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恩泽
在传统的认知中,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是北洋时代的标签。连年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深重的苦难,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但在这黑暗之中真的就没有一丝希望,一点曙光么?
堪比春秋的百家争鸣
北洋政府时期堪称自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学说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古老的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君主专制,给封建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新文化新思想也开始为社会大众所了解;二是政府的宽容政策给了各种思潮生存发展的空间,这是新文化运动能够轰轰烈烈进行的重要原因。虽然北洋政府总统、总理的更迭如同走马灯一样,但是无论袁世凯还是段祺瑞以及后来的徐世昌乃至曹锟等人,他们都没有太多的去干预和控制思想文化。如果他们像清朝搞文字狱一样进行文化专制,那么后人也就见不到鲁迅先生那些尖锐的批判文章了。所以说北洋政府在文化政策上还是值得称道的。最起码《新青年》上的那些文章没有被禁止刊登。
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教育可以说是历史上教育最好的时期之一。各路军阀虽然整天你争我讨,但是他们对于教育都比较重视,而且在教育事业上的用人也不拘一格。当时的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蔡元培在北大校长就职典礼上的演讲。众所周知的是这篇演讲拉开了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序幕,并对当时的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当时,蔡元培是国民党的党员,是北洋政府的政敌。而北洋军阀能让自己的政敌当最好大学的校长,不得不佩服那些军阀们的容人之量,也任人唯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一时期陈独秀曾担任北大的文科长,也就是说北洋政府每月发工资养着陈独秀来批判自己。除此之外,北洋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是巨大的,看过《恰同学少年》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师范院校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提供免费的校服和伙食。那些军阀打得昏天黑地,但他们却没有把教育经费用来买枪买炮,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那个时期的学术自由、大师辈出也是一大佳话。那个时代的确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至少在教育上,当时的中国是可以孕育出大师的。
民主实践的坚守
皖系军阀段祺瑞一生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即拥护辛亥革命逼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复辟和讨伐张勋辫子军。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对于民主共和的一种坚守。再说直系军阀曹锟,虽因贿选大总统而臭名远扬,当时直系军阀把持北京政府而想当大总统的曹锟并没有用武力逼国会屈服,或者直接解散国会,而是利用贿赂来拉拢议员。虽然贿选是肮脏的手段,但曹锟至少没有明目张胆地破坏民主制度。而“三一八惨案”的发生则体现出民主实践中的曲折,但曲折中也是有希望的。当段祺瑞作为国家执政者长跪在死难者面前,并因此终身食素,深深忏悔的时候,可以看到这种希望的光亮没有被黑暗吞噬,可见,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希望的象征。所以说北洋时代的民主实践是在挫折中坚守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北洋时代并不是完全黑暗的,它有许多值得称赞之处;北洋政府并不是无能的,它为中国的发展也做了很多积极的事情。历史应该全面客观,不应该有书有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