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怡璇
股市发展空间终究有限
——访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
中国需进一步大力开发债券市场
文‖陈怡璇
6月30日,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在“2015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减速正逐渐加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而国内连续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拉动性作用并不显著,微观下行压力较大,下一阶段美元将是全球最强势货币,给予继续全面投资美股的建议。
《上海国资》:您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哈继铭:中国经济放缓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势。今年新兴市场经济会走弱,但发达经济可能仍会保持强势增速。
第一季度中国实际GDP为7%,但从微观层面数据看,下降压力比宏观GDP下降的压力更大。
例如,一季度发电量负增长-0.1%,过去20年发电量增长与GDP增长都在9%,而这次一季度变成负值;国家财政税收,过去20年增速都保持在20%,而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却仅增长2.4%,创分税制以来最低;从铁路运输、货物运输看,过去货物运输的增速是GDP的一半,这次下降了9%。
从单月情况看,5月份和4月份的数据情况是冷热参半的,例如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值等增速有所加快,从发电量情况看,5月比4月差;固定资产5月份比4月差,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投资都在下降,因为地方政府财政力量不足。好在5月份部分大城市房地产反弹的交易量和价格比较明显,带来短期内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但房地产反弹究竟是趋势性的上升,还是只是短期内由于前期股市较好退出后买房者增多的影响,还尚未可知。
股市下跌与房地产的影响如同跷跷板。从购房的资金跳到股市很简单,但股市资金调到房地产市场则很难,资金被套牢在股市中。
《上海国资》:中国连续降息降准对经济带来哪些作用?
哈继铭:过去货币政策的影响效果较大,据有关统计,2007至2008年左右,中国债务是GDP的150%,而去年已上升至GDP 的250%。一方面,企业没有很大的能力做新的投资;另一方面,债务上升的背后是产能过剩,企业也不再愿意借钱进一步扩张;加上目前地方政府的政策灵敏度也不像过去那么高,因此降息降准的拉动性作用不强。
《上海国资》:但是为拉动经济,全球的货币政策似乎都很宽松?
哈继铭:从国际情况看,欧日货币政策正进一步放松,中国、印度等也都在放松货币政策。这是为了补充国内资金流动性。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宽松货币政策不一定导致外资流出,4—5月份,外资还是流入的状态。但中国有自己的问题,即债务负担比较重,融资成本比较高,因此年内3度降息降准,由此一来,人民币上升的动力缺乏。
而美元接下来仍将是全球最强势货币,接下来进一步升值空间较大。
《上海国资》:您对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怎么看待?
哈继铭:中国一年以来已经大力开发了股票市场,原来市盈率只有十几倍,但开放沪港通后,大量资金流入,老百姓、机构纷纷投资,前几天在股市大跌之前A股市盈率曾经超过40倍,小盘股、创业板更高,但国外依然保持十几倍的市盈率。
不过,股市发展的空间终究有限,现在中国债券市场面临机会,政府债券收益率在3%左右,且人民币相对于很多其他货币依然坚挺,一旦开放债券市场,欧洲将一定会第一个过来购买我们的债券,因为他们的债券收益几乎是零。
以债券市场这样的方式吸引资金流入有诸多好处,一方面降低中国的融资成本,实际上,降息降准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会造成人民币贬值,债券市场吸引资金流入不会影响货币;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A股加入MSCI之所以不确定性很大,因为中国资本账户不够开放,因此接下来开放债券市场是未来一个很好的举措。
(本文根据受访者在“2015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