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冯仲云图书馆”的启迪
今年冯仲云图书馆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揭牌,它是我国第一个以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命名的图书馆。据报道,它将以东北抗日联军文献作为馆藏特色,进行相关资源的搜集、采访、整理和保护,争取建成东北抗联文献的专题图书馆,并为抗战历史研究者提供实地考察、文献查询和学术研讨服务,面向社会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以个人命名建立图书馆,并非今日之发明。早在1923年,梁启超等人为纪念蔡锷将军就建立过“松坡图书馆”。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按照“私人筹建,政府管理”的方式建设了以总统命名的图书馆,主要收藏总统的文献、手稿、档案、纪念品等。个人命名图书馆通常是某个专题文献资料库、某个事件档案馆、某段历史博物馆,记述着一段历史,传承着一段记忆,也记载着一系列事迹,既缅怀一代先烈、昭示一种精神,又表达后人的一种情怀。
这种专题性图书馆,既是物理的,又是数字的。不仅有书刊文献、影像资料,还有实物展示、风采记录,是知识传承的纽带,是历史考证的凭据,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也是弘扬社会文明的载体。类似似乎可以以鸦片战争为背景,建设林则徐图书馆;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建设邱少云图书馆;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建设黄兴图书馆;以两弹一星为主题,建立钱学森图书馆;以青蒿素为主题,建立屠呦呦图书馆等等。
通过个人命名建立的图书馆,集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于一身,集专题研究与科学探索于一体,可以形成更深入的专题资料记忆库,提供更持久的专题知识展示平台,既服务于科学演化纪录,也在历史传承中发展;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与相关个人签约获取所需专题文献,不断收藏深挖沉睡在各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整合专题资源;还可以举办讲座、展览和论坛,推进相关专题研究深入开展,推广相关历史文献和科学知识,不失为一种专题知识库建设的新模式。
在“互联网+”的条件下,需要图书馆发挥社会各界的能量挖掘社会人文需求,共同推进专题知识库的建设和持久发展,需要我们将图书馆建设与历史融合,与时代共进,与社会事件、人物结合,在专题库中凝聚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曾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