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火贸易的动因与特点

2015-04-09 04:32:27闫忠林郝建英
社科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军火军售以色列

闫忠林郝建英

(1.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 陕西 西安 710049;2.陕西科技大学思政部 陕西 西安 710021)

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军火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盟战后划定的国际军火贸易版图中,地处中东的小国以色列却长期占据着重要一席: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以色列共向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各种防务装备,控制了全球10%~14%武器交易市场(最高达20%),位居世界前列[1]。其中,2002年以色列军火贸易实现重大突破,从之前的年均20亿美元,越升至41亿美元,之后一路走高,2012年为74.7亿美元,2013年以来更是将100亿美元作为年销售目标[2]。以色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军火交易市场的“黑马”,与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自身贸易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以色列发展军火贸易的动因

(一)发展军事工业的需要

以色列国土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2.8万平方公里),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口800余万。1948年建国后,以色列历经5次中东战争的洗礼,由弱到强,成为名符其实的“地区军事大国”,2013年军力全球排名第九。同时,战争也带动了国防工业的成长,以色列历届政府都视军工生产为安全之本,把优先发展国防工业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5%列为国防预算[3]。而武器的开发、验证、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每年划拨的经费多达100亿美元[4],占整个工业投资的50%以上[5]。出口武器的收入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投入负担,又能实现军工科研部门与生产企业的良性循环。

(二)发展经济的需要

狭小的地域、匮乏的资源以及长期的敌对氛围(阿以对抗、冲突与战争),使得以色列经济形势一直不容乐观,每年接受外来各类援助近100亿美元。对以色列政府而言,发展军事工业已不仅仅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单一的考量,还兼顾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主导的军事工业(国企占80%,私立和合资企业占20%,均由政府与国防部共同管理)是以色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五成以上,仅电子品的产值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6],其中军品占24%以上[7]。生产的军火中,70%~75%用于出口。赚取军火美元对稳定与拉动以色列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色列银行前行长摩西·曼德尔鲍姆曾说:“在外债和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因素使以色列免遭破产,那就是输出军火赚取美元。”[4]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地区和解气氛推动下,以色列一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当时的总理内塔尼亚胡就认为:“以色列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通过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实现的。”[8]

(三)解决国内就业的需要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成功说服英国允许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定居。之后源源不断的犹太人涌向该地,建国前达到583700人,后不断增加。随着苏东剧变,大批东欧犹太人开始涌入,仅1990年至1991年就有380000人抵达,直到今天都是移民的主力军。大批移民的到来,加之境内较高的出生率和众多大学生的毕业(6所大学每年培养1800名工程师和3000名高级技术人员[9]),就业形势严峻起来。农业、矿业吸收的劳动力有限,工业成为消化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作为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军事工业首当其冲,直接与间接吸收从业人员多达100万。[10]其中,接纳大量前苏联军事技术专家和产业工人的加盟,既解决了这些移民与政府的后顾之忧,又提升了军事特别是核领域的研究水平[11],增强了军工实力。

(四)发展外交的需要

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一种间接的军事斗争手段,它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重要意义”[12]。以色列一直把军售作为摆脱孤立、提升国际地位和分化对手的重要手法。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就利用“军售外交”打开印度、缅甸、新加坡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门,扭转了孤立局面。1999年,以色列主动提出向约旦出口武器,两国多年的宿怨随之化解,作为回报,约旦承诺对以色列空军开放领空用于训练[13]。对土耳其的军售亦是如此,“武器贸易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更近了。”[10]双方经常举行空军联合训练,还共享有关伊朗和叙利亚的军事情报。这样,以色列在伊斯兰世界打开了外交关系发展的缺口。

二、以色列军火贸易的特点

(一)品种繁多,门类齐全

以色列军事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改装与维修为主,同时也能生产一些轻武器。以色列军工人信奉“勇气无法克服技术差距”的格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战争的推动,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和生产体系,相关部门与企业近300家,其中就包括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索尔塔姆有限公司与梅卡维姆公司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军工企业。以色列在军工研制与生产中,采取特有的“设计冻结”方式,即新研制的武器一旦通过论证,立即冻结设计蓝本,投入生产,迅速转化为产品进入军队服役和抢滩国际军火市场。以色列的军工企业能生产常规武器1000余种,产品涵盖军用飞机、导弹、航天、枪械、坦克、装甲车、舰艇、火炮、雷达、电子与通信设备等领域[14],涉及陆、海、空、天、网等各个军兵种的装备,并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改装、升级,甚至量身定做。

(二)产品技术先进,竞争力强

以色列军工企业科研实力雄厚,如拉法尔武器发展局、海法技术大学、武器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学会、韦兹姆研究院等都是著名的军工科研机构。加之,以色列通过维系与西欧、美国的“准北约”关系,开展军工合作(如“采购生产许可证”、“引进成套设备”、“聘请外国专家”、“联合研发”等),可以低价甚至是无偿得到西方先进技术。强强联合使得以色列的军工产品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一些装备的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国、西欧等国的同类产品。其中,无人机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费尔康”预警机主要指标均超越了美国著名的E-2C预警机;“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在搜索距离、跟踪与截击的目标数量上也优于美国“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有专家甚至这样评价:“以色列几乎在所有的战术导弹方面占据世界领先位置。”[15]且以色列“将占领的土地变成了改进、测试和展示其武器系统的试验场所”[16],实战的验证提升了军品的竞争力。

(三)贸易结构合理,销售地域覆盖广

以色列出口的军火虽然是全面开花,但是重点放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制造技术、武器系统和配件方面,“拳头产品”是先进电子、雷达设备、无人机以及各种地对空、空对空导弹等,占到出口总额七成以上。以色列军火交易遍布全球,据以色列国有军事行业主席阿夫勒拉兹说:“远东地区是我们的最大市场(约占总销量的50%),欧洲,特别是东欧国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销售市场(约占25%)”,北美是第三大市场(约占15%),其他地区则是重要的补充与拓展方向(约占10%)。军售中,以色列针对不同的用户,推出相应的主打产品。其中,精密武器技术及产品主要出口于北美、西欧与澳洲,如“瞪眼”式激光制导导弹、“长钉”反坦克导弹、105毫米穿甲弹、光学设备以及无人机等装备了美、德、意大利、丹麦、瑞士、澳大利亚等国[15]。对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以色列主要提供的是武器成品和技术升级服务,如向印度出口“费尔康”预警机、“巴拉克”导弹与无人机等;帮助土耳其升级了美制的F-4和F-5型战斗机以及M-60坦克;南美地区军售市场潜力大,贸易额增长迅速,随着直升机与部分海军装备等相继卖入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巴西与委内瑞拉,2008年销售额突破6亿美元,而之前还不到1亿美元。

(四)军售中“行事低调”,秘密交易比重大

在世界贸易中,军火交易一向敏感,通常会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相关国家与地区的关注与不安,致买卖双方陷入舆论、政治、外交的漩涡。因此,军售不透明,普遍使用秘密交易的方式成为行业惯例,色列也不例外,“至少有一半的武器交易密而不报”,数额常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以2001—2008年的军火销售额为例,外界推断交易额为99亿美元,名列世界第7位。但是,以色列发布的数据为33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3名。另据瑞典斯德哥尔国际摩和平研究所(SIPRI)统计,2009年—2013年,以色列的出口军火总额为33.55亿美元。然而,一名以色列国防部官员披露,仅2009年以色列就出口了近75亿美元的军用装备,之后略有波动,但基本保持在年均7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2]面对此种情形,就连以色列官员也自嘲:“以色列在(军火)出口市场上的地位被持续地低估。”[17]

(五)军火销售受盟国特别是美国的制约

军火贸易不仅仅是买卖双方的事务。美以“特殊关系”、每年近30亿美元的援助、安全保障承诺以及外交上的鼎力支持,使得美国在以色列对外军售问题上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是否决权。美国以“涉及美安全利益”为由,一直反对以色列向其潜在的对手出售武器及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对中国的军售为例,迫于美国的压力,以色列于2000—2005年间,相继取消了“费尔康”预警机、“飞毛腿”导弹拦截技术、升级“哈比”无人机以及其他防务装备与技术输出的合同等[15]。以色列军火业哀叹“要失去中国市场了”[18]。对于美国的干预、掣肘,以色列既愤怒又无奈,左右为难之际除更多选择秘密交易方式外,也进行了有限地反抗,如以色列国防部负责对外军工合作事务的局长亚龙2004年访问中国后,不顾美国反对,又恢复了向中国出售“飞毛腿”导弹拦截技术。但是,只要以色列对美国的依赖性(或“特殊关系”)不减弱,那么这种局面很难出现根本性的改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色列对外军售是政府主导、“盟国”特别是美国监督与制约下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贸易。其中,虽然各种所有制性质的军工科研部门与生产企业是对外贸易的行为主体,但在实质上政府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服务者、规范者角色,而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主导者,正是在历届政府的战略统筹以及重点扶持下,以色列军事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外销售才有今天的成就。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既是以色列军事工业的资金、技术重要来源地与产品销售市场,也是制约以色列自主军售的主要障碍之一。商业智慧引导下的以色列人艰难地寻求着平衡,在“低调”中,为自己技术先进、种类繁多的军品特别是“拳头产品”广拓销售渠道。

[1]李梅.兵之国:以色列的国防工业[J].兵器知识,2014(7):21-25.

[2]穆玉苹.以色列力争2013年军火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EB/OL].(2013-01-09)[2014-11-16].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30109/17623286.html.

[3]David A.Fulghum,Robert Wall.Israel pursues high tech despite war costs[J] .Aviation Week&Space Technology,2002(5):172-178.

[4]万安民,任翔宇.以色列军事工业日渐崛起[J].解放军报,2001-02-07(12).

[5][美]劳伦斯·迈耶.今日以色列[M].钱乃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119.

[6]唐保东.强兵富国的以色列国防工业[J].现代军事,1999(6):53-54.

[7]Phillip Ein-Dor,Michael D Myers,KS Raman.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ree small developed countries [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7(1) :162-168.

[8]张广林,蒋林波,李广义.以色列国防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J].国际航空,1998(12):24-27.

[9]王涛.解读以色列军事工业:受美国干预和掣肘[J].现代军事,2014(10):71-75.

[10]张海龙.以色列.不可小视的军火出口大国[J].环球军事,2004(6):24-25.

[11]刘卿,翟东升.以色列国防工业发展的策略选择[J].西亚非洲,2004(1):30-34.

[12]熊明峰.冷战后国际军火贸易大盘点[N].中国国防报,2001-03-30(4).

[13]沈威力.以色列国防工业崛起之谜[J].当代军事文摘,2006(5) :22-24.

[14]徐志提.以色列军火生意名堂多[N].军事博览报,2003-12-25(8).

[15]李大光.以色列军火:小国大生意[J].世界知识,2007(5):44-45.

[16]以色列秘密军火贸易空前繁荣加沙沦为武器试验场[N].参考消息,2013-08-19(6).

[17]马晓荣.名列全球第三的以色列军火贸易[EB/OL].(2009-12-26)[2014-11-16].http://arm.cpst.net.cn/gfjy/2009_12/261456512.html.

[18]陆洋.美国围堵中国军事发展:迫使以色列军火业告别中 国[EB/OL].(2014-08-12)[2014-11-16].http://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40812/18702949_all.html.

猜你喜欢
军火军售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3:52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环球时报(2022-05-28)2022-05-28 17:14:10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美对台军售不是为两岸再平衡
台声(2016年1期)2016-11-26 10:47:21
任意门
威牛修车通:只卖军火不上阵
创业家(2015年2期)2015-02-27 07:52:31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环球时报(2010-02-03)2010-02-03 12:55:02
美高官称继续对台军售
环球时报(2009-12-17)2009-12-17 12:54:58
台破获“最强军火走私案”
环球时报(2009-09-28)2009-09-28 1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