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生存状况问题调查报告——基于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三个地区的调查研究

2015-04-09 04:32:27赵晓燕
社科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工作

赵晓燕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在兰州市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三个地区分别进行,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问两种方式,一共调查了481名农民工,5家企业以及当地政府部门。调查内容涉及农民工的从业情况、工资报酬、欠薪问题、生活环境、子女的教育等。

二、调查的数据及分析

(一)农民工的从业情况

1.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2.农民工职业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

3.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里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4.农民工务工法律手续不完善

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本不理会这种要求。即使有签订合同,也往往是企业指定的,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合法的霸王条款,不利于保护农民工权益。

(二)农民工的工资状况

1.工资计算方式

农民工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还有固定计酬方式(固定工资,按月发放)和非固定工资(基础工资加上提成)。而且还存在许多附加因素在里面,比如包吃、包住等等。

2.福利状况

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等有较大差别,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

普通的体力劳动者拿的工资相对较少。从事技术或脑力劳动者的工资就相对高一些,而且待遇、奖金等做的比较到位。

3.薪资发放情况

薪资的发放有三种情况: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后一次性发放,不过可以预支一些作为生活费;建筑行业一般分为两部分,每月发放一部分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时再发放另一部分;工厂以及服务业一般按月发放,但会扣留一定的保证金。

(三)农民工讨薪问题

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

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其次是寻求法律援助,然后是找亲友帮忙,此三项分别占了农民工数的24.73%、18.34%、12.26%。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则先找亲友帮忙,其次才寻求法律援助,而后再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此三项分别占了农民工数的18.88%、16.92%、16.84%。有部分农民工还选择了自己忍了或是向有关部门举报等。

1.工资拖欠状况

出现工资拖欠的比例不高,而且多为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黑工头等不正规的雇主。工厂、工地往往会因为资金没有到位而出现短时间拖欠工资,但都能很快补发。

2.工资拖欠原因

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主要有技术上的和道德上的两方面:技术上的原因有上家汇款迟延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等;道德上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工头卷款逃跑,有的是老板无视农民工的权利而肆意侵害其利益。

3.讨薪方式

农民工在遇到长时间老板拖欠工资时,所采取的手段五花八门,包括直接向老板抗议、请工会之类的组织进行调解、向新闻媒体曝光、找政府部门投诉、求助于司法仲裁等,其中,比较极端的有“跳楼秀”、绑架老板、报复包工头等,但一般很少会有人选择这种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向政府部门投诉,因为一旦发生拖欠,向老板抗议或进行调解很少有实际效果,申请仲裁和诉诸于司法对农民工来说都成本太高,要上媒体又需要事情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找政府部门不但成本较低且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4.政府保护措施

各地方政府都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并设有监察大队(纠察大队)专门处理这类案件,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减少侵害的发生。从调查来看,各地政府部门都能比较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一经调查认定,坚决追讨回欠款,案件成功解决的几率在98%以上,而且对违规单位有处罚、教育等手段。为了减少事件的发生政府还有日常的巡查,主动进行监察工作,平时也经常展开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四)农民工医疗卫生、住宿、业余生活和饮食方面问题

1.医疗卫生

农民工生病时一般能撑则撑,撑不过去再到药店买药吃。

调查的农民工中,有109名农民工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太好,有127名农民工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一般,有245名农民工感觉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人数的22.56%、26.34%、51.1%。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务工经商期间生病时,有37.79%的农民工会自己根据病情到药店买点药吃,32.01%的农民工是去正规医院看病,20.45%的农民工是去个体诊所看病。在对三分之二不上正规医院看病的农民工调查时了解到,不上正规医院看病的主要原因:一是费用太高,二是没有去医院看病习惯,三是没钱看病等。

针对发生工伤情况所在单位是否提供医疗费用问题,有26.54%的农民工不太清楚,有25.92%农民工认为单位会提供全部费用,20.23%的农民工认为单位会提供大部分费用,13.33%农民工认为单位会提供小部分费用,但有13.98%的农民工认为所在单位不提供费用。

2.住宿和工作环境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所在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比较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对工作条件表示满意的为51.97%,对收入水平表示满意的为33.65%,对生活质量表示满意的为30.70%,对社会地位表示满意的为24.53%。

有三成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据调查,农民工个人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少、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简单劳动学不到技术、受到不公正待遇、工作环境恶劣,分别占了32.94%、14.24%、11.43%、7.4l%、5.78%和3.24%。

近七成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一般。调查显示,有21.3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和比较好,有66.46%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生活条件一般,有12.2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和非常差。

3.农民工的工作之余的娱乐生活

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调查表明,农民工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主要有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聊天或闲逛、棋牌及体育活动、听广播、上网、看录像、电影、打电话、自学、参加培训以及其他活动等。50%以上的农民工只有前三项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

4.农民工的饮食方面

调查了解到,有10.48%的农民工对饮食方面很不满意。食品质量不过关,饮食单一,营养跟不上身体的正常需求量等。

(五)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六成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

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调查中了解到,60.14%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27.99%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针对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调查了解其原因时,有23.28%的农民工表示想参加但没钱,22.15%的农民工认为培训费用太高参加培训不划算,18.33%的农民工认为没必要参加,16.51%的农民工不知道哪里有职业技能培训。

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表示免费就愿意参加的占40.74%,对工作有帮助就愿意参加的占16.01%,能保证就业就愿意参加的占15.37%,还有9.69%的农民工表示收费低就愿意参加。

针对目前有一些比较适合农民工但需要自费参加的技能培训,有40.97%农民工表示若费用合理,就参加。

(六)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

根据从兰州市教育局获得的初步统计:目前兰州市公立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就读比例极低,同时其它就读方式非常缺乏,因而兰州市打工子女的就学状况令人堪忧。直到2003年,香港乐施会在兰州市资助了农民工子女教学点,这一项目产生了积极效果:其一,在一定范围内切实解决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子女的失学,为这些孩子打开了就学之门,希望之门;其二,影响了孩子家长,督促其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其三,迫使当地政府履行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义务,起到了有效的政策倡导作用。但由于项目实施范围有限,使得项目在政策倡导和影响方面还不能有效地辐射到全市。为此,合作伙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张咏梅教授提议通过本项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目前兰州市农民工子女失学状况的基本信息,包括失学率、失学原因、失学者目前生活状态等,以此为依据进行积极的倡导,促进社会关注,尤其是督促政府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在调查中发现,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一般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就学都只能选择价格稍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调查显示,一半的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示比较满意。

调查的农民工中对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示很满意的占6.48%,比较满意的占43.57%,认为一般的占25.94%,不大满意的占19.59%,非常不满意的占4.42%。

24.01%的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费过高、生活费用高、教学质量不高,分别占29.80%、21.73%和15.87%,还有的认为教学设施差、校风差等。

有17.21%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带子女随行并在当地城里就学。

调查结果表明,有17.21%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带子女随行并在当地城里就学。其中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年龄较大的的农民工带子女随行就学的比重较高。在对5065名有子女随行就学的农民工调查显示,有71.92%的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读的学校是公办学校,有22.03%的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读的学校是民办学校,有5.00%的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读的学校是民工学校,只有1.05%的农民工子女因各种原因辍学。

农民工需缴纳子女学习费用和各种借读费。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一学年,学费平均支出2450元,占这些家庭总收入的19.78%。其中,36.84%的农民工花费在1000元以下,27.67%的农民工花费为1000—2000元,13.07%的农民工花费为2000—3000元,10%的农民工花费在5000元以上。

许多农民工孩子上学还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等。据调查,在5065名有子女随行就学的农民工中,有2493名农民工缴纳了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缴纳费用为1226元。其中,有42.08%的农民工交了500元以下的费用,有29.44%的农民工交了500—1000元,16.33%的农民工交了1000-2000元。

三、结论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由于政府近年来的大力整治与监管,农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讨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地改善,遇到欠薪的主要是没有合同规范以及雇主为不法经营或经营混乱的农民工。但是,农民工在其他应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即使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对其中明显不合理、不合法、差别对待的霸王条款无可奈何。他们已经普遍习惯了没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休息日和假期,长期的超时工作却没有加班补贴的不公平待遇。

农民工之所以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从其自身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受到侵害也不会维护自己利益,使侵害他们权利的人和准备侵害他们利益的人有恃无恐、趁虚而入;第二,农民工缺乏能够维护自己权力的组织,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身单力薄,处于劣势地位。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等原因,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而且,由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有力、团结的组织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实际上却没有最基本的国民待遇,依然被排除在城市各类保障体系之外。他们从事条件最差、负荷最重的体力劳动,而用工单位却不愿投入更多成本给予改善。

笔者认为,社会在得到农民工如此多的贡献之后,理应付出对等的回报,给予他们更多实际的关爱和帮助。应该切实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让他们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对于侵害其劳动权利的个人与单位,进行有效的惩处,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1]刘怀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M].2004.

[2]吴敬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J].2002(6).

[3]蔡日方,王小鲁,樊纲主编,王德文等.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C].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温铁军著.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曹锦清著.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6]陈桂棣,春桃著.中国农民调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7]张明林.创建和谐小康社会解决最新“三农”问题领导干部读本[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工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