受到其哲学世界观的决定性引导。也就是说,一定历史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是受到他们的哲学世界观决定的。一般说来,一定的价值观,如同人生观和历史观一样,都是一定哲学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所以,习近平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3]因此,我们认为,一定时代的价值观是一定时代精神的体现,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它不是空洞的抽象,而是有特定历史的特定内容的。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形式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4]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理论工具,它是科学;作为执政党的理论基础,它是意识形态,它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价值关系,从而确立起科学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由此可见,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依据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需要、维护和发展全民族根本利益的价值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3]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被社会存在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并不是消极的存在,而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它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刻表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恩格斯曾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2]732就是说,一定的价值观在社会存在基础上一旦形成,它就积极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思想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生产力决定论,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就是人们追求价值需求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们的价值需求,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有其他的价值需求。也就是说,人们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的和其他方面的需求,还有全面自由发展个人才能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加强经济、社会、政治、法治建设的同时,还要强调增强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价值需求。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他进一步强调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3]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体现。所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着重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和国家的主导思想理论,对它的社会认同不会是自发的。如同树立起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一样,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体验,以及制度规则的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5]由此可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猜你喜欢
世界观社会主义价值观
智能化的“世界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