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2015-04-08 20:5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实验室实验教学

陈 琳

(成都学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0106)



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陈 琳

(成都学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0106)

实验师资队伍作为高校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支撑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如何将高校实验师资队伍打造成为素质优、水平高、能力强、结构合理,正是目前各级各类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困扰当前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瓶颈,并就如何解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验师资; 队伍建设; 实验室; 实验教学

0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探索,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个转变历程当中,教师的素养与技能不能忽视。在高校内涵建设中,教学质量是根本,而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起着决定作用。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实验师资队伍是核心,它不仅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高校科研的生力军。它对于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质量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目前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以全国3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校均实验室专职实验人员不足36人,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80%以上,近30%的实验师资没有学位,学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占40%。实验师资总量少,层次不高,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1]。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实验教学观测点,专家投票合格率为84.66%,位列40个观测点的第30位。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2]。专家呼吁:“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比更为迫切”[3]。

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障。所以,要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术一流的师资队伍[4]。

1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分析实验师资队伍现状是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而深入分析导致当下实验师资队伍出现问题,不仅有利于找准问题,也更是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在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理念、政策方面。

1.1 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1) 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高校长期存在着只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和实习的情况。某些高校仅仅把实验技术人员作为教学辅助人员看待,薪资低、待遇差、职称评定难等因素使这些实验教师不能够安心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由于学历、待遇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许多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都不愿意安心从事实验室工作,造成实验师资队伍既无活力更缺乏创新能力[5]。导致实验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2) 对自身岗位认识不足。受传统认知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人员只看到了一些表面因素,如薪酬待遇不如其他专业教师,职称晋升通道不畅、评定困难,缺乏专项科研项目支撑、科研资金较少。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仅愿意完成自己的本职日常工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其他工作漠不关心,对实验教学改革不积极支持及相应的奖励变得毫无兴趣,缺乏创新意识。

同时,有不少高校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实验教学工作被边缘化的现象。无论是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学术型大学,还是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大学,或者是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型大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都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2) 重硬件,轻软件。近些年来,高校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扩大实验教学场地、增加实验教学人员等。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实验室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提高;实验室整体结构、水平及技能得到了较大地改善。但是,目前实验室整体发展还不够协调,仅针对实验室建设而言,实验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投入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实验室发展的软件却没有及时跟进。如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师技能、实验内容课时等安排还不够完善,有的甚至还出现实验教师不会使用实验设备仪器,导致学校购买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成为摆设,造成浪费[6]。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当中,软件建设的核心是人,应该把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建设来抓。而一些高校师资管理者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学历学缘、技能水平、职称结构等不够合理。

(3) 重使用,轻培养。不少学校简单把实验开出率作为唯一指标。在实验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外聘或理论课教师必须带实验等措施,暂时化解实验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专任实验教师队伍,学校对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实验项目开发与创新等均缺少系统和长远的考虑,实验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7]。国外高校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有明确规划,有的国家甚至是通过立法来加以规定。如德国下萨克斯州高教法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明确的要求,其规定: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理工科的教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75,经管类为1∶0.5。同时,鼓励有企业工作经历、学历符合要求的工程师,积极申报高校的实验技术岗位。

1.2 实验教学理念落后

(1) 实验理念相对落后。目前,高校缺乏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师资人才,实验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对实验领域的理论学习溃乏,直接造成了理念落后、行动滞后[8]。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的理念和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等诸方面。与国外高校的实验教学相比,目前的实验师资队伍对实验教学的总体驾驭能力不足,缺少创新。如:在上实验课时,我们的实验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把尺,讲得非常细,但是,对学生进实验室前准备工作要求不高,缺少对学生自己做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

(2) 对实验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实验内容上,缺少真正意义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只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对实现结果的过程分析。实验室建设盲目遵循一人一台套的要求,缺少“少台套、大循环”和现代的“坊工厂”(workshop)的建设理念。实验室管理上缺少开放意识,没有能把实验室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实验室空置率高。过分注重所谓的规划教材的选用,过分注重通用实验项目的选择,缺少立足本校和本专业的实验设计及校本实验教材,过分依赖所谓的“傻瓜”设备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方式枯燥、方法单一,缺少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1.3 政策不科学

(1) 职称评定设置不合理。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区别于专业教师,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途径、学习培训以及薪酬待遇等方面和专业教师序列差别很大,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9]。目前,高校中实验专业技术的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相当于副教授,实验教师向上发展空间不足、上升通道不畅。有些省份允许高级实验师转评副教授后,再评教授。但是,这样一来导致了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流失,助推了实验教学队伍的不稳定。

(2) 考核评价不太科学。有的学校忽略了对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创新方面的工作要求,在绩效工资考核时,一味参照理论课教师的管理模式,挫伤了实验教师深层次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3) 管理架构不够明晰。在学校管理层面,多数高校都实行校、院两级双层管理,有许多行政职能部门都参与管理,如教务处、科技处、国资处等;学院也有许多院系部门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多级管理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处理这些复杂的管理关系,工作管理制度的繁琐致使其工作效率下降,对学校管理制度不满、抱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验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10]。

2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2.1 统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1) 将实验师资纳入学校整体统筹。高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大学,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是以高水平为目标的,就必须要具有高标准的实验教学条件,要必须有专业素养高、技术水平过硬的实验师资队伍。在高校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认知、动手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在诸多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也就是说,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是真正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也是创新教育能否成功的支撑要素。

(2) 以制度保障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管理者应进一步统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要将其整体归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当中,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制定有关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职称评定等相关管理文件。重点规划强调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对实验师资队伍的人员数量编制、学历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均做出详尽的规划。拓宽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途径与数量,鼓励教授等高职称人员担任实验教学带头人,选拔和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来实验室工作,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对有志继续深造的现有实验技术人员,要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和配套政策,与专业教师一样,每年要有相关的培训实习机会,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能力[11]。多多引导优秀专业教师经常性参与实验教学或者担任实验课程负责人。

(3) 充分发挥实验师资积极性。根据实验教学、科研等不同任务和岗位需求,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定编定岗,合理设置技术岗和管理岗人数比例,鼓励相互学习和交流,技术能力特别突出的工作人员应该放到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业务岗位,充分发挥其才能,用待遇留人、用条件留人、用机制留人。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专门增设教授级岗位或者其他特殊岗位。在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安排时,要打破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分,使他们无论在实验教学还是理论教学过程当中都能非常出色地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12]。充分调动教学中各个序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各岗位教师的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优化实验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

2.2 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1) 提高实验人员的实践能力。实验师资队伍在高校都被当作教辅人员,是校内教学工作的“二线人员”,地位不受重视。然而,事实上实验教学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往往比较高,因为其不仅要熟悉与实验课程相关的理论教学体系、所涉及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还要做好实验前的仪器设备检查准备工作,甚至还要协助理论教师做好管理工作,所以加强实验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13]。

(2) 健全实验师资队伍的引进机制。在源头上就要严格把控实验师资队伍的质量,以标准建设入手,从一开始的实验师资队伍招聘就要严格实行公开、透明的招考制度,对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工作动机、思想动态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坚决抵制任人唯亲。在招聘过程中,要把那些专业知识广泛、实际动手能力强、且真正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好苗子选拔补充到队伍中来。

(3) 积极搭建各种提升平台。实验技术人员除了自身综合素质要提高以外,学校还应该提供更高平台鼓励实验教师走出去,多参加知名高校举办的各类实验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学习、交流经验,开拓眼界;也可以请业界名师来学校讲学,实地传授实验教学的经验得失,这也是提高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鼓励实验教师探索“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校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以及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或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4]。

2.3 增强实验人员服务意识

(1) 增强服务意识。由于之前实验技术人员学历、职称等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的缺失,很多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等,能参与其中的实验技术人员比较少,能主动参与其中的就更是寥寥无几。改革创新永远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实验人员只有积极投身到实验教学的改革中,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学校要鼓励设立与实践教学改革相关的研究平台,要开拓思路,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络,指导并服务于广大实验人员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2) 提高自身竞争力。学校要充分调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建立起科学可行的管理体系,有效调动实验人员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应鼓励、聘请一些高职称教授到实验室工作,担任重要岗位;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项目适当地向实验室人员倾斜,让实验技术人员都有机会参与其中[15]。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充分利用实验室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多动手、多学习,直接参与研究性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4 构建新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1) 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鉴于实验工作区别于其他教学工作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且学科专业不同的实验室,其工作的性质和方式也不同,不能也不可能用唯一的考核方式和标准来进行考量。因此,学校应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实验室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仪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大型仪器的维护、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等都可以纳入考核体系[16]。同时要把考核结果与聘任、奖惩、晋级等切身利益挂钩,激发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

(2) 出台激励措施。通过出台措施肯定实验师资队伍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传统上实验教师只是教辅人员的状况,使他们从思想上认可实验教学岗位同理论教学岗位以及科研岗位重要性是一致的,在这个岗位上一样可以干出非同寻常的成绩。其次要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审上不能与理论教学教师要求相同,实验教师的职称晋升应更多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工作的表现[17]。依据实验室工作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只面向实验教师,如:实验教学成果奖、大精设备使用效益奖、先进实验室以及优秀资产管理奖等,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效,鼓励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真正使实验教师感到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工作得到肯定。

3 实施成效

经过几年实践,学校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①整体数量提升,实验队伍总数从2012年的65人增加到2014年的103人,增幅58.46%;②学历结构更趋合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从2012年的35人增长到2014年的52人,增幅48.57%,并且实现了博士学位的突破;③是职称结构不断调整,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从2012年的14人增加到2014年的17人,增幅21.43%,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也从2012年的30人增加到2014年的37人,增幅23.33%;④人员业务能力大幅提高,指导学生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数从2012年的16项增加到2014年的49项,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数从2012年的83项增加到2014年的287项,这些进步对于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实属不易。

4 结 语

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规划、顶层设计、政策导向、示范引领。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整体推进的工作方式务实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修正,努力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与水平。高校应抓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好时机,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精、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的多层次实验师资队伍,真正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 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R].2014:4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R].2014:31.

[3] 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R].2013:32.

[4] 齐 龙.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0(5):201-203.

[5] 范娇莲,王海波. 对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1-14.

[6] 朱 丽,董先明,杨乐敏.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及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10-312.

[7] 邱水根.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2):58-60.

[8] 李瑞芳. 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 南方论刊,2009(8):53-55.

[9] 左苏霞 .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 189-190.

[10] 贾 挚,尹秋艳. 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59-162.

[11] 吴翠玲, 曾明荣.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6): 166-169.

[12] 张丽梅. 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 156-157.

[13] 黄扬帆,印 勇,谢礼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 161-163.

[14] 蓝蔚青,陈江华,殷曦敏,等.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激励机制探析[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4):68-70.

[15] 王 兵,向国齐. 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思考[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40-142.

[16] 姚志刚. 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53-155.

[17] 陈继兰,秦玉花,张天娥.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的灵魂[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9(2):179-180.

Strengthen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o Raise Overall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Staff

CHENLin

(Depaytment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staff, as a necessary part in the university,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 significant subject to study on how to make our laboratory teaching staff be of high-quality, high-level, great capability and make this team reasonably structur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aching staff and the main bottleneck we are fac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staff. Besides,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which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hrough our practice.

experiment teaching staff; staff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

2015-01-25

陈 琳(1975-),女,重庆渝北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Tel.:13658006800,028-84616591;E-mail:cl2468@cd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5)05-0248-04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实验室实验教学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