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演变分析
——以“湖南7·10校车落水事件”为例

2015-04-09 17:52□胡
视听 2015年1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突发事件启示

□胡 淼

现阶段我国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演变分析
——以“湖南7·10校车落水事件”为例

□胡淼

摘要: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是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网络对事件产生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能够使事件的恶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网络舆情的研究来对此事件制定应对方案。所以研究网络传播的演变,对舆情的分析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将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分为六个过程:形成、观望、发展、变异、延续、衰退。

关键词:网络传播;阶段;特征;突发事件;启示

突发事件是指毫无征兆、突然发生的事情。突发事件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政治类、自然灾害类以及重大交通事故类等。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突发事件的网上传播成为了焦点,网上传播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包括及时性、互动性、非理性、不定向等。“湖南7.10校车落水事件”的网络传播继续保持了大多突发事件的一般性特征,另外在信息公开,网络谣言控制等方面也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湖南7.10校车落水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整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形成 突发事件从最初的发生到信息在网络慢慢出现,这是该事件向网络舆情形成的最初阶段,是整个舆情形成最基本的部分。舆情演变的基础就是信息的来源,信息经由信源发布之后便会收到相关回应,再通过网络传播,使得信息得到大规模的扩散,至此,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基本形成。网络传播的形成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网络媒介提供的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是受众对于事件信息的需求和讨论的渴望。此阶段,事件的网络传播主要表现为受众通过网络进行个人意见表达、社会群体不同意见碰撞,最终促使网络舆情的形成。

观望 信息形成后的初期,信息散乱地分布在各个网站或者论坛之上,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规律的组织和策划,此时网友对信息的阅览质量和数量都是有限的,网络舆论尚无法大规模形成。此阶段突发事件的传播呈现零散化的状态,一方面由于发生较突然,受众的关注量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短,相关信息量少,引起的关注自然就少。

事故发生在7月10日下午5时许,地点是湘潭市与长沙市交界处,地点偏僻,校车落水后并没有被发现,直到当天下午六点多,学生家长没有按时接到小孩后,开始排查后才发现已落入水库中。该事件因为发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地理位置偏僻等特点,最初见诸于网络是通过网友发布的微博。此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数受众对事件信息的真假存在怀疑,因为网络传播中带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认为可能是炒作、假新闻,假照片等。如今受众得到新闻的渠道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网络,很多人都养成了网络依赖症,但是在浏览新闻的时候,为新闻驻足的时间却往往很短,很少参与其中。“特别是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和初期,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人们往往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性质、强度、发展趋势以及危害程度等缺乏明确的把握,见仁见智的情况就更加难以避免”。

发展 校车落水的信息被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网友也参与到事件的传播与讨论当中,与事件相关的微博也被多次点击和转载。同时,公众在网络上通过微博、论坛等大量发表自己的观点,至此,网络舆论的高峰形成。7月11日,该事件的相关内容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网易、新浪、腾讯、搜狐等媒体报道,继而被迅速传播。7 月11日该事件的媒体报道量即达到最高峰,有842篇之多。随着此事网络舆情的不断深化,“舆论领袖”也开始形成。报纸等传统媒体也不断跟进,甚至派出记者队伍深入现场进行跟踪报道,加深了公众对校车落水前因后果的了解和认识。传统媒体一旦以新闻调查、网络舆情反馈、新闻评论等方式调查,同时传统媒体的信息经过网络媒体的转载和评论,舆情演变越远越烈,进而得以升华。

舆情的发展是不定向的,既存在往积极方向发展的可能,形成积极的传播效果;也存在增加舆论的负面影响的可能,使传播效果受到负面的效果。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正弦函数式的变动,波峰和波谷彼此交错出现,推动网络舆情发展。

变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变异是一个演化过程。新媒体时代下的网民往往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知识修养,他们对同一个事件的认知往往会掺杂自己的固有成见,进而造成对事件各种各样的认识。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舆情有其固有的特征:作用广度增大、力度增强、速度增快。

在网络舆情的演变之下,事件的相关信息会因为种种因素而发生改变,甚至偏离于事件本身。就此次校车落水事件而言,网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碰撞,有的是对事件本身做的客观评价,有的评论甚至失去了理性,更有甚者已经离开了校车落水事件的本身。此外,网络舆情和现实生活是双向互动的,网络舆情在反应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现实生活。当然,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有效预防和解决问题、弱化矛盾,也可以加速矛盾的恶化。

当受众从震惊转向反思时,问责便随之而来,问责期要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一周左右)。此事例所呈现的特征为:门户网站的相关新闻居高不下,内容以追问责任、安全检查、赔偿金额、爱心捐款为主。自媒体在这一阶段作用惊人,新浪微博中有关事件的讨论非常激烈,天涯、虎扑等论坛也有多个相关话题讨论。网络谣言传播与网络舆情爆炸式增长均易拥簇事件进入变异期。而“湖南7.10校车落水事件”的变异期,并未出现谣言盛行与偏激言论扩散的现象,因猜测产生的信息变异极少。因为事件的责任划分很明确,事故根源就是政府和学校监管不力,对幼儿园负责人王长海、法人代表王霓裳予以刑事拘留。责任划分明确并及时通报避免了谣言的散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从而使网络谣言自然消亡。

延续 网络舆情的根本影响力即是延续其产生的作用,此作用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主要体现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和相关监督力度的加大。事件信息经过网络的传播、规整之后,公众关于校车落水的认识和态度逐渐清晰明朗,网络舆情导致了一部分代表性的观点产生,并将长久的影响公众对社会的看法和认知。如提高校车公共安全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等。因此,延续期就是公众舆论对事件本身的一种反思和感悟,进而更好地制定相关对策,来对公共管理决策和监督作用产生影响,避免该类事件再次发生。

衰退 事件发生两天,据北京民科院舆情研究室调查数据显示,根据微博的关注度分析,7月11日仅新浪微博讨论此事的微博达到了53140条,12日降为2412条,16日更是只有24条。各大网站头条也是被其他新闻所取代,表明该事件已经逐步进入衰退期。门户网站对该事件报道三天之后基本就会进入衰退期,主要表现为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度降低,公众将目光转移到其他新闻事件上,仅仅在网站的少许评论版块借助一些反思型或警醒型的深度报道来对事件进行探讨。该阶段,有关事件的新闻信息在网络上的占有率会大大降低,公众的信息需求已得到满足,注意力也发生了转移。因此,网络谣言已无利可图,失去了滋生的环境,自然终结。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舆情的衰退规律表现出两种特性,一种是必然性,一种是相对性。当然,导致网络舆情的衰落终结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突发事件得到解决或者消失,二是公众注意力和兴趣的转移。

本文仅选取了一特定事例对突发事件网络传播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大量系统的研究尚欠缺。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可以利用其他相关学科范式,进一步丰富、深化和验证前期研究,使之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敬宏,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生成及管理[J].当代传播,2010(4)

2.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前沿,2006 (10).

4.毕宏音.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7)

5.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情报杂志,2010(4)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突发事件启示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