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而生活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活动的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文学创作是生活的缩影,同样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灵魂和主线,是作家创作作品的灵感,作家就是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
情感文学活动作用文学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文学是乏味的,文学就是生活的再现,就是生活的缩影,文学创作就是作家情感的抒发,是对生活情感的升华,这需要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领会。可以说在文学活动中,情感贯穿于文学创作活动的始终,是文学活动的主线,作家恰当利用情感活动,是开展文学创作活动的关键。
一、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一)情感对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
情感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学作品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所以,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创作。情感具有推动和促进文学创作的功能,大多数的文学创作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激发灵感的,生活中的人、事、景是触发创作者灵感的导火线,当创作者的情感通过生活中的某件事或景被触动,创作者就会以文学的形式将情感宣泄出来,达到心灵的平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引用古罗马诗人尤维利斯的诗句:“愤怒出诗人”,深刻表达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当然,诗中的“愤怒”可以作更宽泛的理解,指的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怒”的情感。所以,情感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在情感动力的驱使下,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凡一些著名的文学创造都有其情感触发的渊源,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鲁迅为什么要塑造阿Q这样的人物形象,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深深触动了鲁迅的心灵,阿Q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正是当时国民性特征的表现,鲁迅想通过文学作品把他表现出来,是对当时国民思想的批判和惋惜,表达了鲁迅作为文学巨匠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情感在文学创作中起着组织素材的作用
文学创作除了要有情感的体验以外,还要有组织材料的能力。而材料的积累除了是具体可见的表面素材以外,重要的是作者内心的情感积累,平时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场景,或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有可能成为文学创作的良好素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描述父亲背影的情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这篇文章是作者朱自清追忆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讲述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后,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奔丧。办完丧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则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现在的南京市浦口区惜别的情景。可见作者当时对父亲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刻,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只是将当时对父亲情感和一些有关素材组织起来,成为了不朽的佳作。
(三)情感为文学创作的想象奠定基础
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也是文学创作者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文学创作中想象并不是凭空的随意臆想,必须具备情感基础,在情感方向的指引下去展开想象的创作,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不乏采用想象的手法来抒发情感的。例如,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在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夸大了事物外在形象,突出事物的某种性质、程度,借以抒发自己强烈情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正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和想象的手段,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所以,文学作品的情感需要借助恰当的形式来表现,而恰当的形式往往与作者的情感和相应的艺术手法相联系的。
(四)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所以说情感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情感都是相通的,具有一致性和审美性。在某种程度上,情感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反过来事物的发展也会影响一个人情感的产生,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情感活动的再现,是将一个人内心的思想活动通过作品的形式再次展现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将自己的简单情感经过了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转化成了具有普遍性和鲜明性的艺术情感,所以说,艺术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升华,文学创作又影响着艺术情感的提升。
二、如何培养情感,发挥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创作文学作品需要情感的培养和激发
平时我们看到的数学作图、宣传话等作品,尽管在使用方面有其科学的实用价值,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缺乏审美感,不能从心灵上使人感到震撼。而当我们看到郑板桥画的竹子,齐白石老师画的虾,欣赏到朱自清的《春》等艺术作品时,都有一种撞击心灵的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审美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融入了情感的成分,能让人的精神产生美的享受。所以,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需要激发和培养作者的情感体验,而这需要作者用心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灵感,如果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就不可能有创作的激情,难以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笔下“少年闰土”的形象正是作者在生活中善于挖掘,懂得体验的结果,在作者笔下将“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纯真、热情的形象跃然于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喜爱之情。
(二)文学形象的核心需要情感的注入
文学创作需要情感,文学形象是文学创作中的焦点,它是作家情感的集结,将作家的情感体验和文学形象的外在表现融为一体。《红楼梦》中各种人物形象是作品的化身,是作者情感孕育的结晶,可以说曹雪芹的真挚情感在各个人物形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是生命与情感的泉水浇灌出了《红楼梦》这朵艺术的奇葩。文学形象只有注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才能变得有活力,充满灵性。所以,杜甫在诗中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要想让文学形象真正地活起来,就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在《水浒传》中一个个有血有肉,人物鲜明的形象,正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都将其注入了不同的情感元素,贴近生活,才显得有张力。
(三)在文学鉴赏中,文学作品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带着情感去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才能真正体味文学作品的魅力,真正领会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是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化,鉴赏文学作品需要深入到作品的本质,去领略作者的情感状态。反过来,文学鉴赏又能提升人们的文学修养,感染着读者的精神世界。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正是抒发了作者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开头第一节,诗人通过街灯与明星的相互比喻,把人们引入飘渺的夜空,激发起我们无边的遐想。二至四节,诗人尽情描绘了想象中天上街市的情景。连用了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那美好生活情景的向往之情。在那美丽的天街,既有“世上没有的珍奇”,还有许多像牛郎织女一样的情侣在自由闲逛。诗人甚至还能举出证据来证明:你看,天上的那朵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短短的几行诗句就能把人带到遥远的天外,使你的思绪也随着作者的情感去翱翔,这主要就是情感的作用,因为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被诗歌做描写的意境所感染,使我们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三、不同的情感状态对文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从情感的变化过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探讨
(一)感觉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基础,对文学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觉情感指的是一个人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事物状态的初步感知,是事物进入到人的思维模式中的第一步,是一个人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的基础,有了感觉情感才能更深入地去挖掘事物的本质,所以,感觉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基础,它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感觉情感是文学创作的眼睛。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文学创作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对于生活素材的提炼,主要靠的就是感觉情感的认知,作家要具有在生活提炼情感素材的能力,只要用发现的眼睛去感悟生活,文学作品就在生活中。如果朱自清不是带着感情去用心观察“父亲”的一举一动,就不会写出感人至深的《背影》。曹雪芹也是在自己经历了家室起伏的巨大变化以后,看到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才写出了不朽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所以,感觉情感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步,作家要用好感觉情感,去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
2.为文学创作提供首要材料。文学创作的素材主要是靠作者平时的积累,靠作者感觉情感的认知,没有对生活的正确感悟,也发现不了文学创作的素材,只有心中有了情感的认知,有时会在刹那间产生创作的冲动,完成一部作品,这还要靠作者的感觉情感和社会生活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作家的创作情绪。
3.感觉情感有利于激发文学创作的愿望。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文学创作者在受到情感的碰撞时,更有利于产生创作的灵感。感觉情感是触动创作者情感的关键,有利于激发文学创作的愿望。著名作家余光中一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渴望统一,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面对台湾海峡,心情澎湃,情感激昂,创作了令海外游子传唱不息的《乡愁》。所以,感觉情感对于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内容情感是文学创作中感情的升华
所谓内容情感就是在感觉情感的基础上,对事物认识规律和认识活动的进一步加深,对所认识事物感情的加工和提炼。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创作的灵感和冲动,也需要认识和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感而发,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认识和感情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必须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由一开始的陌生到熟悉,由个体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发展,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加上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作品就会形成。而在此过程中,内容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逐步将感觉情感充实、补充、升华,丰富了感觉情感的初始印象。试想,感觉情感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只是吸引了作家创作的眼球,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否则,在感觉情感认识的事物就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各种交流的工具又很发达,每天发生的新闻层出不穷,处处都是,但是,能够真正将此中事物或情感存放在认得到大脑中的确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内容情感来发挥作用,将通过感觉情感过滤的有价值的知识,储备到人的大脑中,使之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当作家什么时候需要的时候,这种情感的知识储备就会派上真正的用场。所以,创作者平时应注意内心内容情感的丰富和积累,如果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是无动于衷的,怀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就不会有创作的意识。随着创作者生活阅历的加深,头脑中内容情感的积累,一旦有了感情的触发点,触动创作者的心灵感应,作家的情感就会通过作品而宣泄出来,罗贯中如何能写出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并不是作者一时的兴趣爱好,而是作者对生活的阅历和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感情生活升华到了应有的高度,才写出了文明中外的佳作。所以,只有经过丰富知识的积累,充沛的感情积淀,人的创作才能才可以被激发出来。
(三)形式情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载体
在内容情感的积累过程中,感觉情感一旦被触发,创作的灵感就如同泄洪的柞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作者于是将内心的情感和现实的生活完美地有机接起来,根据时代社会,在感情色彩上,要么歌功颂德,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讴歌人性的真、善、美,这种将思想情感转化成物化的形式就是文学作品,它是文学创作的最后形式,通过塑造形象、展示画面来反映生活。
形式情感是文学作品的反映。文学作品归根结底是通过文字来展示作品的艺术,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是文学作品的方向和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会形成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这是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长期实践和积极演变的结果。例如,散文的形式就和小说的形式不同,诗歌的形式就和自传体的形式有所不同,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内容上可能有所变化,表达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但同样都是情感的真实表达。例如,描写春天“雨”在朱自清的眼里“春雨”是清新的,朝气蓬勃的。它“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而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里“春雨”却带着浓浓的哀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四)情感对艺术形象创作的作用
文学艺术的载体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展现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的。每一位作家在表达情感时,都需要艺术形象来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可以说,情感的表达需要艺术的创造,艺术的完成需要形象来支撑。所以,情感对于艺术形象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感是作家塑造形象的基础。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并不是在感觉情感的触动下,立刻就能立竿见影地塑造出一个人物想象,他需要再运用内容情感来升华提炼,而在升华和提炼的过程中,作家就会用到生活的阅历,在自己的头脑中存在的,印象深刻的情感特征,作家再通过加工、丰富,让这些东西再“活”起来,成为文学作品的鲜活形象,而这些材料的组合需要情感的引导。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塑造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其形象鲜明,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是这一阶层女性形象的写照,是在旧社会的摧残和压迫下艰苦生活的女性的真实反映。
情感不但可以作家将内心保存的情感引导出来,而且,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色彩融入到文学形象中,使文学形象在作家的雕琢下更加丰满和鲜明。例如,老舍笔下的车夫“祥子”的形象为什么能够栩栩如生,感染广大读者,就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就是平民出身,他在老北京的大杂院中长大,从小就接触商人,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旧艺人,巡警等下层平民,对这些人生活和心理非常熟悉。所以才写出了《骆驼祥子》。老舍也说《骆驼祥子》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钟爱的一个,每当他谈到祥子的时候,总好像不是他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他的一位至亲好友,实有其人似的。
总之,文学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反映,但是,文学又高于生活,它不是生活的机械反映,而是融入了作家浓浓的情怀,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是作家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要用心去生活,用情去感悟,才能发现生活种种处处都是文学情感。
参考文献:
[1]鲁枢元.文学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吴中杰.文艺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阎嘉.文学理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5]冯永朝.略论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J].集宁师专学报,2006.
[6]张必鸣.论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多重性与重要作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1983.
[7]鄂亚彬.文学创造中情感对创造艺术形象的作用[J].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