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了的土地”

2015-04-09 02:58
南方周末 2015-04-09
关键词:台儿庄赵家朝日新闻

南方周末记者 陈露 于冬

发自山东台儿庄、沂南

时隔七十余年,赵家欣老人时常借助放大镜翻起一份旧报:《台儿庄血战记》,1938年4月18日《星光日报》第三版的左上角,有这样一篇文章。

青春之年,赵家欣曾穿梭于台儿庄大战的硝烟之中。

激战正酣,来自世界的数十名记者来到台儿庄。修缮一新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珍藏着他们当年的作品。

响应党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大公报》范长江、《新华日报》陆诒和《星光日报》赵家欣来了;国民党中央社特派员曹聚仁夫妇也来了。不远千里,盟国的新闻工作者也纷至沓来:苏联塔斯社记者谷礼宾斯基,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阿两博尔德·希带尔,还有新加坡《星洲日报》记者胡守愚。

多国记者齐聚台儿庄。他们的报道,鼓舞了世界抗击法西斯的士气,他们的人生轨迹也被战争所改变。

“我很怀念他”

1938年4月,赵家欣23岁,入职《星光日报》不久,即被派往台儿庄前线。

“这是池峰城,我很怀念他。”纪录片《台儿庄1938》中,赵家欣拿着一张照片,端详良久。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池峰城,台儿庄守城将领。“人根本就不像这样潇洒,很憔悴,声音还有一点沙哑,眼睛都有一点红了。”赵家欣说,战场上的池峰城要比照片沧桑许多。

当时,池峰城部已与日军濑谷支队激战多日。同年4月3日,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也证实,“日军已经占领台儿庄的四分之三”。池峰城部队原本被要求拖住日军三天,却坚持了十一天。

眼看着,追随自己十几年的西北军兄弟消耗殆尽。池峰城却做出决定:炸毁浮桥。

“轰”,台儿庄西门口通往运河南岸的浮桥塌了,退路彻底断了。

坚持到6日,援军赶到,台儿庄战役由此出现转机。

1938年4月6日下午,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陆诒乘坐铁路手摇车而来,他们也见到了池峰城。《新华日报》的文章记载了当年的场面:池峰城指着一旁的稻草,用嘶哑的声音对范长江、陆诒说,“这里有几捆稻草,欢迎你们在这过夜”。

“炸裂了的土地”,《慰问台儿庄》一文中,范长江以此描述战事惨烈:砂砾、残壁、塌墙、弹坑……全部台儿庄的房屋,只有一座尚算完整。

这唯一完整的房子,有推测说,很可能是日军当时的停尸房。房内留有日军的一首打油诗,译成中文大意是,“四小时下天津,六小时占济南,小小台儿庄,谁知道竟至于这样困难!”

离开台儿庄时,赵家欣收到了池峰城赠予的战利品:一袋子日军弹药壳,一面膏药旗。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美国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在美国《生活》杂志撰文说。他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下台儿庄战役的惨烈,拍摄了一百多张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照片。

这些报道传至世界,激发了海内外空前的抗战浪潮。在欧洲媒体的口中,多运用“东方坦伦堡大捷”来形容台儿庄战役。“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的阴霾一扫而光,为前线捐款的激情,甚至蔓延到了美国的华人圈。

“让不同的东西成为一对”

武野武治,《朝日新闻》记者,与赵家欣同龄。他只是日本两千多名战地记者之一。

“新闻报道中传来的,全是打败中国军队的消息。这样就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这种疑问,(让我)想把事情弄清楚,告诉所有人。”两军激战,武野武治很困惑,他主动要求派往台儿庄采访。

《山东最后的据点 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几近陷落》,《京沪线敌据点溃灭》,1938年3月底到4月2日,武野武治等人发回的几篇报道,难掩得意之情。

好景不长。4月3日之后,日军伤亡人数陡增,武野武治的文笔间略显沮丧。日本军方却加强了新闻管制,刻意减少了日军的伤亡数量,这是为鼓舞士气,并让后方家属高兴。

“我当时一直是消极怠工,这样磨蹭下去,同样错误会重复多次,只想着不干了。”这让坚持客观报道的武野武治很不满。

4月7日,日军台儿庄大败。《朝日新闻》却仍在宣传日军获胜。日本投降后,武野武治离开了《朝日新闻》。

1948年,他在家乡创办《松明》新闻周刊,终生从事反战宣传事业:“‘对这个字,中国人大多想到的是‘一对,八九成日本人会想到‘对决。我想,支持以后世界和平的思想,不是让不同的东西相互对峙,而是让不同的东西成为一对”。

猜你喜欢
台儿庄赵家朝日新闻
安倍频频指责《朝日新闻》被批幼稚
台儿庄古城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虱子
喊门
《遇见另一个台儿庄》展示不一样的台儿庄
日本右翼围剿《朝日新闻》
这一次的勇敢,是放弃你
动物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