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辉
新媒体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孟晓辉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的技术语境下,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新兴媒介为廉政文化建设拓展了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内容,改变了传播模式,推动了制度建设。各大高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构建和完善廉政文化新媒体阵地,强化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实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和新高度。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新媒体;积极作用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等内容的总和,其内涵包括了精神层、制度层以及物质层的建设。高校作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及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要以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党纪国法意识,以师风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传业、授道、解惑”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高校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廉政文化的宣传一般是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校报、广播站、校园环境布置等传统方式实现的。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生存空间被极大颠覆,网络无声地侵润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以新技术的融合创新模糊了传统媒介样态区隔,为廉政文化的传播拓展了渠道。
据《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互联网与日常生活应用的不断渗透等因素影响,我国网民的规模仍呈现出上升趋势。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①。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搜索优势促使庞大的网民群体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鉴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廉政文化的宣传阵地也要向网络媒体转移,很多高校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打造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模式。例如开封大学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专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板块,并且在首页上设置了明显的链接,全校师生都可以点击进入学习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了解学校的廉政制度建设等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搭建党风廉政建设网络教育测试平台,通过网上学习和自我测试的方式不仅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生动、教育时间更加灵活,也改变了以往开开会、读读报的形式主义学习方式,使得廉政文化的学习能真正起到效果。一些院士、长江学者在学术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也专门抽出时间参加学习测试,其中不少人获得了高分甚至满分②。
此外,伴随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逐渐全面覆盖,个人电脑用户在向移动新媒体迁移。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在全部网民中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移动的“个人媒体中心”正在演化形成。基于移动网络兴起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碎片化”的传播渠道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对于青年教师和广大学子来说,微媒体的形式更容易消除他们的抵消情绪,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家的思想道德修养。如成都市开通了“蓉青清风”新浪微博和“蓉青廉政”微信平台,及时推送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建设情况,这种新形式可以进一步拉近广大青年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距离③;常州一高校通过微信方式向全校17000多名学生推送“作弊成本核算”提前预警,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学风建设,也实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零作弊”的效果。
文化本身是无形的,它需要通过各种载体、渠道和终端实现传承与传播。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为物质层面的建设,即主要指人的感官能够感觉到的、体现廉政文化精神层面的、能影响反腐败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各种物化载体,包括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文化作品、出版物等内容。
传统意义的廉政文化作品形式大多表现为书画摄影、平面艺术、雕刻、电影电视剧等,如《第一书记》《党的好干部——牛玉儒》《永远的焦裕禄》等影片,作品通过再现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让人们在艺术熏陶中感受到那淡薄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追求,鞠躬尽瘁、牺牲奉献的人生价值,从而最终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进入数字时代,廉政文化建设也要与科技互动融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形式多元、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对廉政文化进行开发与“再创造”,如动漫、微电影、数字出版物、廉政游戏等网络媒体作品能够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内容,提升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如由中纪委宣教处编剧,上海贺禧动漫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的“微动漫践行廉政文化建设系列剧”已经投入制作,以动漫作品形式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和践行中国梦,扶正扬善、传导正能量;由央视微电影社会频道组织国内知名的作家、编剧以及学者创作的《大国廉政——中国廉政故事100部系列微电影》,以高立意、高质量、高水准的影视艺术精品形式充分展示古今廉政人物廉政勤政的精神风貌、先进事迹,揭露鞭挞腐败和歪风邪气。
对于高校而言,除了常见的以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宣传廉政文化外,每年各大高校都会举办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网络新媒体类的组品征集。师生共同制作的新媒体视频、新媒体平面作品不仅能够寓教于乐,塑造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形象,还可以改变单纯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师生们的创作热情,增强对廉政文化的理解与思考。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师生对于微媒体的偏好,制作手机报、电子简报、微短信、微博等微作品形式,推送权威信息、有关政策解读,用简短幽默的文字、图片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廉政文化建设信息,自主进行廉政文化查阅、学习、并参与讨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构建更加风清廉洁的校园环境。
在哈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公众、公共空间以及公共舆论是公共领域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以其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等特质,它打破了以往媒体自上而下的控制状态,为广大民众开辟了一个新的意见平台,打开了一条新的情感释放的渠道,从而催生了网络公共领域。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以低廉的成本发布、传播和接收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就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跟进事件发展的进程,并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展开多对多的传播。
基于新媒体互动式的传播方式,廉政文化建设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模式,尤其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去中心化的本质激发了人们对于廉政文化建设自我意见的充分表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特性,一方面主动积极地引导正确舆论,消除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收集广大师生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激发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就在2014年自治区高校党风廉政教育月启动仪式上,承办单位就利用新疆农业大学官方的微信平台,发布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的相关资讯,并在启动仪式当天进行互动交流。各高校参会人员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平台,进行内容转发、朋友圈分享、现场参与微信墙互动等,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教育面和影响力。
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层是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监督机制确保长期维持廉政局面,并能有效及时地揭露腐败行为。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利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当前,高校的权利运作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学术自治两个领域,而高校腐败也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的滥用和学术腐败。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案件68件9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院校案件为46件65人,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占比均超过67%。这些高校腐败案件高发于招生录取、基建修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学术诚信七大领域④。
高校预防腐败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形成权利制衡。互联网在建立高校反腐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公开平台推动权利行使的公开化,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可以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机制,实施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构建网络廉政监督机制,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尤其是新媒体的匿名性,可以很好地消解人们因举报而被打击报复的隐忧,加上其大众化、快捷性、聚合性等特点,省去了民众因揭露腐败现象而耗费的大量时间、金钱,并能一言激起千层浪,引发轰动效应和舆论攻势,这使得新媒体迅速成为反腐利器,公众以“大众审判”的视角来寻求正当的权力维护和社会公平。例如“黄庆抄袭案”就是由一名网友匿名发帖指认,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黄庆在知名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两篇论文涉嫌抄袭,引起网络上的轩然大波,海量的跟帖和转帖,联动了传统媒体,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西南交大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在长达7个月的调查中,不断有网友提供线索直至最后事件的定性。由此可见,发挥网络监督的关键是要畅通网络举报渠道,在网络意见的表达空间中,民众高涨的参与热情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畅所欲言的民意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设置了议程,甚至改变了传统的政治逻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廉政论坛、设置举报邮箱、开通微媒体举报平台等形式收集线索、察觉事件端倪,并建立有效的研判制度,以网上监督与网下监督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监督合力,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监督机制。
当然,新媒体是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开放性、匿名性也带来了监管的复杂性。不排除一些人居心叵测地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移动媒体制造谣言、恶意炒作、发布煽动性言论,借此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抱怨,利用学生不成熟、盲目跟从的心理,形成各种攻击性、围观性的推动效应,使的师生失去分辨黑白是非的能力,引发网络甚至显示的震荡。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要抓住机遇,构建新媒体网络阵地,弘扬廉政文化主旋律;又要面对挑战,加强顶层设计,培养专业人才,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注释:
①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187745.html
②沈莲.南航建立网上党风廉政教育新平台.江苏教育报, 2011年6月13日,第A2版
③邹红,廉洁文化走进校园,人民网-四川频道,2014年05月13日
④研究称高校腐败集中七大领域,深圳新闻网,2014年07月22日
参考文献:
1.李洪涛,赵书慧.论新媒体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6)
2.赖政兵.网络传播环境下加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2009
3.任学兵,唐贤健.浅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0(5)
4.魏晓文,田志闯.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06)
5.沈莲.南航建立网上党风廉政教育新平台.江苏教育报, 2011年6月13日,第A2版
该论文为河南省2014年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媒介融合下地方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研究》(编号: 14240041021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