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东,徐国英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统一社会教育事业的名称,通令将全国的通俗教育馆改称民众教育馆,从此民众教育馆作为实施社会教育的中心机构开启了社会教育事业的新时代。1932年教育部公布《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规定民众教育馆是“集中各种教育设施,运用各种社会教育方法以达到民众所需要各种教育的综合社会教育事业”
云南省为发展社会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质,遵照教育部颁布的《民教馆暂行规程》,拟定《全省民教馆设置纲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二月,将省立博物馆及民众图书馆等原有机构,改组为省立昆华民教馆,内设总务、推广、图书等五部及莲德镇实验区。在各省立中学区筹设省馆,通告各县 (市)政府筹设县馆,先后拟定《民教馆改进计划实施程序》等法令。据统计,1928年云南省仅有民众教育馆1所,1932年51所,1936年112所①彭大铨:《民众教育馆》,南京:正中书局,1947年,第4页。,截止1937年止,云南全省已有昆华、开远、开化、昭通、楚雄、丽江六个省级馆,多数民教馆附设了图书馆(室)。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乱破坏以及财政困难等原因,东北、华北、华南、东南等省份民众教育馆大量缩减,云南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民众教育馆反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据1942年“省教育厅社会化教育情况统计:全省计有省立民众教育馆6个,民众阅报处45处;县市立民众教育馆108个,民众阅报处335个;私立民众阅报处32个;省立专设图书馆2个,附设图书馆40个;县市立附设图书馆132个;私立附设图书馆2个。”②云南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云南教育大事记 (公元121年—公元1988年)》,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了20世纪上半叶之最。
北伐战争以后,国民党政权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化解政治信任危机,把进行民众教育作为民众运动新方向。“民众教育”一词最早由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许崇清于民国十五年(1926)提出,他在拟定《教育方针草案》中提到了“民众教育事业的扩张”一项③张佳余,杨才林:《民国时期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辨析》,《社会科学报刊》2009年第1期,第144页。。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同时认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建立“民国”三个步骤中的“军政”时期已经结束,已经进入到训政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达到自治,为下一阶段的宪政做准备,而训练人民必需通过教育。为了完成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政治遗愿,国民政府将训政和民众教育结合起来。1931年,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拟订《三民主义民众教育具备的目标》中将训政等同于民众教育:“民众教育‘即总理遗嘱上——唤起民众,唤起就是教育的意思”。“现在正值训政时期,训政重在训字,训就是教育,训政的对象是民众,所以训政可说就是民众教育,我们能从救国的民众教育下手,即所以实行训政”①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法令汇编》,北京:商务印刷馆,1936年,第17页。。教育部鉴于“民众教育亟须有中心工作机关,以收协同工作效能之效,多方面设法推进民众教育馆之设立”②国民政府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第697页。,把民众教育馆作为面向民众实施社会教育工作的中心机关,而图书馆作为民众教育馆的附属机构得以迅速发展。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各级党部办理社会教育计划大纲》中,把图书馆作为办理社会教育事业措施之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见,民众教育馆图书馆 (室)的创建是由国民党、国民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是强制性制度安排下的产物,因此它有稳固的政治基础和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原因。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确保民众教育馆的顺利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程制度。“自民国十六年起至二十四年度止,关于社会教育法令,由教育部先后公布者,民众教育三十九种,图书馆、博物馆十一种,……共计八十余种。各种法规,至此灿然大备,办理社会教育之人,乃有所取法。认为此一时期内最有价值之工作”③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年,第1089页。。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全国民众教育馆有了统一的组织标准,其中规定了阅览部的设置,巡回文库、民众书报、阅览所皆属阅览部④吴长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部探析》,《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3期,第15页。。1932年9月,教育部发布《私立民众教育馆立案手续准参照图书馆规程办理的命令》⑤吴长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部探析》,《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3期,第15页。。1935年教育部发布《修正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工作中心逐步向乡村建设运动转移,其中规范了阅览组的设置及其所属事宜⑥吴长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部探析》,《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3期,第15页。。
抗日战争开始后,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任务更显重要,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9年将民众教育馆编制工作等大加整理,重新颁布《民众教育馆规程》,并制定《民众教育馆工作大纲》,《民众教育馆辅导各地社会教育办法大纲》⑦杨才林:《民国社会教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17页。。1943年12月,两个大纲简化为《民众教育馆实施办法》,使全国民众教育馆统一步骤,积极开展工作⑧杨才林:《民国社会教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17页。。
云南省为了规范和促进本地民众教育馆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1930年4月,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云南全省各县实施民众教育》计划,通令全省一律遵办,要求在六年训政期内,使全省青年及失学民众均得受一定程度的识字训练和公民训练。1931年3月,教育厅又拟定《全省县立民众教育馆实施纲要》,规定以省款补助开办办法,通令各县筹设民众教育馆作为各地方民众教育实施的中心。1932年3月,转发部颁《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4月教育厅又颁行《设置改进全省民众教育馆计划》,并成立了云南省民众教育委员会,来指导规划全省地方民教事业的实施,还在昆明县莲德镇建立昆华民众教育馆分部作为农村民众教育实验区。
南京国民政府十分重视社会教育经费。1928年5月,国民政府决议:社会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暂定为10%~20%,并通令全国各省市于1929年开始实施。1929年8月,教育部又根据此项决议,通令各省市教育局:“查各地教育经费,闻多偏重学校教育方面,相习成风,积重难返,诚恐各地方教育机关,迁就事实,不能切实奉行,则全国社会教育事业仍属陷于偏枯,而难期有所发展。……共同从事教育之人,务望共喻斯旨,遵照上年国民政府及本部公布教育经费,应占全教育费百分之十至二十之命令,编制预算,自十八年度起,切实奉行,是所切盼!”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法令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6页。自1929年至1931年,教育部又多次重申决议,并督促各省市须将社会教育经费额达到规定标准。1933年4月,教育部又发训令:“嗣后社会教育经费在新增经费内所占成数,省市至少应为百分之三十,各县市应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10]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法令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7页。。1941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根据国民党中央九中全会通过“宽筹社会教育经费,加紧推进社会教育,以加速完成抗战建国大业案”的指示精神,拟定办法:“一、各省市社会教育经费,应切实增加,三十一年度至少应达到全教育费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之标准。二、三十一年度中央应指拨社会教育经费至少二千万元,除由中央直接办理各种社会教育事业外,并以一部分分配补助各省市,以为扩充社会教育设施之用。三、社会教育经费,应有充分保障,不得任意挪用。”①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九编社会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年,第1091页。经教育部三令五申,严加督促后,各省市社教经费均增加,有效保障了社会教育事业的有效推进。
云南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筹拨社会教育经费。“省府以及各县社教经费,都未能达到部订标准,爰饬由教育厅商民、财两厅,将烟酒牲屠附加自治捐款,酌提若干,拨作各县 (市)社会教育经费。旋经该厅等筹定,此项附加自治事业费,除确定以十分之二为社会教育经费外,其余十分之八作为各地方造林、修筑水利、农田等用。复经教育厅拟定《各县市社教附捐保管支用规程》,呈准颁行,通饬一律自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一日起征日起,照拨二成,遵照《社教附捐保管支用规程》所定用途办理。计以往全省社教经费,约占全省教育经费百分之十三强,自筹增此项经费后,社教经费已占省教费百分之三十。”②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卷五十二·教育五·社会教育》,北京: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893页。1943—1945年云南省社会教育经费分别为 1050404元、1206660元、1492468元,③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卷五十二·教育五·社会教育》,北京: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795页。由于各地方社会教育经费充足,促进了云南省社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室)是开展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机构,其经费亦是社会教育经费中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发繁荣。
民众教育馆图书馆伴随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而出现,所以它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唤起民众的作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遗愿成为训政时期的宗旨,也是民众教育的主要任务。1931年,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拟订《三民主义民众教育具备的目标》,将三民主义民众教育的目标分为“民族主义教育”目标、“民权主义教育目标”和“民生主义教育目标”。④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00页。将三民主义等同于民众教育,成为唤起民众的主要教育内容。“所谓三民主义的教育,就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教育;就是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各级行政机关的设施、各种教育机关的设备和各种教育科目,都是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的的教育”⑤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法令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页。。“九·一八”事变后,如何唤起民众救国抗战成为民众教育又一新的历史任务。蒋介石指出:“救国最急切的工作,莫过于教育”⑥房列曙:《论抗战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华教育界》1995年第2期,第293页。,“对强敌作战,用兵不如用民,而用民有三个阶段,第一要亲民,第二要教民,最后才是用民”⑦袁平凡:《伟大深厚的战时力量——组训民众》,《中华评论》1940年第1期,第11页。。
民众教育馆图书馆 (室)主要通过报刊书籍阅读活动潜移默化地教化民众,开阔视野,扬善避恶,改良社会风气。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室)以服务普通民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藏图书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在知识分子较为集中区域设置的图书馆多配国学、政治、法律、译著方面的书籍,以提高他们的学识和修养、培养国民道德。
“民众教育馆是训练民众的大本营,不仅在形式上是各种民教事业的中心,在精神上也应使之成为民众生活的中心,社会文化的中心。”⑧李云亭:《民众教育馆概论》,《教育与民众》1931年第2期,第8页。可见民教馆被人们寄以厚望,至1944年全国共有民教馆1148所。图书馆 (室)是民众教育馆的主要附属机构,开办图书馆 (室)是民众教育馆的主要工作之一,受各民教馆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巨大发展。随着国民政权的瓦解,民众教育馆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民众教育馆及附设的图书馆相继被没收并改造成为新社会的文化馆和图书馆,构成新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成为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来源,对建国后文化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