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南方F县18所乡镇中学的调查

2015-04-09 04:32:27戚中美
社科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安全观问卷农村

程 明 戚中美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抚州 344000)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方法

当前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农民大批涌入城市。截至2009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工总量22978万人,按性别区分,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 41.6%,26-30岁占 20%,31-40岁占22.3%,40-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这一情况,近年来仍在加剧,农村“留守现象”依旧严重。农村“留守现象”,直接使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照顾,尤其是学龄儿童,致使其间接受到一些潜在安全隐患的威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这部分学龄儿童在周末及假期期间的安全隐患问题,另一方面是上下学途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如2012年江西宜春5名儿童溺水事件及2011年甘肃正宁校车事件。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课题组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于2014年5月,对南方某省F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通过问卷、访问、座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F县18所乡镇中学1396名初一年级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38位班主任老师、18位学校校长等就学生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对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跟踪访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问卷1749份,其中无效问卷41份,实际有效问卷1708份,有效率94.89%,其中,学生共发放问卷1396份,收回1396份,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391份,有效率99.64%。

二、农村留守学生的实际安全状况

对1396名初一学生调查数据的统计基本情况:男生599人,女生797人,其中女生占总学生数的57.09%;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983人,占调查总数的70.42%;学校与家的距离在1-3华里的占11.2%,3-5华里的占28.1%,5-7华里的占20.6%,8-9华里的占15.4%,10华里以上的占24.7%;男生住校的人数187人,占男生总数的31.2%,女生住校的296人,占女生总数的37.1%;中午在学校小餐桌就餐的有39.8%。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F县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观方面。父母不在身边,和家人交流较少,缺少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僻、胆怯、自卑等心理疾病,调查对象中称没有交流对象、没有好朋友的占52.3%;有私自下池塘玩水经历的学生占38.4%,其中女生占37.8%;有玩火经历的占64.9%。

2.客观方面。由于“撤点并校,划片招生”,原有“就近入学”式的农村中学在国家大形势下被优化、被整合了,学校和家的距离无形中加大,“黑校车”、“超载校车”、“摩的”等非法营运车辆应运而生,学生读书乘坐社会非法营运车辆的占66.7%。家与学校的距离加大,也增加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去过网吧的占32.6%;被高年级学生或者在上学路上被社会闲杂人员欺负过的占27.1%;被调查的18所学校有私人承包学生小餐桌的有6所,承包人相关资质齐全的只有1家;住校生中有过吸烟、打牌、喝酒行为的占12.6%;另外留守女生中被虐待、猥亵等问题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农村留守学生维护安全的现实羁绊

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不容乐观,但想更好地维护留守学生的安全,保护其免受伤害却有许多逃避不了的现实羁绊,来自家庭内部和社会环境“难言之隐”造成这样一种窘境。

1.从外出农民工的角度看,出于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目的,农民选择背井离乡异地务工,在城市从事脏苦累的工作,租住在狭小的房间或者是挤在集体宿舍中,住宿和生活条件较差,把小孩接入工作城市读书,不现实。即使条件允许,也因入学门槛高、手续繁琐等问题造成总成本较高,而不得不选择让孩子留在农村。

2.从留守的老人的角度看,农村留守的老人,子女大部分在外务工,“隔代抚养”是无奈之举。留守老人多是年龄较大,多在55岁以上,且部分体弱多病,行动缓慢不便,他们既要照顾家庭的衣食起居,又要看管小孩,有时还要在农田从事劳作,没有过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照看往往是“散养式”的,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对孩子既教不好、看不住、追不上,但又不能不接受教育、看管重任的现实。

3.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看,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必要的交流和关爱,不得不独自经营自己的人生。受到高年级学生及校外闲杂人员欺负的概率无形中增加;上学路途相对较远,且路边水塘较多,间接安全隐患无形中增多。选择寄宿学校,由于年龄较小,生活自理难度较大。女生还存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骚扰和侵害的威胁。

4.从社会客观情况看,撤点并校、教育资源优化集中,目的是好,但是增加了丘陵山区学生求学的难度和长度。“黑校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应运而生,学生不得不选择这些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由于缺少监管,部分学校的小餐桌没有安全保障,缺少必备的从业人员健康证,及营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不可能提供放心安全的餐桌。

5.从地理因素看,南方农村多在丘陵山区,村与村之间的直线距差较大,到乡镇中学的距离远的有10余华里,“翻山越岭式”读书现象明显。加上南方由于气候原因,天气炎热,雨水多,池塘多,学生在上下学的途中私自下池塘玩水的可能性加大,危险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与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初衷是相悖的。

四、思考

当前农村留守学生不容乐观的安全状况,从根本上来看是由经济问题衍生出来的,农民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及安全观念的陈旧,更多的表现是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为了所谓的“体面生活”,安全思想跟不上日益发达的经济社会的步伐。

1.“无奈之举”,导致农村留守学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农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寻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子女的安全维护。但实际上是当前社会环境所致,要求广大农民必须通过大量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如果在维护留守儿童安全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之间选择一个,广大农民“无奈”选择了增加经济收入。因为增加经济收入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不只是为了吃穿的更好,过上体面的生活,同时他们也认为增加经济收入是给子女的未来提供平台和基础的唯一途径。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当前农村收入形式过于单一或者缺少其他收入来源,加上市场经济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不得不“向钱看”,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把人与经济效益的位置倒置,忽视留守学生作为一个“人”存在的重要意义。

2.“被动之举”,农民普遍认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有居所、身体健康就是幸福的,就是安全的。殊不知除了这些之外,一个人可以追求的东西很多,需要的东西也很多,尤其是安全问题。一个人的安全,不单单是衣食住行有保障,而是既包括身体不受侵害,也包括心理不受伤害。农民的安全观念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是仍停留在传统安全观上。事实上,根源于西方的安全观念已经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从国家安全到群体安全,从个人安全到人的身心各方面安全,变化中的安全观向“人”这一维度倾斜性非常明显,且越来越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五、启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产生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根本因素有两个方面,客观上,是来自经济方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的安全,是“无奈之举”;主观上是自身方面,安全观念过于陈旧,而忽视了“人”的安全,是农民“被动之举”。

针对“无奈之举”,如何引导农民树立人本意识,增强生命感、人文感,摆脱冷冰冰的经济锁链的束缚,远离经济利益污染,更加注重对留守学生作为“人”所需要的安全进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应该考虑的课题,也是农村当前社会现实对人文关怀精神的急切呼唤,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论叩问。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要关心和重视的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及其满足,它要求我们的社会历史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理念和措施,都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须符合人民群众作为“人”所具有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及其才能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和谐,实现“人文关怀”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复归,意味着人类最终摆脱动物界而成为“人”,意味着人类从物质生活领域的异化中解脱出来,向精神生活更高层次复归;意味着人类任何历史活动都必须从人性角度出发,摆脱经济、利益、金钱等世俗东西束缚,而附之一人文关怀。

针对“被动之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农民更新安全观念,由传统安全观向非传统安全观更深层次进发,理清安全观发展的脉络及其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维护留守儿童安全的社会实践。留守儿童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对安全的需要,也正印证了社会对人的安全理论的呼唤。人的安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对以往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的进一步发展,是对批判安全研究流派的继承,又是对女权主义学派的补充,更加注重向“人”这个维度倾斜,同时也越来越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环境复杂,各地呈现出的人的安全问题又各具特色。显然,批判发展的人的安全理论是难以完全解释中国式的人的安全问题,但对人的安全理论的现实需求无疑为其寻求市场提供了颇为充足的理由。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Z].2010-03-19.

[2]刘建娥.论人文关怀[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29-30.

[3]戚中美,程明.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论下农村安全稳定问题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80-8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5]程明,戚中美.困境与出路:人的安全与江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平衡——基于人的安全理论维度[J].学理论,2014(10):116-117.

[6]苏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起源与应对——全球化角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国际问题论坛编,非传统安全与学术研讨会资料集[C].2008:241.

[7]封永平.安全新概念:“ 人的安全”解析[J].学术探索,2006:4(2).

猜你喜欢
安全观问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3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