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文涛, 靖杨萍, 孙淑强, 俞丹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7)
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亓文涛a, 靖杨萍b, 孙淑强a, 俞丹亚a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b.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7)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它在教学和科研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逐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 一直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本文是基于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出一套完整、高效、现代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以达到优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 实验室安全; 信息化; 管理体系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学试验和实验教学的基本场所,既是学校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发明的主要载体,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知识创新技术服务社会的窗口。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规模在逐年扩大,涉及物理、化学、生物、辐射、机械加工等环境等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危害性大,稍有不慎,极易酿成实验室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害师生员工的生命,使国有财产和研究成果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套完备、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完善,结合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优势,构建一种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能较好地解决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1.1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 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 如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技术安全办公室等,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逐年加强,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是安全、环保意识薄弱, 另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与国外高校相比, 仍需不断改进和提高。在实验室安全意识方面, 目前有很多高校的院系开设了针对本专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课, 但从全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 实验室安全培训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 从事实验工作的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需大力加强[1]。
1.2 消防安全设施老化
1.3 危险化学品购买与危险废物多元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危险化学品购买渠道多元化,通过销售公司、上门推销、网上服务等多种方式购买, 有时只需打一个电话就可以送货上门。部分实验室购买危险化学品主要关心的是价格, 并不关心供货方是否有危险化学品销售许可证,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 也往往没有领用登记、使用登记汇总等明细台帐, 很难提供年度使用量和其他信息。
由于采购管理源头多元化, 学校很难监管实际的危险废物排放, 无法准确掌握某个实验室一年到底使用了多少危险化学品, 产生了多少危险废物, 更无法确认是否存在随意倾倒危险废物的现象, 而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管理缺乏详细的登记、记录, 也使学校无法查清某个实验室到底产生了多少危险废物, 对后期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1.4 管理模式单一,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 高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中信息不对称, 沟通不及时, 原有的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为主的监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5]。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可较好地解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软件建设
2.1.1 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
河南洛阳是中国著名历史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不但牡丹文明天下,洛阳偃师的葡萄种植也享誉大江南北。
安全管理问题是个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不同、门类较多,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机构具有严密的组织与管理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理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职能相对集中,实行一把手牵头,主管副校长总抓,主管部门落实,分管部门协调,监管部门奖罚,学院按章执行、实验室有人管、大型仪器设备有技可防、环境污染有效可控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工作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实施。实验室由于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检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整改不得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1.2 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普及安全知识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真实体会各种规章制度的深刻内涵。①高校可为学生开设生物实验安全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学习之前就具备高度的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②学校可组织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编写实验室手册,详细的介绍实验室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③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地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反复给学生做预防性的提醒,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6]。
2.1.3 加强实验室安全评估与安全检查
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的学习,开展有关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特别是研究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同时要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工作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学院实验室的安全。各学院应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7]。
2.2 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平台
利用信息化技术和通信技术搭建优质、高效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2.2.1 实验室安全资源建设及共享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站:①实验室安全相关事宜。②实验室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相关通知资料。③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文件、制度。④师生在线交流互动。⑤开放、共享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资料,如:专家讲座、会议培训等。⑥其他实验室有关通知及文件。
2.2.2 建设网上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环保知识,增强实验室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须举行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使用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系统[8],实行网上考试。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系统设有安全通识、化学、医学生物、机械建筑、电气、辐射等6个大类的安全子题库,题型包括是非题和单选题。系统包括学习、练习测试、考试3个主要功能模块,用户可通过登陆、学习、考试完成全过程,系统则自动改卷和统计成绩。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可以支持学生在线学习、练习测试、考试,并支持考试承诺和证书打印功能。学生只有考试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学习。
2.2.3 举办实验室常规及特殊安全培训
通过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站,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和安全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在不断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的责任意识,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维护讲座等活动,树立“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保安全”的思想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具备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8-10]。
2.2.4 建立化学品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规范危险化学品的购买、使用、报废等全流程,对实验室内的化学品进行实时监控,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实验教师需购买危险化学品,首先提交申请,确定所需化学品种类及其数量,填写化学品申购模板,然后提交化学品管理系统,经实验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购买;化学品到货后,实验中心管理员负责清点入库,并将相关数据提交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实验中心管理员做好化学品出、入库数据的实时更新,而系统管理员把数据信息经过汇总、分析,使各级安全管理者实时掌握当前各实验室、化学品储存库的状态,直至化学品用完或作报废处理[11]。
2.2.5 实验室实施门禁管理
门禁系统是采用非接触式ID卡作为电子钥匙进行身分识别的门禁管理系统,主要由智能电子门锁、读卡机、控制器、感应卡等几个部分组成。①门禁系统是分散的智能控制器组成的多层次模块化结构,采用现场控制器。②智能电子门锁和读卡机安装于实验室的门上,当有感应卡接近读卡机时,读卡机内的微控制器自动启动读卡程序。如果读到的是有效卡,则驱动智能电子门锁的微电机,带动离合机构,锁就被打开;如果读到的是非有效卡,则锁无法被打开。③感应卡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采用它作为身份识别很准确也很安全,且容易管理,现大多数高校都采用“校园一卡通”作为门禁系统的门卡[12]。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各实验室须制定门卡申请管理规定,如:持有实验室门卡权限的师生,应填写门卡权限申请表,并与实验中心签订门卡权限使用安全协议书,经实验中心责任人审核同意后,才有权限刷卡进入,门卡权限申请表和安全协议书须由实验中心办公室存档备案。
2.2.6 构建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是实验室安全防范智能化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该系统应用于实验室,既对实验室起到安防与保护作用,保障师生的安全;也可进行现场录像,为安全隐患提供线索,便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①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保护实验室内大型仪器、贵重设备和化学危险品的安全。②通过监控图像和视频,及时发现实验室内存在的隐患点,对实验室内学生的违规操作行为及时制止。③通过检索回放功能,可以按时间、地点进行检索,回放现场的录像资料,可追查事故。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应力求安全稳定、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和二次开发[13-1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利用其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优势,将以上各网络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并集成为功能更强、更便捷的Web平台,构建一种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1] 杨 静.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251.
[2] 韩方珍,曹 咏,冯蜀茗,等.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23-425.
[3] 尹立苹,孟少英,蒋晓菲,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2(4):48-49.
[4] 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5] 林卫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创新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156-158.
[6] 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等.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30-431.
[7] 赵 楠. 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43-344.
[8] 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9] 孙建兵,胡双启,胡立双,等.基于Excel Server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94-197.
[10] 阮 慧, 项晓慧, 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11] 王国强,吴 敏,斯舒平,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 181-185.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Laboratory Safety in Universities
QIWen-taoa,JINGYang-pingb,SUNShu-qianga,YUDan-yaa
(a.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b. College of Scienc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7, China)
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ening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improv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arrying out truly people-oriented, and enhancing preventive measures have been the targets for which laboratory management workers strive unremit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contex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is article is to use the advantages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laboratory management.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s ar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to build up a complete, efficient and moder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2014-04-22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32715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度高教重点课题(ZD130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度高教研究课题(YB1302)
亓文涛(1980-),男,山东莱芜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Tel.:13588132806;E-mail:qwt@hdu.edu.cn
X 931;G 642.0
A
1006-7167(2015)02-02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