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周晓娟
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重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再现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形成、回归,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巩固概念。基于以上理念,我以《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谈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重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拓展联想空间
新概念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和丰厚的知识积累,必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具备了相关知识的储备,没有必要进行复习,结果出现学生对新概念茫然混沌、理解碎裂的状况。在案例教学中,三角函数也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突出函数的本质,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函数,再顺势揭题。
【课堂设计一】 铺垫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函数?每个函数中有几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每个函数的表达式是怎样的?(体会变量、体会数学符号。)
2. 翻开本单元的课本,看学习课题是什么?(三角函数也是函数,既然是函数,那么是研究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呢?)
二、再现数学概念现实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庞加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教室里,先生对学生说“圆周是一定点到同一平面上等距离点的轨迹”,可学生听后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圆周是什么,于是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学生们立即欢呼起来“啊,圆周就是圆圈啊,明白了”,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满腹狐疑中觉得有必要学习这个概念。新课标也提出,数学概念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观察、交流、反思,让数学概念在缓慢的思维洗涤中自然显现。案例中,我引入汽车爬坡的生活场景,比较坡的倾斜程度不但可以用倾斜角判断,还可以用什么量判断?让学生在比较中寻找方法。最终出现比值这个量。(因为比值作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应逐步化解。)
【课堂设计二】 提出问题:
1. 在图1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和A1C1表示水平面,斜边AB和A1B1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坡面AB和A1B1哪个更陡?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1:坡面A1B1比坡面AB更陡,因为∠A1>∠A(合理解释,但它是观察的结果,还有其它理由吗?注意铅直高度不同)
生2:我认为理由是B1C1>BC(这种解释合理吗?请看图2.)
2. 在图2中,类似的,坡面AB和A1B1哪个更陡?你又是怎么解释?
生3:坡面A1B1比坡面AB更陡,因为∠A1>∠A。
生4:我认为理由是A1C1 3. 在图3中,你又是怎么解释的呢?(注意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同,学生发现比较边长无法解释坡度大小,产生了新的思维困惑,求知欲望大增。图中角的大小是大家观察的,并没有标明。但图中标明了两条直角边长。那么仔细观察三组图形中的直角边长,它告诉我们什么?与倾斜程度的关系?) 生5:我发现图1中,=0.2,=0.30,有0.3>0.2;图2中,=0.2,=0.25, 有0.25>0.2;图3中,=0.2,=0.25,有0.25>0.2。 每组图形中,第二个图形的这个比值大,与它的坡面更陡结论一致。(你的意思是说用这个比值来衡量坡面的倾斜程度吗?为什么可以?) 生5:是的,这个比值越大,坡角越大,坡面越陡。(看来,这个比值与这个坡角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三、经历数学概念思维过程,体验成长快乐 数学概念不是靠直截了当定义出来的,而是靠千般探究、万般磨练“做”出来的。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经历,没有苦苦的寻求,没有情感的体验,学生很难将概念内省为自身的问题意识,也无法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概念教学教师不应该匆匆下定义,不应该用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就应该成为思维的体操,积极展示思维的发生、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让概念在条理中、在生动活泼的思维历练中自然生成。课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和不断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固定,则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固定。自然得出:锐角变化,则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变化。正切概念来之自然、呼之欲出。 【课堂设计三】 如图4,锐角A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自点B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是C,得到直角三角形ABC。再任取一点B1,自点B1作另一边的垂线,垂足是C1,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 [图4] 1. 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测量角A的对边BC、AC的长度,并计算的值。(动手测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揭示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求比值。)
2. 、的值相等吗?为什么?呢?(不再测量其它比值,从理论上探究比值的关系,达到理性认识,加深对锐角固定,比值固定的认识。)
3. 以上事实说明什么道理呢?(在学生动手并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这个结论教师不要匆忙总结,要有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生6:我发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当锐角A的大小固定,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就固定。
4. 那么当锐角A的大小变化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怎样呢?(用动画演示图4中角度增大,BC增大,AC不变,比值怎样变化?)
5. “角变,比值变”。这里出现了两个变量,是哪两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让学生交流讨论)
6. 水到渠成和同学们一起给出正切函数定义,并用符号表示。(深挖概念中的字、词、句、条件、结论、书写符号。)
四、理解数学概念内涵外延,构建问题模式
美国华盛顿州国立儿童图书馆里有一句醒目的标语:“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数学概念教学不应沦为教师喋喋不休的解释、学生摇头晃脑的背诵。也不是概念匆匆过,练习重复做。概念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内化概念,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增加概念问题模式。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生活化的回归。因此,多角度、多变式、循序渐进的安排概念问题的训练是概念固化的关键,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案例中,既回归生活(坡面),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例题设计,强化了对正切概念的本质认识,为下课时正弦、余弦概念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课堂设计四】 在概念的基础上,顺势导入问题解决。
1. 回到坡度问题,并介绍坡度概念。
2. 你能说出坡角的正切与坡度的关系吗?
3. 题组训练。
英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评价教师:“平庸的教师说教,好的教师解惑,优秀的教师示范,卓越的教师启迪。”优秀的课堂总是浸透了教者的心血和汗水。作为教师,在数学概念这一重要领域的教学中,一定要下足工夫,重视概念,优化设计,把握过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问题引领,思维闯关。真正地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思维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褚红英. 数学概念教学的三个关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9).
[3] 高峰官.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朱桂凤. “天高任鸟飞”的教学情怀[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