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韩愈狩猎诗比较

2015-04-09 04:32:27吴毅中
社科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狩猎韩愈王维

吴毅中 吴 岚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 甘肃 天水 741400)

狩猎在人类农业和畜牧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和谋生手段,而当进入封建社会,农业、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后,狩猎所承载的性质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的成了单纯的娱乐,有的附加了政治功能,有的则是为了展现英勇以尚武力。王维《观猎》、韩愈《雉带箭》均为以狩猎咏武的佳作。

一、王维及其《观猎》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多才多艺,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一生知心好友,喜好悠闲自在。少年聪慧,才华早显,仕途得意,抱负远大,后值政局变化,卷入意外波澜,晚年多磨多难,意志消沉,半官半隐。诗歌成就卓著,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作品中大多数诗是山水田园之作,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观猎》是王维前期描写将军射猎情景的诗作,风格轻爽劲健,耐人回味。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豪兴遄飞,“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放有力。全诗即以出猎、猎归为线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将军的骁勇英姿。

二、韩愈及其《雉带箭》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成年后屡试方中,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贬,累官至吏部侍郎。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其创作体裁广泛,成就卓越。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其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思想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

《雉带箭》是韩愈写的其在徐州武宁做节度推官时随从军节度使张建封射猎的情景。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译文】原野上火光冲天,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终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

韩愈《雉带箭》一二两句以“静”传神,烘托猎前肃穆,笔墨简捷精炼,衔接自然紧密;三四两句笔势顿挫,用意精深,将军运筹之巧妙,踌躇自信之神态栩栩如生,所谓空际得神;五六两句一“惊”一“满”一“劲”一“ 加”,紧凑简炼,干脆有力,“ 巧”意全出;七八两句忽起波澜,盘屈跳荡,以写长篇古风的笔法来写小诗,丰神超迈,情趣横生;末两句关合全诗,虽戛然而止,然余响不绝,韵味无穷。全诗“句句实境,写来绝妙,是昌黎极得意诗,亦正是昌黎本色。”(清朱彝尊《批韩诗》)

三、《观猎》、《雉带箭》两首诗的不同

细品两首诗,其虽在写实时的传神、用典时的机巧、韵律上的严格、用词上的讲究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然两首诗在题材角度的把握、诗人政治倾向及思想情感的流露等方面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1.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王维《观猎》写狩猎过程重点写了出猎、猎归两个环节,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写猎归,言“ 忽过”、“ 还归”,尾联以写景作结,遥遥“回看”向来行猎之处。韩愈《雉带箭》写狩猎重点放在“ 巧”与“ 射”上,以“ 惜不发”、“ 火烧”、“ 地形渐窄”等词写“ 巧”,以“ 盘马弯弓”、“ 弓满劲箭加”、“ 白镞”等词写“ 射”。

2.表达的情感色彩不同。王维《观猎》诗中有画,唯美平和,写狩猎未见杀戮,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来写射猎乐趣尤佳,更为重要的当是“人称诗佛”的诗人一生崇尚佛教给与诗作的影响;韩愈《雉带箭》虽波澜起伏、神采飞动,写射猎尽管“句句实境”,但“红翎白镞”、“五色离披”,却不免有点血腥残忍,同样跟诗人一生排斥佛教不无关系。

3.抒发的政治激进程度不同。王维早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在山水与佛教中寻找寄托,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观猎》属其早期诗作,遒劲有力,激情洋溢。王维在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表情,从首尾情景的呼应对照中不难看出诗人虽想有所作为但也满足的心态与豪情——当初是风起云涌,此时是风定云平;出猎时“风劲角弓鸣”气氛很紧张,猎归后已“千里暮云平”踌躇容与。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韩愈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其诗作以气势见长。韩愈《雉带箭》作于诗人人生中的第二个阶段,时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虽入仕但仍在等待时机“官至京师”。诗中以“巧伏人”、“盘马弯弓”写将军巧妙运筹,审情度势,选择时机;以“仰笑”、“军吏贺”凸现将军个人踌躇自信的性格特征。这些无不是诗人本人政治追求心理的形象反映。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狩猎韩愈王维
晚春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晚春
儿童绘本(2019年6期)2019-04-15 01:28:26
鸟鸣涧
儿童绘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聪明的韩愈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