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生命的量变与质变

2015-04-09 22:14隽武
科学生活 2015年2期
关键词:黄教授仁济身体

隽武

编辑/一帆

2014年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们依约去黄定九教授家采访。

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位在上海仁济医院工作了56年的资深医学专家的不少情况。黄教授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心功能专业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上海老年医疗保健研究会理事,中国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会科学理事会会员以及六种心血管杂志的编委。入典于美国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第5版与英国世界传记中心的《走在前面的500人》(1993年),并被选为世界名人传记中心终身国际荣誉委员。

说到我国这位成就卓著的心内科专家,我们可以举出他在这一领域的许多独特贡献:他首先用中药苏合香丸治疗心绞痛获得成功,将芳香理气药引入冠心病的治疗;他创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治疗”方法,大幅度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他发明的“核酪”被称为我国独特的提高免疫力药物;他发现影响慢支、肺心病的气象因素,提出利用气象预报防止疾病的科学见解;他在国内首创建立射频导管消融术,先后被誉为“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开创了新途径”和“根治心律失常的丰碑”……

叩开黄教授的家门,精神矍铄的教授虽已83岁,但步履矫健,热情地邀请我们在客厅就座。我们发现,沙发旁的小桌上散放着中外著名画作的画册,看来黄教授是时常研读的。稍事寒暄,我们才知道,黄教授的父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郎静山先生齐名的上海滩三大摄影家之一,是我们同去的摄影师口中的祖师爷,有此家学渊源,难怪黄教授兴趣如此广泛。

我们希望黄教授对我们的读者讲讲他对健康养生的体会和见解,算是羊年新春前的祝词。本以为他会围绕他的专长—心内科—展开话题,但他侃侃而谈的主要内容,却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下面是他谈话的实录,一部分是他有关身体状况的量变与质变的思考,另一部分是他作为心脏专家对读者的一些忠告。我们将分两期刊出。

关于健康长寿的话题,报刊上、电视电台上讨论得非常多,如果是关于饮食起居该如何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我看也没有多大意思。我今天谈的是自己的思考,有些缺乏现在流行的大数据的支持,从医学上说,并不一定绝对正确,只是基于我作为一个老医生的观察和思考,可能是别人不大会讲的。这是首先要说清楚的,以免误导大家。

女性平均寿命为何高于男性?

首先,如何保持健康,如何活得更久,我觉得最要紧的是保持心情愉快。谈环境,不由你做主;说营养,大家吃得都不错,所以,心境好最重要。

现在世界上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要高,各国都是如此,这里总有道理。据我观察,有些比较穷苦的家庭里,年老的妻子操持家务很辛苦,营养也差,看上去瘦弱得很,丈夫则看上去身体还好一些。那么,为什么男性反而寿命短一些呢?我看大概由于男性要挣钱养家,要面对社会处理种种事务,压力比较大,委屈比较多。女性则很节约,好的都要省给丈夫、儿女,家务繁重,但她心甘情愿。所以,压力和委屈这种心理状态也许对人影响很大的。我打个比方,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如果觉得他的公司的业务开展很艰难,前途渺茫,只是勉为其难,由于种种原因在硬撑着,那么,这位公司领导的身体状态肯定越来越差,甚至会垮掉。我想在这种状态下,身体上会发生某些变化,只是医学上还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而已。几十年前,我们对抑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缺乏认识,现在才知道其实此时人的大脑或血液中已经产生了某种变化。

有一种急性心脏病叫“心碎”综合征,就是某些患者突然受到精神上的重大打击后出现的心脏事件。在超声波下观察,竟发现患者的心尖部在心脏收缩时呈气球样突出,说明心尖部的这块心肌此时不仅毫无收缩之力,而且已经松弛。待震惊过去后又会渐渐自愈。科学研究发现,精神上的紧张、压力或抑郁可以通过肾上腺素的刺激,使心肌耗氧增加,而冠状动脉反而收缩,加重了心肌缺氧的程度。精神压力和抑郁也可使血压升高,并使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的功能失调,引起和促使代谢综合征加重,也可以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紊乱。这些因素都可使冠心病的病变加重。也就是说,无形的精神刺激可以造成身体的有形变化。所以,精神愉快对健康长寿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认识生命的量变和质变

下面要讲的纯粹是我的思考和想法,不一定正确。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人活到‘9是一个关口。”意思是说,人活到69岁、79岁和89岁等时,那一年的生命风险很大,90多岁也是如此。甚至有种说法,到90岁最好不要庆生,或者瞒掉一岁,明明90岁,对外声称89岁,等等。在我刚刚当医生时,对这些说法也很不屑,觉得纯属迷信。但随着我的从医经历越来越丰富,对病人的观察了解比常人要深入一些,慢慢就发现在这些年龄上健康出问题,甚至离世者确实比较多。于是,我认为值得思考,要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

首先,我从自己的亲身经验着手分析。我在仁济医院已经工作了50多年,我们医生刚入行时都要经历担任急诊夜班医生的相当长的过程。当时我20多岁,在仁济医院的急诊室值班时,只有一个医生,就要管整个急诊室,很忙。早晨下班后,还要学习,做别的工作,或者偶尔也去玩,但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到30多岁时值夜班,就觉得有点累了,40多岁更差,上了50岁就更不行了。50多岁时,我们有时也要到急诊室值班,我清楚记得有这样一件事。那时已是下半夜,我为病人量血压,但量了几次,都是到血压计读数将要到底时,我竟然都因为打瞌睡而未读到数字。我说这样不行,就请病人站着,请他家属拿着血压计,我则站着看血压计,但同样到血压表读数将要到底时,我竟然睡着摔倒在地!还有一次,急诊室夜班结束后回家,在公共汽车上也因睡着而跌跤。

其次,在医学上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人在25岁时精力和体力达到顶峰,当然,人各有异,顶峰期会有早有迟,但大体上如此。然后,按照我们的临床经验,每长一岁,你的心肺和肾脏等的功能,大体上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那样,过10年就下降10个百分点。下降1个百分点也许你没有感觉,但下降10%,你就会有明显感觉了。到45岁和55岁,分别下降20%和30%,你就会觉得体力和精力下降很明显了。这样就能解释我刚才所说自己的亲身体会,到50多岁值夜班就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往下推理,到65岁开外,要下降40%,好像还能做点事,但要再加码,恐怕就勉为其难了,因为从医学上说,你的心肺、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都大不如前。所以,我们如果横向比较,许多国家的退休年龄规定在65岁左右,其实是有依据的。而当你75岁时,正好下降50%,下降一半,也就是说按照自然规律,你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从出生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75岁左右也是一个关键点。这样再往下推理,人到90岁时,就意味着你心肺、肾脏等的功能,下降三分之二,只剩三分之一。这时从我们医生来看,这些器官就会发生功能不全,或者发生某些故障,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问题。这里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每年精力和体力有一点点下降,但你并不觉得,但积累到10年、20年以至30年、50年,就形成了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的质变。到90岁时,因为下降三分之二,更是一种质变,而且接近身体功能失去代偿的边缘。

总之,人到了老年,本来就是一点点在走下坡路,当身体功能处于质变阶段时,不太稳定,如果再遇上某个因素,比如,感染、高血压、肿瘤或者情绪受打击,等等,就会引发危机,造成严重后果。等到不稳定的质变期过去,身体又进入量变阶段,变化速度慢,人容易适应,身体状况也就变得平稳。在旁人看来,好像到了“9”是个“关”,度过了就安全了,其实可能是过了10年,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原因。就好像我们做化学滴定酸碱度实验一样,滴到pH6,直到pH6.9时,指示剂的颜色不变,一到pH7,颜色立刻就变化了。

所以,如果这个规律能够成立,我们就要研究,在从量变到质变时,你身体的哪些关键部分,比如,基因染色体、端粒等有无变化,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身体的哪些细胞和器官可能发生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安全度过质变期。而在量变时期,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质变,在保健方面又应当注意哪些。当然我现在只是思考这些问题,但研究证实要靠年轻一代去完成。

总之,我认为中国人的关于“九”是个关口的说法很有道理,而且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容小视,也许能指导我们从大自然的规律中找到“享受天年”的好办法。

在我看来,变是自然界的规律,“通”是生命运行的关键。你看:心不跳,生命终止;呼吸停止,氧在体内不再流通,生命终止;水的流通更是生命运行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健康长寿,就要从“通”字着手。(待续)

猜你喜欢
黄教授仁济身体
便捷的交通让生活丰富多彩
血脂水平对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分析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