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新 李 婷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北京 102200)
慢性心力衰竭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统淤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胸闷、心胸绞痛等[1]。2009 -08—2012 -12,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61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52~79岁,平均(61.3±5.7)岁;病程5~8年,平均(6.5 ±1.3)年;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1]:Ⅱ级11例,Ⅲ级20例;原发病为冠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老年瓣膜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0~81岁,平均(60.5±6.1)岁;病程5~9年,平均(6.2±1.1)年;心功能 NYHA 分级:Ⅱ级10例,Ⅲ级20例;原发病为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老年瓣膜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选择心功能 NYHA分级为Ⅱ、Ⅲ级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证。
1.2.3 排除标准 心功能分级为Ⅰ级,或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属Ⅳ级者;凡能增加死亡率的因素:如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梗阻型心肌病、未修补的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栓塞及有明显感染者;由于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导致心力衰竭者;合并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终末阶段恶病质状态;患有精神类病且病情控制不良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嘱患者注意休息、低盐饮食、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并采用常规治疗,即包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人参10 g,炙甘草9 g,桃仁 12 g,红花 12 g,当归 15 g,益母草 15 g,泽兰15 g,茯苓30 g,丹参30 g。采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颗粒,每日1剂,分早、晚2次冲服。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并通过心脏彩超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证候量化积分标准[2]对患者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进行比较。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2]。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LVDD及LVEF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LVDD及LVEF变化比较±s
表2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LVDD及LVEF变化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证候积分(分) 14.28 ±7.68 7.28 ±3.16*△ 14.25 ±7.91 10.30 ±5.65*心率(次/min) 114±12 88±11*△ 116±13 97±13*LVEDD(mm) 61.733 ±3.051 56.173 ±4.045*△ 61.367 ±3.013 60.337 ±3.344 LVEF 0.392 ±0.038 0.431 ±0.072*△0.379 ±0.058 0.401 ±0.061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LVEDD及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LVEDD及LVEF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1例发生心动过缓,未做特殊处理后恢复正常;对照组发生1例地高辛过量,停药后好转,后予以减量应用。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从病理生理基础而言,主要是原发性心肌损害或心肌收缩或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心室舒缩功能下的结果。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主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功能及预防并发症治疗[1]。
中医学虽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证候表现,可归属心悸、怔忡、痰饮、咳喘、水肿等范畴,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四脏,属本虚标实之证。本病病机特点为心气、心阳虚衰,血脉瘀滞,水湿内停,尤以心气、心阳虚衰为关键。治宜益气活血利水。益气强心汤由保元汤和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方中用人参、黄芪补益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金匮要略·水气病》指出“血不利则为水”,意即血液瘀滞、脉络不畅可导致水肿发生,故臣以丹参、泽兰、益母草养血活血,防止血滞留而为水;佐以茯苓以健脾渗湿利水;使以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当归活血通络而不伤血。全方配伍,重用补气与活血药,兼有利水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利水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主要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具有类洋地黄作用但无地高辛的毒副反应[3-5];黄芪有极强的强心作用,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效果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又能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改善心肺等脏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并能利尿,而不伤正气[6-8]。本研究结果表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加用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新思路。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109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 陆文娟,周婧,马宏跃,等.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61-64.
[4] 杨武韬.人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3 -34.
[5] 冯彦.人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121 -122.
[6] 孙延涛,孙琦.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7,20(3):256 -257.
[7] 吴清平.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35 -536.
[8] 李冬方,何小丽,都基莎,等.黄芪多糖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586 -587.