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研究综述

2015-04-09 08:03刘瑜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苗族

★民族研究★

近十年来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研究综述

刘瑜

【摘要】2000年以来,有关苗族原始宗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虽然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却缺少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拟对近10年来国内关于苗族原始宗教研究的成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并进行概括性总结,以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苗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苗族;原始宗教;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B929【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瑜,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2013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邮编:712000)

A Research Review on Miao's Primitive Religion in the Recent 10 Years

Liu Yu

Abstract【】Since 2000, the Miao's primitive religion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re exist many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which are lack of systematic stud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Miao's primitive religion in the recent 10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is topic in the future.

【Key words】Miao people; primitive religion; research review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宗教混融,特别是湘西地区的苗族,原始宗教形式很多,这其中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混融,更是丰富了苗族宗教形式的多样性。原始宗教也可以叫做原生宗教研究,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研究成果颇丰,像祖先崇拜、图腾和巫术研究方面都有诸多影响。本文从湘西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等维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简要的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苗族原始宗教研究。

一、有关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研究的专著

近十年来,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专著不是很多,尽管如此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专著还是有的,例如李燕宁的《浅析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审美意识表现》[1],文章通过三个部分从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角度,力图探究苗族原始宗教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指出它作为苗族人民的精神核心,对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原始宗教更是成为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共通的桥梁,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刘丽的《苗族崇龙习俗研究》[2]中指出,作为原始信仰的一支,源于图腾崇拜的苗族崇龙习俗有着丰富的内涵,作者从崇龙习俗的产生发展与时代意义角度入手,分析了这一习俗的性质,指出虽然其带有一定的巫术特点,但它并不是作为迷信而存在的,至今它仍然影响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重要的民俗文化遗产。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的独有习俗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稳定有积极的意义。

二、有关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研究的学术论文

(一)以湘西腊尔山为例的研究

陆群是苗族原始宗教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近些年来,他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他也与他人合著了一些专门性研究,较为典型的有《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岐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3]和《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 》[4]等,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他在文章中分析了苗族信仰特别是原始信仰的演变发展过程,特别是湘西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多样,但当地又多受到各种文化的碰撞混融,故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这样一来,苗族原始宗教中所坚持信仰的万物有灵的这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虽然这一变化的发生之时局部的并且影响不大,但其毕竟与最初的信仰产生了一些歧义的地方,所以作者就着重分析了这一变化的原因,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陆群和李美莲合著的《论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与地方社会稳定》[5]也是以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信仰为研究对象,由于原始宗教信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传统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动植物崇拜为基础的原始崇拜,使这一地区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宗教信仰形成特有的民族性、地区性和狭隘性等特点,但我们应该科学的客观的看待这一地区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毕竟那一地区相对落后,人们的心理普遍只有在依靠神灵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同,一旦形成趋同性就非常牢固,很淡轻易撼动,虽然在当地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但只要我们合理有效的认识它,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合理的发展道路。

(二)有关苗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郑英杰的研究成果颇丰,他从宗教伦理的角度为中心探究,与他人合著和自己发表的多篇文章,像他与郑讯合著的《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现代审视》[6],文章指出,已深深扎根于湘西民俗之中的原始宗教,无论是在精神方面还是在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上,湘西原始宗教信仰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者站在时代角度,采用时下新颖的学科角度分析,告诉我们应该批判而又继承的看待传统民俗文化。在与谷遇春合著的《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特质伦》[7]中,更是鲜明的强调原始宗教的特性,即原始宗教突出表现为神秘古老原始的、混合的多元文化,娱神娱人的世俗性。它与谭必友合著的《原始宗教历史演变的文化选择——以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为例》[8]一文中,指出原始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他们仍然通过各种形式活跃于民间,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中更是随处可见。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他们的宗教信仰乃至日常生活不无体现着深深的原始宗教的烙印。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特定的人文性之外,还有很强的混融性,研究这些原始宗教遗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湘西少数民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有关苗族原始宗教中巫文化的研究

郑英杰和覃元合著的《苗族巫文化的原型与巫性略论》[9]中,作者指出,苗族原始宗教和精神崇拜的核心要素是巫文化,作者充分考虑到苗族巫文化的巫性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以期能以苗族传统宗教信仰的巫文化为典型例证,探究原始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文章生动而形象,可读性较强。熊晓辉的《楚族巫风与巫教文化——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10]则是从传统的详细巫术写起,给我们分析了当地原始宗教信仰形成的深刻的地缘背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依旧深刻影响湘西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作者借助人类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考察分析,像我们展示了湘西原始宗教信仰中独特巫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有关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性的研究

洪涵的《试论云南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11]一文从时下热门的功能主义角度展开论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宗教曾经发挥过社会控制功能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中,更应该从社会的整体和谐角度出发,按照现代社会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控制的机制,从社会角度来讲就有助于我们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曹婕和黄娅合著的《试析雷山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12]认为雷山地区的苗族的原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维持了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团结,但它也有一定的消极因素,特别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有关苗族原始宗教其他方面的研究

蒋欢宜的《原始宗教艺术的本土化研究——<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研究>评介》[13],作者深入田野,通过实地考察,并且借助了相关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细致入微的探讨了湘西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一研究角度丰富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学术界对湘西苗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广度,有助于当地原始宗教文化的发展。《赫章苗族原始宗教论》[14]的作者刘代霞以贵州赫章苗族为例,重点介绍其原始宗教信仰建立的基础,万物有灵论是当地原始宗教的特征之一,在分析赫章苗族原始宗教保存完好的根本原因后得出总结,即整体的封闭落后性和当地较为艰苦的生存环境一直是根本因素。周相卿可以说是从习惯法角度进行分析的先行者之一,他借助了当下较流行的田野调查法,深入格头村内,与当地村民实地接触,实地考察,得出结论原始宗教信仰与习惯法的关系密切,并成文发表在《格头村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习惯法关系研究》[15]一文中,保持苗族村树崇拜,日常生活中的原始宗教,有很多禁忌和其他内容属于宗教禁忌规范体现在习惯法的形式。通过“议榔”监管程序,请上天圣灵帮助我们通过仪式,神因习惯法手段的权力,以确保执行商定的内容。宗教的神秘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习惯法权威的实施。其另一篇文章《台江五寨与原始宗教相关的苗族习惯法规范》[16]里,作者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察台江五寨苗族的习惯法规范和当地原始宗教的深层关系,受到地缘关系与历史因素的影响,以致苗族人口占有率达到95%的台江五寨得以尊崇原始信仰却又不与习惯法冲突。作者希望通过这些阐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苗族传统宗教文化。

唐晴晖与张磊和李健芸合著的《论苗族宗教信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7]则是从农业的角度展开分析,他们认为,宗教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在该地区的苗族人民心目中有重要影响,对当地的信仰的产生和经济发展形势有重要作用,同样的,宗教信仰也对农业生产的苗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苗族的概述和宗教形式的农业概况,重点对苗族宗教信仰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苗族原始崇拜中的哲学社会思想萌芽》[18]的作者石朝江是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的,他认为最初的苗族原始宗教崇拜的意识,其中包含的哲学和社会思想的萌芽的体现。苗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本文试图挖掘出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之一。湘西苗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中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当地民众们的生活提供了思想支柱,并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程鹏民和龙小娅合著的《苗族原始宗教意识对苗族舞蹈的渗透》[19]则是从艺术角度对湘西苗族原始宗教的解读,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他们的舞蹈及其它艺术形式提供了创作灵感的来源,那么传统的原始宗教像祭祀仪式等活动更是极容易被融入他们的舞蹈中,通过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拜更是在正常不过了,由此我们足见原始宗教对当地人民的深远影响。没有这样的原始宗教意识,我们就很难掌握苗族舞蹈活得深刻而神秘的气息。江楚大地自古就有崇尚巫文化的传统,但是学界近些年对原始宗教的发明者争议不断,作者也对这一争议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朱飞镝的《西南少数民族史诗与原始宗教信仰的承续关系》[20]一文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入手,他认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有许多本民族的传承已久的史诗流传,这些史诗都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它包括神话范本、历史角度与自然角度和伦理角度的分析,特别是从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领域出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史诗描绘他们和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性质的自然对象和力量的人格化和神化和崇拜,史诗原始宗教意识深深根植于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使原来的宗教意识的解释更具有合理性。显示了史诗流传与原始宗教信仰的明显的承接延续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学界对苗族原始宗教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看来,这些研究具备一些共同点的同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从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的国内湘西苗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关注较少,部分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制度化宗教(基督教与天主教)研究,成为了当下苗族宗教研究的新趋势。

2、从学科研究角度上看,有关苗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多是以民族学和人类学为主,现在有逐渐融入了宗教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新成果,使得的广度和范围论述更为深入,研究方法更为科学。

3、受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研究更多的注重的是借助以前研究者提供的资料进行二次探究分析,研究更为深入,动态研究加强。

关于苗族原始宗教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这些研究者多是以外来者的身份,从异文化的角度完成苗族宗教的“理想化”的解读,缺少换位的“自观法”思考,所以研究的结果在准确性上有待商榷,同时,历时性研究多,共时性研究少,缺少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的有机结合,因此造成整体性、比较性研究成果偏少。此外,与苗族原始宗教研究相关的成果多刊载于各种学术期刊之上,不胜枚举,而出版的研究专著却不多,部分著作只是在研究苗族经济文化的同时附带研究苗族宗教,这样的结构必然不利于苗族宗教研究的整体性,限制了研究的深度。最后,苗族原始宗教研究团队以及研究区域呈现分布不均,现有的研究团队多集中于贵州、湖南等地,研究区域也主要集中于贵州、湘西等苗族聚居区,而云南等苗族地区研究的关注度不够,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学术研究研讨中,学者们应加强整体性研究,研究区域需要打破区域的界限,在放开研究视野的同时,加强学术团队的合作。

(受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2013级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燕宁.浅析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审美意识表现[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年

[2]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陆群.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岐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陆群.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J].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

[5]李美莲、陆群.论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与地方社会稳定[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6]郑英杰、郑讯.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现代审视[J].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6期

[7]郑英杰、谷遇春.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特质论[J].吉首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8]郑英杰、谭必友.原始宗教历史演变的文化选择——以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为例[J].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

[9]郑英杰、覃元.苗族巫文化的原型与巫性略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0]熊晓辉.楚族巫风与巫教文化——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第4期

[11]洪涵.试论云南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J].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2]曹婕、黄娅.试析雷山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13]蒋欢宜.原始宗教艺术的本土化研究——《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研究》评介[J].文史博览,2013年第5期

[14]刘代霞.赫章苗族原始宗教论[J].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第4期

[15]周相卿.格头村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习惯法关系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6]周相卿.台江五寨与原始宗教相关的苗族习惯法规范[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17]唐晴晖、张磊、李健芸.论苗族宗教信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5期

[18]石朝江.苗族原始崇拜中的哲学社会思想萌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19]程鹏民、龙小娅.苗族原始宗教意识对苗族舞蹈的渗透[J].青春岁月,2013年第2期

[20]朱飞镝.西南少数民族史诗与原始宗教信仰的承续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责任编辑:古卿]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苗族
丹寨苗族“祭尤节”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苗族民歌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