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论坛综述
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2013年以来,国内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2015年7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论坛——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讨会,无疑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互关系”“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毛泽东思想的现实启示与当代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
2015年7月10-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论坛——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讨会在湘潭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近60家科研院所、高校、党校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1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虽然毛泽东没有最终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全道路,但是,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的探索,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换言之,如果没有毛泽东,要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要经历更长的艰难探索,甚至还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邓纯东指出,毛泽东对全人类、中华民族、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毕生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解放及富裕,我们不能离开毛泽东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毕生伟大的奋斗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前提;毛泽东在建国后为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准备、必要条件、宝贵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毕生对中国人民无比忠诚,对国家无比热爱,对民族无私奉献,他的从政理念、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主观条件。
刘建武解读了毛泽东的探索与习近平的探索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大量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大部分都是关于党的建设、对干部的要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毛泽东和习近平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都是一致的,他们都特别关心如何保持党不变质和国不变色,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反对包产到户,强调阶级斗争和“狠斗私念一瞬间”等,都与他对“公”与“私”的思考有关。虽然,他的探索在今天看来是不成功的,但为习近平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他们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到今天强调“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转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李桂花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仅从宏观上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从微观上探索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发展道路。毛泽东对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孕育(长沙求学时期)、形成(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成熟(建国后到“文革”前)三个阶段。毛泽东探索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实践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从而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硬件、软件和人才基础,开创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冯颜利指出,我们要秉着“不忘根本、开创未来”的态度看待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不能割断历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天外飞石”,更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国外“舶来品”。如果我们否定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否定我们民族伟大的英雄,我们就有可能会走上苏联解体的灭亡之路。
徐晓宗认为,认识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认识毛泽东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对毛泽东及其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对形塑中国政治生态有重要影响。我们要以“历史决议”为基本依据,充分估计毛泽东及其时代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正确认识毛泽东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失误和教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两者之间虽不是相互包含关系,但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之源。
李佑新从理想与现实的张力角度,提出在认识和理解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时,不能在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各执一端,割裂两者,片面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将它们对立起来。合理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中国现实实际之间的合理张力,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建构了这种张力关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过,由于两者的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主题与内容不同,因而是有区别的两大思想体系[1]。习近平围绕“中国梦”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设计,“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是围绕新的时代背景、历史主题和任务,合理构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了毛泽东想。
杨卓华认为,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不仅提出了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概念,而且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分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不发达社会主义构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创新和超越。
胡海波认为,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和超越。第一,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为解决这一矛盾找到了现实的途径;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重新定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四,继承了毛泽东发展生产力的思想,确立了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毛泽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些理论贡献,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继承和发展。
此外,马纯红、吴克明都在其发言中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是联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链条,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此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毛泽东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展开了研讨。
张俊国认为,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国体理论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来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中国国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的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其有着以下基本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阶级的主体性和广泛性有机相统一;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适应性和阶段性相统一。
王春焕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基本政治制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毛泽东作为这一基本政策和制度的主要设计者和制定者,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异常复杂的民族问题,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大统一,赢得了少数民族民众的爱戴和拥护。但是,自民族地区出现了严峻维稳形势以来,有人开始质疑民族政策,甚至提出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无疑是极其错误的。应当看到,任何一种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任何一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在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或出现了一些偏差,就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程水栋认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问题,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初步设想和探索,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和补充。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形成,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勾画出了它的基本框架与模型。
刘歆立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陕甘边区等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实验,这些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尝试,为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里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建立了一系列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明显区别于苏联模式的基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与苏联模式有别的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制度。即使是退出历史舞台的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绕开,它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需要深入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与会专家学者就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湘舟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也是奠基者,还是最早的探索者。深入研究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具有以下重大意义: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哪里来;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往何处去;能够更好地让人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曾长秋认为,在西柏坡形成的“赶考”精神,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以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成的领袖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当代价值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的富民路线、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王国学认为,在赢得中华民族彻底独立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国际事务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以其巨大的现实影响力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拓展了新的实现途径,确定了新的价值取向。
戴安林指出,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是必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国民经济;二是必须改变沿海和内地经济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三是必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四是必须把农民发动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其有以下重要启示:一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追求的一贯目标;二是使农民脱贫致富,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三是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
方文认为,毛泽东法治思想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对我们当今的法治建设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毛泽东的立法思想,为我国新时期完善立法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的执法思想,为中国新时期执法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毛泽东的守法思想,是我国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唐洲雁研究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于引导地位,极其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是习近平这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顺利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为未来三十年奠定基础。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关头,我们要科学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深刻理解毛泽东时代的探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的奠基之功。
与会者表示,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备布局,深化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深化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努力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设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才智[2]。
[1]李佑新.建构理想与现实的合理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及其当代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6).
[1]刘正妙.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论坛:“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研究,2015(4).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MAO Zedong to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 Summary of the Second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System and Institutional Forum
LIU Zhengmia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Since 2013,the study of MAO Zedong and MAO Zedong Thought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epe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The"2nd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system and system forum-MAO Zedong and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eminar was held in July 2015,which was undoubtedly a further study of MAO Zedong and MAO Zedong Thought.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conference:from" exploration by MAO Zedong on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relationship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AO Zedong Thought and its reality enlightenment and contemporary improvement",etc.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MAO Zedong;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system
A84
A
1009-4326(2015)05-0026-04
(责任编辑 郭 伟)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5.007
2015-07-23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加快推进湖南省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4BZZ26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研究”(14WTC20)的阶段性成果
刘正妙(1984-),男,湖南临湘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