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清笈 董伟龙
将产品转化为平台的平台革命,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产品性质和商业模式
GE成为软件企业,Google将要生产汽车,一件产品还没生产就已销量过万……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用户对成果的关注、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发明显,传感器和互联互通的网络让产品更加“聪明”,企业销售的不再是产品,而是结合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果”。硬件企业和软件企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制造企业正试图与最终用户建立联系,而每个人都将有机会成为一个产品的创造者。这些趋势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各个制造业领域。
物理世界的技术和虚拟世界的技术进步以及融合促成了上述变化。想要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现大规模定制化?智慧生产系统和3D打印技术将助你一臂之力。要直接全面了解客户需求而非仅靠样本调研?安装了传感器的设备和社交媒体为你打开大门。想要实现在关键领域更可靠的预测和决策?大数据使之变为可能。
在这场巨变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勇于求变、变中求进;也应该不忘初心,坚守对设计、工艺、质量、精益生产的持续改进,因为这是制造业的本质,而且从未改变。
德勤认为,制造业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这四方面:用户需求变化、产品性质变化、生态系统变化以及流通模式变化。
制造业革命的根源是由用户需求变化而带动。用户要的不再是产品,而是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成果。
当更多的电子元器件植入产品后,衣物变成“智能穿戴设备”、汽车变成“联网汽车”、灯具变成“智能光源”。由于可以获取更多消费者数据,这些产品承载了更多价值,谁将捕获这些价值?是产品制造业企业、平台运营者、某个“杀手级”应用的开发者,还是从大数据中获取真知和洞见的企业?当一个产品创造和传输大量数据后,有多少价值被分配到产品本身,又有多少依附于产生的数据?这些问题都随产品性质的变化而产生,也反映了价值被创造及捕获方式的变化。
当今世界,以往的商业壁垒被打破,而包括互联网、3D打印、机器人和新材料等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融合,赋予产品和制造方式更多可能性。这些变化令市场更加碎片化,支持产品向产业链下游渗透,直至与最终用户建立联系。大型企业可能会转向整合各种资源搭建平台。
由于制造者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缩短,供应链上中间环节那些靠转手买卖商品为生的企业将被迫出局。能够生存的是那些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可能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协助用户采购流程更快捷和精准,也可能是为用户创造新的产品体验方式。
《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第二项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5年,德勤偕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调研,样本包括132家来自机械加工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力电气、电缆电线、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大、中、小型制造企业。调研结果显示,99%的受访企业都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信息化工作,其中6%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46%的企业处于单项业务覆盖阶段,42%的企业处于综合集成阶段,仅5%的企业进入与全产业链和用户协同创新阶段。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把信息化工具用于实际生产。很多企业已经配备ERP系统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但对于以MES为纽带,以ERP系统为基础,结合企业生产制造的需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柔性化,大部分企业仍然在初始阶段。
但随着制造企业向智能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会产生大量和复杂的数据类型,例如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不仅给数据存储带来挑战,更给数据分析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传统IT架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企业级大数据管理不仅面临着有效存储、实时分析和再处理、以及各种信息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大家都认同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效率的提升,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或减少生产周期等。而对信息化对于企业的财务效益的提升,却有争议,也使得企业在投资信息化建设时产生疑虑。
分析这132家制造企业的基本财务数据,并以员工收入创造效率(每个员工在2014年所创造的收入)和2014年净利率为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表现,再把每个行业的平均指标与每个象限下企业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信息化领先企业的财务收益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收入创造效率和净利率分别高于行业平均46%和12%。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之一。互联网正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环节渗透,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模式,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但同时,制造企业仍需坚守在设计、工艺、制造、材料、试验、仿真等环节持续改进,持续推进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设计,以达到精益求精。制造业的本质,并不会随互联网的渗透而改变。
互联网+机床,即网络互联技术推动数控机床向智能机床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数控机床逐渐向网络化、集成化的智能机床方向发展。凭借互联网技术,智能机床能够监控、诊断和修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为生产加工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计算切削刀具、主轴、轴承和导轨的剩余寿命,便于用户及时更换和维护;实现数控系统与控制层、生产层、管理层的端到端联网。
例如,西门子推出了具有网络功能的数控系统,配备有RS232接口、USB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便于进行机床调试、加工数据管理、远程监控与诊断。
互联网+工程机械,依靠GP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定位、工作状态实时监控以及故障在线诊断,通过以太网技术,可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协作互联和统一管理。依托互联网平台,工程机械制造商能够提供网上零部件销售、设备租赁、再制造等服务,延伸工程机械产业链。
例如,日本小松集团利用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实时的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零部件信息、人工客服、网上结算、线下配送等服务;卡特彼勒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租赁网络,为用户提供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产品的出租。
互联网+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互联网技术为汽车提供精密的实时地图数据和高准度导航定位;车联网方面,互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云端应用,并催生出广阔的车用APP市场;汽车后市场O2O方面,包括汽车金融、维修保养、二手车、报废拆解等环节,互联网的介入将有效降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和比价成本。
正如GE推出Prexid应用工厂(Predix App Factory),为其进行快速的原型设计、验证和开发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先进方式,将产品转化为平台的平台革命,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产品性质和商业模式。开发一个产品平台,邀请多个第三方参与并在此基础进行模块化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下一代的平台引领者将不再是大型科技企业,而是产业内的实体企业和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