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洁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山西 太原 030002)
太原东山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胡 洁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山西 太原 030002)
针对太原市东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从地形条件、市政设施、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就目前东山地区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规划对策,以实现东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规划对策
自2006年2月21日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2012年年底“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范例,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四年来,太原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日渐完善。全市212个新农村中先后有1/5的村庄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东山地区作为太原市新农村分布的一个集中区域,主要分布有杏花岭和迎泽两个区内的多个村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该区域的村庄尽管拥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但因东山地区为黄土丘陵地形,又承担着城市的防洪、交通等众多功能,在发展上面临着一定的劣势和挑战。做好东山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无疑将推动整个东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导东山地区广大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城乡一体化,也为以后类似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根据东山地区已编制完成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总结出东山地区的新农村规划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限制因素:
1)地形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不佳。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东部的山地通称为东山。由于该区域常年经雨洪冲刷,现状沟壑纵横,高差可达上百米。现状许多村庄就坐落于条条冲沟之中,如枣沟村、长沟村、后沟村、东沟村、小枣沟村等村庄就因此得名。复杂的地形不但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同时汛期对村民的安全也造成隐患。
东山地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高低起伏、沟壑纵横,适合开发和建设的土地并不多。土质大部分为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给规划建设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加之东山煤矿、长沟煤矿等多家煤矿的开采,在区域内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域,进一步减少了可供利用的土地存量。
2)市政设施缺乏,基础设施限制。东山地区特别是高速环路以外地区,仅有几条公路可供通行,道路密度远低于城市水平,相应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制约本区的发展。大部分村庄水源为自备水源井,既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又不利于涵养水源。雨水及邻近地区的污水利用自然地形高差直接排入现状沟渠,渠内水质较差,急需雨污分流,清淤治理,使其达到防洪标准。城市集中供热还未覆盖,现状供热采用燃煤小锅炉,容量小,能耗高,脱硫除尘不达标,对大气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燃气主要以液化石油气及蜂窝煤为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横跨东山整个区域,由北向南分布有小返河、尹家沟排洪渠、枣沟排洪渠、柏杨树排洪渠、北涧河、北沙河、南沙河、马庄沟等多条缓洪渠道,另外还存在尹家沟水库、枣沟缓洪池、柏杨树水库、南沙河水库、马庄水库等蓄洪池,整个区域地形切割严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108国道、石太货运铁路选线均位于东山地区高速环路以东,同时,丈子头村南侧的天然气门站以及省、市天然气管线、成品油管线、现状高压线等多条市政设施主线均南北贯通该区域,众多基础设施及其防护绿地对用地的划分,给整个区域统一发展带来困难。
3)缺少上位规划,基础资料缺失。由于东山地区大部分用地均在《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控制范围之外,该区的大部分新农村建设没有上位规划的指导,现状用地杂乱,建设项目分散。规划必需的地形图等基础资料也存在数量不够、比例偏大、内容陈旧的问题。
4)产业结构单一,村庄规模不均。东山地区村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非农产业发展迟缓,多种经营,特别是特色种植、养殖比重偏小,生产条件落后,生产力水平低。
东山地区村庄规模差异较大,如丈子头村、长沟村等村庄人口均超过1 000人,属于特大型村;而水泉沟村、瓦窑头村等村庄人口均不足200人,属于小型村。规模不同导致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也各不相同,应逐个区别对待。
太原市山水形态独特,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了保护该市“绿色肺叶”,以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需大力推进东山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打造城市优质环境。要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同时,规划布局都市型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等低碳绿色产业,增强发展活力,打造活力东山。为了加强城乡统筹,根据太原市规委主任会精神,东山地区需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大力发展好兼具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的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传承农耕文明,留住更多的“乡愁”。
1)建设与产业规划指引。村庄环境与风貌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美丽乡村、保护并延续农耕文明的重要方面。
本着适度集中、节约集约用地、集聚发展的原则,新规划建设的村庄应尽可能超过1 000人(特大型村庄),对200人(小型村庄)以下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要积极引导搬迁和撤并。由于东山地区属于山区、丘陵地貌,规划更应充分体现“组团布局,聚散相宜”的空间布局特色,同时将村庄的居住与产业用地充分融合,利用依山的独有条件,形成院落—山体—自然的格局。
规划产业方面,建议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在用地条件较好的地区着力打造物流仓储基地、花卉交易市场、农家度假村等项目,实现“产—旅—居”三利合一的空间布局模式,为东山农村增添腾飞的翅膀。
2)公益性设施建设指引。纵观我国城乡格局,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是山地农村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规划更应本着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按照太原市的标准和建设要求,对东山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
3)编制与实施指引。为避免村庄规划与村民的实施意愿脱节,因此在项目编制时,既要做好前期研究,又要做好实施前的调研。首先按照《城乡规划法》,村庄规划需尊重村民意愿,因此通过民意调查后,将村民在产业选择、住房标准、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需求,逐一落实到规划当中,以便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其次以规划理念为指引,以投资主体意愿为基础,把握市场需求,使现状、诉求及规划得以顺利对接,让规划真正接地气。
4)保护与发展指引。在城乡建设中,尤其是山地区域,急需转变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获得发展的传统模式,规划应通过有节制的开发,确定禁建、限建、适建区,保障村庄以及东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需大力推进东山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改善东山地区村庄的生态和生产环境,打造城市绿肺,提高东山地区的综合效益和发展水平。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继续壮大农村产业,分类指导、顺乎民意、责任到人,把这项惠及农民群众的好事做得更好、更扎实。
[1] 周铁男,刘 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分区层面村庄规划编制探索.规划师,2013(11):33-38.
[2] 冯 健.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3] 孟 莹,戴慎志,文晓斐.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规划师,2015(2):143-147.
New rural build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ast mountain region of Taiyuan city
Hu Jie
(TaiyuanCityPlanning&DesignAcademyPlanningNo.2Department,Taiyuan030002,China)
In light of new rural building status in east mountain region of Taiyuan city,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morphology conditions, municipal faciliti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new rural development problems in east mountain region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realize urban-rural integrity development of east mountain region.
new rural building, urban-rural integrity,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2015-09-14
胡 洁(1982- ),女,工程师
1009-6825(2015)33-0025-02
TU982.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