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思想探微

2015-04-09 18:27朱传棨
党政干部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价值观核心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04-05

[作者简介]朱传棨(1928-),男,山东滕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它表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先进性和稳固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要建设具有持续发展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要培育高素质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需求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是引导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它在理论上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发展全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般说来,依据唯物史观的理解,价值就是客体的属性与功能对主体(人或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价值的基础就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与人类俱生的。由此可见,人类的价值共识即价值观,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时代和一种社会,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人们活动的舞台。我们知道,社会发展规律不同于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不是以自然物为中介,而是以人及其实践活动为中介的,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为人类不断追求满足自身需要、实现一定目的的实践活动。所以,恩格斯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1]118-119这里既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规律脱离了人们的一定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社会就根本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和前进了。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追求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直接推进实践的动力,从而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2]247这就是说,在历史活动中,作为历史主体人的活动,其自觉性首先表现为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就是由其自身需求而提出的价值目标。追求和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是历史主体人的自觉性的基本标志。但是,在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人们提出和设制的价值目标,虽然反映了其利益和客观要求,但同时还受到其哲学世界观的决定性引导。也就是说,一定历史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是受到他们的哲学世界观决定的。一般说来,一定的价值观,如同人生观和历史观一样,都是一定哲学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所以,习近平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 [3]因此,我们认为,一定时代的价值观是一定时代精神的体现,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它不是空洞的抽象,而是有特定历史的特定内容的。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形式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理论工具,它是科学;作为执政党的理论基础,它是意识形态,它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价值关系,从而确立起科学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由此可见,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依据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需要、维护和发展全民族根本利益的价值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3]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被社会存在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并不是消极的存在,而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它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刻表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恩格斯曾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 [2]732就是说,一定的价值观在社会存在基础上一旦形成,它就积极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思想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生产力决定论,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就是人们追求价值需求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们的价值需求,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有其他的价值需求。也就是说,人们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的和其他方面的需求,还有全面自由发展个人才能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加强经济、社会、政治、法治建设的同时,还要强调增强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价值需求。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他进一步强调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3]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体现。所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着重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和国家的主导思想理论,对它的社会认同不会是自发的。如同树立起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一样,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体验,以及制度规则的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5]由此可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马克思的价值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学说本质属性的新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

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史的过程中,他们对价值问题,特别是对人自身的价值是十分关注的。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就非常关注人的自身价值、特别是为关注劳动者自身价值进行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如马克思1842至1844年间在《莱茵报》发表的关于普鲁士制度对劳动者自身价值摧残的系列文章,恩格斯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残酷压榨的《乌培河谷的来信》等。往后他们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论著中,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思想家对工人自身价值的无视和剥削,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且就如何从哲学上说明价值范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历史不是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6]73-74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唯物主义立场说明了哲学价值的问题,而且也揭示了价值的内涵问题。他们认为,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及其属性的变化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与人类俱生的。因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要求自然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人类就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这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6]79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考察价值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价值的分析研究,就是坚持这种立场和方法的。因此,我们说,《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价值的理论,不只是经济学问题,同时也是哲学问题。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值、价值的形成和实现,都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劳动、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人的社会存在等方面的现实情况予以揭示与阐明的。所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价值问题,但也从哲学意义上揭示了价值的内涵。如他把劳动过程称之为制造使用价值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就表明马克思把价值当作了自然物与人的需要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他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批评了瓦格纳从价值概念推论出事物价值的唯心主义方法,明确地说:价值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7]406就是说,人们对外界物的需要关系,首先是实践关系,而不是理论关系。首先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是从生产活动开始的,而后才有普遍的价值概念和语言。所以,瓦格纳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在实践中创造的有价值的产品,不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为资产者生产的商品,因此,劳动者处于贫困的状态中。这是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根源。同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具有两重性。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8]这里不仅说明了人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揭示了在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因而,交换价值与充当有实用价值的物,在内容上却毫无共同点。所以,只有商品才是经济价值的尺度。不过,马克思揭示商品中的经济价值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价值并不是由于人的需要才生产的,而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而生产的。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体的劳动者生产出有实用价值的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成为资产者的商品,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分析经济价值的存在和实现问题,说明经济价值是历史上的暂时现象,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特有的,不是所有社会都会存在的现象。特别是马克思从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中,指出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才是经济价值规范的内容,才是经济价值规范的尺度,因为经济规范是人的利益和需求的表现。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不仅表明他关于价值的思想,不只是经济学问题,同时也是哲学问题,即人与人的生产关系、人的利益和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实际上也说明了,任何社会中价值的形成和存在,都是与人的利益和需要分不开的,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以上我们粗略的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的思想渊源,都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说明价值的形成及其意义。但是,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价值观,都是具体的,都有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与创新。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中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9]他还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渊源,是马克思的价值论;而它坚固的具体思想基础的丰厚土壤,则是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与创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重要步骤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一脉相承,而且是它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表明他们终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所追求的远大崇高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此,他们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真正的共产主义”等等的空想神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科学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并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现在已经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2]197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过程中,预见和阐明了未来社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支配和摧残劳动者的局面,使劳动者获得解放,成为支配生产过程的自由者。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追求未来社会的重大目标,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为此,一方面他们对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十分关注和研究。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公社,《共产党宣言》中,则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描述为:“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10]另一方面,他们从价值的角度分析认为,未来社会的实现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是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发展起来,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随着“三大差别”的消失,劳动本身不仅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且也是人们完全自由发展的体现。因此,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目标,具有理想性和终极性,以及驱动价值追求目标的引导性。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构建与它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以提升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发展与进步。

习近平说:“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9]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我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需要、从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着眼,把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新诠释,建构起为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又与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趋势而相向,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远远超越以往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就其社会作用、实现的目标和追求的远大目标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现实性的价值需求,又包含着科学的理想性的价值需求,其现实性和理想性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现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引导力和感召力的基础,是国家、社会、公民三方利益协调整合价值取向的方向盘;理想性是引导当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人们追求恒常进步的重要步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性的价值需求,就是促进社会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创造条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和本质性的必然联系,二者都具有促使人们追求价值目标的强大引导性。它们的区别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是现实性与理想性、阶段性与终极性的差别,以及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和人的自由发展程度高低性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他们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294所以,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资本论》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在“晚年书信”等论著中,始终是高度关注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如何从对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完全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论著中,都贯穿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或者说核心思想:就是建立实现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是他们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所追求价值目标。因此。我们说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是社会主义价值需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根本方向和科学理想。

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性重大举措,更是追求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历程中的重要步骤。

猜你喜欢
马克思价值观核心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马克思像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