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的崛起之道

2015-04-09 15:46孙婧
商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干硅谷蓝色

孙婧

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经济数据时,最受关注的GDP被定格在7.4%。对于这个数字,舆论使用最多的标题是“GDP增速创24年新低”。说这是“24年最差数据”,大概是因为许多人的思维仍停留在过去,拿前30多年的快速增长周期作参考。其实,对高增速的期盼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亚当·斯密曾经忠告一些国家,忠诚地和别的国家形成比较优势的分工,善于干什么就一直干什么,擅长出劳力的出劳力,擅长出资源的出资源,有专利则出专利,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大分工,这就是所谓海洋模式,也称为比较优势模式。

但产业链的分工是有优劣之分的,谁控制着知识产权,谁控制着标准,谁控制着市场,谁就能吃到大蛋糕。那些被镶嵌在产业链下游的国家很久之后才明白过来,优势资源几乎从不向下游动,而自己想在产业链逆袭又无比困难,拉美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原因在此。

中国曾采取这种模式,融入国际产业链,做国际大车间、大加工厂,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这并非是没出息的选择,这是绕不开的痛苦阶段。因为中国无法像一些小经济体那样,只拥有几个优势产业,直接切入一两个产业的高利润区,就能保证全体国民的福利.比如瑞典对化工医药产业的控制力。

所以综合来看,“7.4%”并非一个很差的数据。很多信息显示,中国正在从基础做起,突破技术封锁和产业壁垒,用创新去争取发牌权和顶端优势。青岛蓝色硅谷的三年创业正符合这股激流:它没有利用青岛的港口优势跟发达国家做贸易,没有吸引内地农民工来打工做财富分配,这三年她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基础科研。

蓝色硅谷非常清楚,全世界产业数量庞杂,但并非平等。只有掌握基础产业,才可能控制下游。这些产业是整个经济的基础,比如重化工、装备产业、生物产业、钢铁业等等,它们是所有产业的母产业,也被称为“母机”。再来看蓝色硅谷的三年业绩表:引进了深海基地、青岛海洋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中船重工725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12个国字号科研院所,“蛟龙”号永久落户蓝色硅谷。

这样的路径恰好符合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母机战略”,通过储备大量技术创新知识,不断更新母机,逼迫下游产业不断更新自身设备,强健基干产业同时辅之以科技创新模式,大口径储备创新动力,这正是产业链链主国家的战略,也是全球产业掌控者的战略。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再去追问蓝色硅谷三年的GDP是多少,招商引资是多少,投资额是多少,就多少有点狭隘和跟不上时代了。海洋模式给过许多国家幻想,似乎不用痛苦地打造基干产业也可以一直发展下去,但庆幸许多和蓝色硅谷一样承载着强壮基干产业使命的区域保持着异常的清醒。

所有人都知道自主创新的优越性,可能熬过创新初期痛苦的人却不多。这样的发展模式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在掌握发牌权之前要经过漫长的阵痛,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并没有大范围地采取这种模式。但是在今天,基础逆袭高端的时候到了,不少承载着国家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区域都有了这样的自觉,或进行重要的制度创新,或大举攻克关键技术。蓝色硅谷建成孵化器专门培育科技型企业,引进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就是在完成自己被写进国家海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产业使命。

时代的激流,产业的规律,蓝色硅谷在完成使命中顺应这激流,尊重这规律。青岛市获批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又给蓝色硅谷“基干产业+科技”模式带来了可以想象的金融模式。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区域的持续发展,绝非几个一般性产业或者几个服务业就可以支撑,而必须掌握基干产业。在欧洲,在美洲,在亚洲,在中国,在蓝色硅谷,产业发展之道、区域崛起之道被一遍遍推演,得出的结论却惊人相似:崛起之道在于最根本的基础。

猜你喜欢
基干硅谷蓝色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霞浦县沿海基干林带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蓝色的五月
探寻审判权与执行权实质分离的现实路径——基干S省H市10个县区法院的实证考察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平阳县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现状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