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轻松突围“更难就业季”的奥秘

2015-04-08 21:30
四川劳动保障 2015年3期
关键词:产教成都航空

2013年被称为高校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 年又成为2013 年后的“更难就业季”。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的形势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都航院”)毕业生2013 年、2014 年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却分别高达96.8%、95.2%。能轻松突围“更难就业季”的奥秘何在?

顶层设计,系统架构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先“学会做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是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增强学习动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次,建立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再次,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弘扬“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成航精神,贯彻“争做德技双馨的螺丝钉”的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树立艰苦奋斗的观念,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树立立足现实的择业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深入开展以“创造和谐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让广大学生明白每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勤奋敬业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会自强不息,事业有成。

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题的“五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运行机制、“感动校园”学生人物评选、设立“成航好人榜”等形式,唤起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更深刻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狠抓专业教育,先“学会做事”

学校大力实施“特色品牌”专业工程和“人才强校”工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师资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上形成品牌。

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抓好专业建设环节。一是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历经三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在国内同专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是主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整合国内15家高端模具企业和22所有影响力的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建成满足不同用户学习需求,反映现代模具技术应用水准,以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三是飞机制造技术等4个专业为教育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在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已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四是遴选校企深度融合、具有优质教学条件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10个专业作为“特色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建成一批职教理念先进、校企紧密结合、实训条件一流、教学团队卓越、教学资源丰富、人才培养质量上乘的特色品牌专业。以模具设计与制造、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一批为代表的专业,已在高职院校形成品牌和特色。

注重内涵,抓好课程建设环节。学校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与经验,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破解了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的难题,探索并实践了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于2009年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可推广、可借鉴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有效途径。在“3343”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共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

强化立德树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环节。学校以2个国家教学团队为引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从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管理干部三个层面制订10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成飞公司等优势企业共建校外教师培训基地,制订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学校450余名专任教师中,近70%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多元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成都航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资源,先后发起成立“西南航空产教联盟”和“成都汽车产教联盟”,搭建多元合作的发展平台。“西南航空产教联盟”由四川航空工业局、33家航空企业和6所航空院校组成,致力探索在航空人才培养、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多方合作。“成都汽车产教联盟”是由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协会、一汽-大众、成都航院等60余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产教联合体,将为区域内汽车产业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两个产教联盟的成立,搭建了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形成了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机制。

【案例1】实施“航空人才计划”,助推航空产业发展

与航空企业合作实施“航空人才计划”,每年选拔100名优秀学生,签订“三方培养与就业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设立“航空助学基金”,免除学生在校学习学费,学生毕业后到合作单位就业。2013年,实施与中航工业贵飞公司联合培养50名“无人机装试”专门人才,与中航工业黎阳公司等8家航空企业联合培养50名“航空制造”专门人才的计划。

【案例2】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学校“引企业入校园,融专业入产业”,校企共同探索建成有产品支撑、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应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与新加坡宝利根精密工业公司合作,成立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在校内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模具技术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上海嘉捷通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具有印制电路板制造与设计能力的实训车间;与海克斯康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建“海克斯康西南方案中心与几何量计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培养模式,共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依托“西南航空产教联盟”和“成都汽车产教联盟”平台,主动寻求高端产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先后与成都飞机公司、5719厂、中国国航、海南航空、天津航空、一汽-大众、VOLVO汽车、博世集团、中兴通讯等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案例3】军地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航空机务维修士官

在总参谋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招收士官生,以空军和海军需求为标准,由学校与部队指导院校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由所需机务士官军种按照国防生选拔流程选拔学生。对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军地合作培养,毕业后服役于空军和海军。2012年、2013年共招收180名士官学生。

【案例4】高端引领,合作培养汽车制造专门人才

学校与一汽-大众、博世集团等汽车制造类企业实施“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汽车制造、汽车电子、汽车维修等高技能人才。

德厚流光,英才卓越

就业“双高”看成航

2000 年以来,成都航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5%,连续十余次获得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的“双高”局面。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高于同类院校

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省教育厅委托麦可思公司开展的“四川省示范和骨干校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研”,学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省15所示范、骨干校第一,多个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如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等位居全省前三位。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远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麦可思公司对学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反映,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5.6%,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0%,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259元,均高于同期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大多数学生已成长为行业企业的骨干,并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有管理专家(如中航工业“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中航电测公司董事长康学军;中航工业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白锦春等),有技术专家(如原总装第29基地总工程师、现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小刚;中航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特级专家、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成飞公司汤立民等),有技能专家(如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成飞公司张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成飞公司邬建军等)。

【案例5】航空报国,壮志凌云——建造我国先进战机的成航人

2011年,由我国自行研制、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某新型战机首飞成功,代表着我国军用战机从第三代向第四代迈进。在成飞公司数控加工厂650名员工中,来自成都航院飞机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101 人,占15.6%,其中车间主任、工艺员、工段长等技术及管理岗位有25人;生产一线的飞机制造尖端设备操作员共274人,成都航院毕业生76人,占27.7%,是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产教成都航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穿过成都去看你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数看成都
成都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