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云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图表类型众多,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是图表中四种最常见的基本类型。按照Microsoft Excel对图表类型的分类,图表类型还包括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等,还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来形成复合图表类型。相比语文学科,数学、科学等学科中运用图表更为广泛,但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出现运用图表以及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混合文本,呈显著上升趋势。笔者梳理近几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发现图表运用最常见的式样是以相关文字,配以条形图、柱状图、饼图、以及各类统计表格,围绕共同的主题,组成板块式的阅读文本。
不同类型的图表具有不同的构成要素。归纳起来,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标题、刻度、图例和主体等。一般来说,图表中的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图表中的分类、图例显示统计图表所统计的类别与项目;图表用数据、板块与曲线等反映情况与问题;图表常与文字结合,传递重要信息。
读图与读表考题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直观的可以诉诸视觉的阅读材料。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普遍表示出对此类阅读的“兴趣”和“欢迎”。但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阅读,不仅教材缺乏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也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并且此类题目在答题方面给学生留有多角度的思维空间,不可能直接从文本或图表中移植现成的答案和结论,有些问题其实根本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因此,尽管学生对此图表类阅读饶有兴趣,但是在答题时却出现“似是而非,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得分劣势。
面对非连续性文本,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图表与文字互换,提高文字表达的实效呢?本文结合近年全国中考题,从图表构成要素角度,具体梳理该类题型的阅读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读图读表应遵循“四重视”的原则:
一、重视标题,整体感知。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如,2013年江西卷有图表题:《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标题告诉我们,这是对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的统计。是显性信息。眼力很重要,通过锁定题目,你会发现如下信息:统计的对象、统计时间、统计内容。在答题的时候,应该紧扣这些信息,才能保证答题的规范。
二、重视分类与图例,把握项目类别。每一份图表,都会分设统计或检测项目,都有几行几列,一般都有提示一些表示年份、地点、名称、数量、单位等基本元素和信息点,需要纵向从上到下,横向从左到右进行仔细审读,以便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信息。
例如:2013长沙【调查读书现状】
横向:图表显示的调查对象是“七到九年级的初中生”;
纵向:调查的项目有两项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在回答的时候,就要紧扣横向与纵向的要素回答:“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只有把对象、项目交代清楚,才能确保答题的准确无误。
三、重视数据变化,探究有效结论。读图表,不能放过每个数字。统计图表以数据、箭头、曲线反映问题,在细读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的变化趋势。有关数据的先后排列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图表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所以,要细心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捕捉事物的特征。
上文提到的2013年江西卷中的图表题:“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从中得出的两个结论。
通过对柱状图的分析,不难发现“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各地的耕地面积都减少,稍有变化的是某些地方减少多,有些地方降低幅度小。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①(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省部分城市的耕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
②相比之下,南昌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小,赣州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大。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信息具有隐蔽性。非连续文本提供的图表往往是以信息组合的形式出现的,要抓住最突出表现的部分。比如关注显示数据最多或最少的项目,掌握绘图的意义,包括代表思维轨迹起点的画眼和画面内容的凝视点,更要注意的是,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或变化趋势的分析,还可以对它们进行“穿越式”地看透纸背,从中发现它们的隐性信息。如上文,我们看到“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省部分城市的耕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其中赣州市减幅最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挖出第三条潜藏的结论:③面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重视多图结合、图文结合,提升认识深度与准确度。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根据再读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方法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认真琢磨,从中找出内在规律性的发现。通过筛选后的信息点和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的所有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语言表达一定要力求简明、扼要,有条理。
例:以下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摘自《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一文,《南方周末》)
你从这个图表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 ▲ 。
通过对图文结合的比较分析,我们应该关注比率最高与最低的统计结果:“大多数人因为曾经听说或遭遇过不公平的事就再不会挺身而出了;只有极少数人会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而在此基础上,对最高数据与最低数据的深度比较分析,选择“一如既往,该出手时就出手出的仅17.5%”,而其它三项“没有再遇到,目前说不清楚”“没挺身而出,却会纠结很久”“绝对不会”,文字背后的信息是,此三者都选择“不出手”,尽管会“纠结很久”,因此我们还可以分析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人的负面影响很大。”
有些试题,可能配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图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图表与图表之间,图表与文字之间关联性。明确它们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区别,再在组合图中读和析。
例:下面是某小组在调查武汉市的交通现状时整理的资料,请你充分利用下面图表包含的信息,针对影响市民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用简明的语言为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出合理建议。
资料一:影响市民快捷出行因素的调查
资料二:解决交通问题措施的调查
根据材料一饼状图显示信息,影响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道路拥堵;根据材料二得知,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答题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紧密联系两个图表的要素答题,才能确保答题质量和有效度。
再如2013年衢州卷“走进数字化阅读”阅读。【权威调查】栏目配有两个图表,栏内还配有文字: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 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试题要求:根据【权威调查】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联系上下两个统计表,时间有别,统计内容不一,教师引导学生细究之下,可以发现表二其实是表一的细化。联系文字与两份统计表,我们可以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有了增长。
或: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明显,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等阅读方式接触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非连续性文本”的引入赋予了修订后的“课标”以时代的气息,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丰富学生多元阅读体验,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笔者通过多方比较,认为从图表的构成要素出发,审读各个部分要点,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掌握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熟悉、掌握这种读图新方法,会有助于他们更快捷地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作者通联: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