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
7月财新PMI,制造业初值跌至47.8,但服务业上升为53.8,反映制造业加速下行和服务业向上调整趋势;上半年下滑,年中出措施,下半年趋稳。
中国经济韧性大,潜力足
中国经济新常态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旧常态不再有效,新常态还没有建立,出现一个新旧摇摆、机制失效、风险增大、增长失速的过渡状态。
经济下行使我国正在承受脱胎换骨的转型之痛。经济增长方式要完成从汗水驱动的增长转变为智慧驱动的增长,企业要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型,需要有引领转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市场方面也正逐渐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方面减少干预,简政放权,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新需求诱导新供给
如今,老百姓富裕了,愿意为买好东西花钱,诱导企业增大研发创新投入;随着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翻番的目标,将形成扩大内需的内生动力;再之,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趋势正在形成,目前约有3亿多人。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6亿人,拉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消费方面正经历从价格敏感到价值追求。
需求方面也出现新的变化。1979-1999年,消费升级重点是老百姓要吃饱穿暖,带动轻纺工业。2000-2011年,消费升级重点是解决老百姓买车、买房、买手机的需求,拉动重化工业和房地产。2012年往后消费将回归理性,具体体现在: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投入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中国对外经贸战略转变
对外经贸由外向型模式向开放型模式转变,从出口和招商引资转向进口和对外投资。
双顺差结构转向基本平衡。加工贸易顺差正在减少,一般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逆差、金融和资本项目逆差在增加。由GDP导向转向GNP导向,呈现原产地多元化、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多元化、境外人民币需求多元化的新形态。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结算到“投资驱动+离岸市场”。
贸易是否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5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18808亿美元,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10720亿美元,增长0.9%;进口8088亿美元,下降15.5%;顺差2632亿美元,增长1.5倍。
WTO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美国出口负增长5.1%,欧盟(1-4月)负增长13.8%,日本负增长7.8%,韩国负增长5.7%,南非负增长6.9%,巴西负增长17.1%,我国向全球出口增长形势恶化。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上升0.4个和1.2个百分点。
7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8.3%,进出口同比下降8.1%,贸易顺差同比下降43亿美元。7月,出口增速显著回落,与人民币持续强势、外需不振、基数影响等因素有关,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5个月下滑,表明未来出口下行压力将持续增大,也必然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速和人民币汇率压力加大。
“引进来”从成本驱动、市场驱动到效益驱动
2015年上半年,外企增加资本输出进入中国而不是商品输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3%,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6.9%。
招商引资进入服务为主、中高端为主、引智引制为主的新时期。
服务业实际引资4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占比63.5%。
一产和制造业实际引资同比下降7.9%和8.4%,比重1.2%和30.5%;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已从55%降到34%。
金融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6.7%、46.2%、109.4%。
通信设备制造、化学药品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1.6%、71.9%和23.6%。
并购在实际引资中比重由上半年同期4.8%上升到19.3%。
“走出去”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
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全球147个国家/地区的401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432亿元(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
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2917.2亿元人民币(476亿美元),占85%;收益再投资514.8亿元人民币(84亿美元),占15%。
截至6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ODI4.5万亿人民币(7359亿美元)。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
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139.3亿元人民币(675.4亿美元),同比增长9.7%,新签合同额5311.7亿元人民币(866.7亿美元),同比增长6.9%。
纺织业不同时期的对策
积极“走出去”成为纺织业当前的战略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30号文件中已明确指出。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选择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领域为重点,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根据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贸易、承包工程、投资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
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推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践行正确义利观,充分考虑所在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根据国家经济外交整体战略,进一步强化我国比较优势,在充分掌握和论证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基础上,积极谋划、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恶性竞争,切实防控风险,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效用和水平。
此外,我国需要提高轻工纺织行业国际合作水平。依托当地农产品、畜牧业资源建立加工厂,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棉纺、化纤、家电、食品加工等项目,带动相关行业装备出口。
推动绿地投资与并购投资并重。在经济较发达、资产质量较高、财务数据较规范透明的地区,跨国并购、强强联合将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式。在经济不发达、资产质量较差、财务数据不规范不透明的地区,绿地投资将成为主要投资方式。跨境投资的主要动机,包括成本驱动、市场驱动、资源驱动的混合、综合类型。
扩大“一带一路”重点国家经贸投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