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辉辉等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技术方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的核心,是环境影响评价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方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开发设计的意义、原则、思路入手,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岗位及工作过程的职业要求为依据,系统地探讨了该课程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开发的课程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及论证优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 项目化 课程开发设计
课程就是为某个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有序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在很多发达国家像英美,可以没有专业,但不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没有教材,但绝不能没有课程,所以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项目化课程是为应对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需求的结果,是职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产物。项目化课程以联系论、结构论、综合论、结果论为理论基础,它是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以项目为参照点组织内容的课程模式。它不同于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CBE课程,它不是单纯以知识、技能教学为目的,不单是教学方法、手段层面的改革,它应当包含知识、技能、任务和产品(或服务)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发方面,邱梅等人在基于工作过程这一点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方法》(以下简称《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意义、原则、思路、内容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环评导则与方法》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过程、目标、内容、实施与优化,以期为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同类课程的开发设计等提供参考、借鉴和依据。
1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意义
《环评导则与方法》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环保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培养高端高素质的环保技术、技能人才意义重大。但是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与学习的难度较大,在高校课程改革中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但取得的成果不多,实际效果不明显或者难以推广。在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课程开设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生、本科层次还是专科、高职层次,课程设计都过于理论化、知识化、教条化、程序化,与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日新月异的技术体系发展不符,导致出现教学过程、实训实习与现实环境、工作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甚至发生引用文献废止、技术内容过时等情况,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开展《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的项目化设计,通过对工作过程及岗位要求的分析,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指标,对指导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原则
课程开发设计既要考虑课程的特点,也要考虑教育教学的层次,还需要结合课程对应的实际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需求。通过综合分析以上这些因素,确定《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应用性原则
《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对应的职业领域是环境影响评价,它属于第三方盈利性中介技术服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对《环评导则与技术方法》课程所涵盖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政策的应用,是一个把抽象的技术体系与现实的委托项目结合起来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环评技术的学习、领悟到项目的实际应用之间跨度较大,应用性非常强,不容易把握。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应用性原则这个因素,通过项目化来缩短技术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2.2职业性原则
《环评导则与技术方法》课程涉及的内容不像物理、化学、经济、医学那样,有较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它主要是对环境保护相关学科知识、技术的应用,其本身的基础知识比较少,而且直接对应职业岗位,需要与具体工作结合才能显现其特性。就像计算机软件一样,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具体的对象结合才能表现其价值。因此,在《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的开发设计中,应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项目化,以培养学生熟练开展具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能力。
2.3实践性原则
《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教学是以学生实践为目的的,为了让学生将技术与项目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项目实践经验对以后的工作很重要,没有一定的实际项目经历,很难进行技术与项目的融合。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都要求必须具备一定时间相关工作经历的人员才能参加考试的原因,也是很多企业将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作为职员招聘条件的原因。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将真实的环评项目开发设计成课程教学项目,使课程项目化设计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2.4开放性原则
基于《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的特点,该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依托于对真实工作项目及其过程的分析、开发。而应用于课程的真实环评项目主要源自于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的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以及合作企业提供的素材资源,然后通过校企合作完成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但是不同的项目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也不可能一个项目涵盖所有的技术应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广泛地收集项目素材,为课程项目化开发选择合适的真实项目依据。
2.5综合性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除了要应用本身的技术内容以外,也需要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识图与制图等多个科类的知识、技能的支撑,而且真实环评项目会涉及到不同的业务领域时,比如化工、冶金、水利、交通等的建设项目,还需要了解这些项目领域的知识,所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以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与方法为主线,对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故在课程设计时,要为其他知识、技能找到切入点,并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融入设计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3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思路
《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秉持“技术服务社会、实践融入教学”的理念,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将教师在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中主持过的典型环评项目进行课程特性与环评技术特性的融合,分解成项目分析、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影响预测、环保措施、环评文件等七大模块,构建并设计成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具体思路是“职业岗位分析→课程目标定位→典型环评项目遴选→课程资料整理完善→按照七大模块进行课程内容的构建与项目化开发设计→组织实施→项目化课程论证与优化”。
4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内容
4.1课程目标定位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岗位及工作过程的职业要求分析(见图1),确定《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标,如表1所示。
4.2课程内容开发
4.2.1典型项目遴选
作为课程教学素材的典型环评项目的遴选,须以代表性为准则,选择的项目要具备时效性、技术应用覆盖广、项目资料完整、报告文本规范、方便教学实施等特点。一个项目很少能同时具备上述特点,所以一般情况可以选择多个项目,以其中一个项目为主体,其他项目进行技术补充。因为环评工作项目在环评资质范围中被分成了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医药、冶金机电、社会区域等11个类别,而且各个项目的技术复杂性、工作难易程度差别较大,比如涉及现有工程、存在依托、环境保护要求高、中试项目、方案比选、水土保持等情形,所以在遴选项目时,可以分别按照项目类别、难易程度和复杂性进行多组遴选。
4.2.2资料整理完善
项目遴选完成以后,要按照课程目标定位、教学要求和环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素材、项目资料的补充,并按照七大模块进行分项整理完善,以便顺利开展课程设计。
4.2.3课程内容设计
设计的过程主要是把真实项目与技术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按照教学要求开发设计成课程教学项目(任务活动),它包括技术内容的构建、教学项目的开发等环节。
(1)技术内容的构建
《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的技术内容是以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岗位分析为依据、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为参考构建的,构建思路如图2所示。
(2)教学项目的开发
在构建了课程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典型环评项目与技术内容进行融合,以技术内容为核心、以典型环评项目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素材资源为补充,按照七大模块开发课程教学项目(任务活动),详见表2。为了便于教学实施,还需将教学项目按七大模块整合成教学项目(任务活动)设计单,明确每一个模块的课时分配、教学要求、技术导则与方法要点、资讯与素材资料、分项教学项目(任务活动)、过程记录、考核评分、知识链接、技能拓展以及相关的注释等内容。
5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组织实施
5.1组织实施的条件
《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设施、专业教师和管理机制等条件配套,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
5.1.1教学设施
《环评导则与方法》课程项目化教学需要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配备电脑、多媒体、环评软件、绘图软件、照相机或DV、手持GPS等工具,开发有足够的课程教学项目,并有稳定的用于课程开发的真实环评项目来源,所以最好能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设施,以保障教学需求。
5.1.2专业教师
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一个体系上升发展阶段,是一项受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咨询服务工作,目前来说政策发展较快,技术更新比较频繁。因此,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实际项目工作经验,有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有项目资源的储备,还要经常参加环评项目实践、新技术培训,及时把握行业发展的动态,以保障课程开发设计的时效性和持续更新。另外,由于教学任务较重,除了主讲教师以外,还需配备辅讲教师。故最好能组建由主讲教师、实训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共同实施。
5.1.3管理机制
因为每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教学过程须实行开放式管理,除了正常教学安排以外,还要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可资利用的学习条件,如文献资料、网络资源、项目资源、实践场所等。
5.2组织实施的办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教师分发课程教学项目(任务活动)设计单及项目的基本素材资料,并进行项目介绍、技术要点解析和教学要求的说明;
(2)学生以每组3~5人为宜进行项目分组,由项目组长领取项目任务、分配组员工作,然后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可以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咨询教师,按照设计单开展项目工作,完成并提交项目文本,开展成果汇报;
(3)然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批阅,结合教学过程、指导情况等进行项目考核和点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信息。
5.3课程的考核评价
5.3.1考核方法
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个部分。过程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完成提交材料的情况、项目过程的文本质量、学生汇报成果的情况以及项目工作过程体现的综合素质等。结果考核的内容包括项目环评文件质量、评审报批情况以及课程考试。
5.3.2评分标准
课程按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过程考核30分,结果考核中项目环评文件报告质量、评审报批情况30分,课程考试40分。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学习态度:3分
遵守学习纪律,服从项目工作安排和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课程项目。
(2)完成提交:3分
对岗位工作认识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效率较高,及时、完整地提交了项目文本。
(3)文本质量:15分
按课程项目设计单的要求完成课程项目模块,文本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符合技术导则与方法要点的规定。
(4)成果汇报:3分
PPT制作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表述简洁、容易接受,解释和回答问题准确、合理、有据。
(5)综合素质:6分
掌握了课程项目要求的知识,操作技能熟练到位,养成了较好的职业态度,有较完整的项目资料储备和项目工作记录。
(6)报告质量:20分
内容完整,技术应用到位,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技术要求,装帧规范,及时提交。
(7)评审报批:10分
材料准备充分,汇报过程流畅,举止得体,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解释、回答到位,专家建议及意见记录清楚,理解到位;能根据评审要求进行报告修改,制作修改清单,并报批、存档。
(8)课程考试:40分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出题考试,按照试卷的评分标准进行计分。
6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论证与优化
根据课程项目化开发设计的组织实施及其过程、效果分析,一边实施一边查找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调整典型项目的遴选机制、课程内容构成及顺序、组织实施及考评的细节,逐步达到课程设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1):3-6.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9):5-11.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2.
[4]邱梅,付正祥,段琼.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49-51.
[5]湛灵芝.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7):71-72.
课题资助:院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方法》项目化课程开发”(负责人彭辉辉,12JY00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开发”(负责人湛灵芝,7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